今天(11月7日),記者在宜興市丁蜀物聯網農業小鎮看到,大田、茶葉、大棚作物等農業生產均實現科學化管理,農民收入普遍增加。移動物聯網正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出積極作用。小到物聯網卡,大到物聯網設備與平臺,江蘇移動不斷加大農業物聯網應用推廣力度,現已在無錫、南京、蘇州、泰州、淮安、連雲港等十個地市內,與二十餘家政府部門及企業開展農業物聯網項目的合作,並促使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開花。
物聯網+大田,精心呵護水稻生長
傳統種地,農民是憑經驗、靠感覺,臉朝黃土背朝天,而移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讓他們不用置身田間,也能準確掌握田間溼度、溫度以及光照情況,精確把握水稻施肥、打藥時間。
「通過氣象測報設備,我們可以更精確地獲取溫度、降雨量、光照強度、風速風向等氣象指標。」據史俊超介紹,這些指標都會實時展現在無錫移動打造的大田物聯網平臺以及手機APP上,為農業生產活動安排提供參考。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施肥與灌溉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以往靠經驗無法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現在,只需通過肥情監測設備收集農作物葉面反射的光譜,平臺就可以分析出農作物的生長指數,將數據與標準指數進行比對,就能獲得最優的施肥方案。
「根據施肥方案,水肥一體機可以將肥料與水按比例混合,在灌溉的同時完成農作物施肥,一舉兩得,而且還特別節省肥料,一畝地能少用5%的氮肥。」
針對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遇到的蟲害問題,首先通過蟲情測報燈進行昆蟲誘集,分析昆蟲數量及種類後,平臺會制定精確的農藥噴灑方案,然後利用無人機在低空進行精準施藥,提高了農藥噴灑的均勻性和噴灑作業的安全性。
讓史俊超頗感驕傲的是,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操作。「只要網絡允許,即使相隔千裡也能實現農作物管理,穿著西裝、喝著咖啡也能種地。」
得益於移動物聯網,泰州、徐州的農戶也享受到生產「智能」化帶來的好處。泰州移動與姜堰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合建設的智慧農業平臺,可以自動跟蹤農田氣象、土壤墒情和農作物長勢,並能根據當前農田現狀進行自動灌溉、排水等操作。而徐州移動為徐州邳州市炮車鎮高新工業園的都市田園現代農業示範區打造的土壤墒情監測系統,則承擔起「土壤醫生」的角色,能夠全面、科學、真實地反映被監測區的土壤變化,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數據支撐。
物聯網+大棚,盆栽種植輕鬆過半
對於很多人來說,魚腥草是上佳的美味,或是提高免疫力的良藥。誰曾想,在江蘇神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魚腥草搖身一變,成了藥食兩用的綠色盆栽。幾百平米的大棚內,種滿了魚腥草、垂盆草、紫貝等盆栽植物,兩名工人穿梭其中,做些簡單的工具整理工作,大棚設備的操控則依靠設施園藝物聯網平臺來實現。
這個設施園藝物聯網平臺,由無錫移動打造,通過傳感設備對大棚內的空氣溫溼度、土壤溫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環境數據進行採集,經平臺分析後,自動控制棚內的風機、溼簾、遮陽簾等設備,實現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最優,並按照植物需求智能化管理分配肥水,使栽培條件達到最適宜水平。
「以前天天要跑過來看看,現在一周來一次就行了,多出來的時間跑跑客戶,考慮考慮企業發展。」江蘇神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從海說道。「通過APP就可以對換氣機、遮陽捲簾進行遠程控制,在外跑生意也可以隨時查看大棚情況,進行設備操控,方便的很。」
在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中,很多生產環節也都用上了移動物聯網技術。通過布放在大棚內的感應器,可實現大棚內溫度、溼度等各類參數的實時收集與上報,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了解作物生長情況,並根據農作物生長需要,決定是否進行風機、天窗等遠程控制,省去了往返田地的勞累。
物聯網+水產,螃蟹增收電費減量
水體缺氧是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雖然可以通過使用增氧機來解決,但因為農戶無法掌握水體含氧量,所以都是24小時不間斷使用增氧機,浪費電不說,還增加了農戶的投入成本。這一直是丁蜀小鎮螃蟹養殖戶周大叔的心病。
自從引入移動物聯網技術之後,張大叔的煩惱再也沒有了。今年螃蟹季,他養殖的螃蟹每畝不僅增收了1000元,而且每畝每月還節省電費80元。每當別人問到他增收訣竅時,他都會高興地說:「那是因為我們使用了『高科技』。」張大叔所說的高科技,就是無錫移動打造的水產物聯網平臺。該平臺通過在水塘內布放安裝傳感設備,依託移動物聯網,實時採集塘內的溶氧量、溫度、水質等指標數據,並利用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協助農戶做出養殖決策。同時,平臺還包括視頻監控系統,農戶可以在操作間遠程看管螃蟹的生長情況,減少人工現場巡查,提升管理效率。
現在,喜上眉梢的張大叔逢人就誇移動物聯網好,在他的影響下,許多外地養殖戶朋友也開始琢磨起安裝移動物聯網應用。
同樣受益匪淺的,還有連雲港東辛農場的管理員們。藉助連雲港移動為其量身定製的水產物聯網系統,通過無線多點實時監控,管理員可輕鬆實現蝦塘的實時預警、數據採集、遠程增氧、投食。自項目實施後,農場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幅減小,農場也因此節約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力成本。
(來源:融媒體新聞中心 記者/楊芹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