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漸漸來臨,如何垂釣鯉魚(Carp)並且達到預期目標?近日的一個周三,我們夫婦去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市當天開放的哈吉斯湖(lake Hodges )岸邊野釣,由於掌握了魚類索餌日常規律,靈活應對,我使用一支4.5米手竿和自製面餌,取得了又一個「日擒鯉魚超過十條」的好成績。
哈吉斯湖(lake Hodges )的魚類索餌規律和手竿岸釣是「魚找人」釣法的含義,請在文章中分享。
我們是上午九點之前到達哈吉斯湖客服中心的,購買了釣魚許可票,然後到達下船碼頭左側約百米遠、比較僻靜(周三釣魚人更少)的預定釣位,這裡也是我經常垂釣的熟悉釣點,坐北面南。簡單準備後九點半正式下竿,我喜歡使用手竿,為了能夠確保中大魚後安全擒獲,所以加掛了失手繩。一竿雙鉤掛大一點兒面餌,拋向前方約兩米水深的釣點。連續拋大餌十多次以後,掛小餌不停拋投,堅持三五分鐘換一次釣餌,以達到誘釣結合的效果,想利用上午魚類索餌尖峰時段多釣幾條鯉魚。
自從今年五月開始到哈吉斯湖垂釣以來,至今約有三十次以上。根據多次垂釣的實踐總結,基本掌握了該湖魚類索餌的日常規律,即:早上六點至上午十點半魚類索餌積極,是一天當中第一次吃食尖峰時段,到十一點之前基本上停口;下午兩點半至六點半是一天當中魚類第二個吃食高峰。這個規律已經被多數垂釣者所接受。如果堅持全天垂釣時,上午十一點至下午兩點魚吃食基本停口的時間段,我們開始健身、活動、聊天、賞景、拍照、午餐、午休,兩點以後再進入釣位迎接魚類攻擊時段的戰鬥。
大家應該知道,手竿岸釣是「魚找人」釣法。其中的含義是:選擇好岸邊合適釣位後,需要拋投一些耐浸泡的、大顆粒狀態的窩料誘魚,魚類沿岸活動覓食時發現窩料會停留索食。垂釣者再根據垂釣不同魚類的目的調配好腥、香、葷、素釣餌掛鈎拋向釣點,魚類發現適合需求的葷素釣餌因積極索餌而中鉤。這就是筆者對「魚找人」的手竿釣法的理解。
按照野釣往常慣例,在不打窩料情況下一般需要一個小時以上魚才會進窩。哈吉斯湖為城市水源地,湖裡的鯉魚為外來物種,破壞了本地物種的食物鏈,正在被清理範圍,絕不會人工投放飼料養殖。雖然每周三天(周三、周六、周日)開放垂釣,人數也不多,食物來源少,水體中適合其生存的食物有限,魚類形成了依靠天然食物生長的時間規律和覓食習性,可能進窩索餌時間要長一些。
然而,實踐證明這一天例外。我拋竿時間不到十分鐘就有魚索餌信號,提竿中一尾小太陽魚(規定帶走上限為每人每天25條),由於太小當即放生。雖然是太陽魚率先上鉤,表明有魚已經入窩。此時湖面上起風有了波浪,俗話講「風動魚動」。我立馬來了精神,準備與鯉魚來一場較量。果然,在九點五十分中了第一條鯉魚。根據以往慣例,如果上午能夠擒獲三條鯉魚就是不錯的成績。意想不到的是,十點以後中了兩條,十一點後中了四條,其中兩條鯉魚單尾重量超過了3千克。這種情況是以前多次垂釣中不曾遇到的。有朋友電話諮詢魚情,我讓他們趕快到湖邊拿魚,以減少我們帶回去再送朋友的麻煩。
中午兩個小時魚停止索餌了,我們抓緊午餐、午休了一會兒,以利再戰。下午一點三十分許,迎來了魚類當天第二個索餌尖峰時段,又有「三大一小」鯉魚衝鋒陷陣,被我輕鬆擒拿。
一天釣獲十條以上野生鯉魚,除了掌握魚類索餌一般規律外,我的秘制面餌一直發揮著主要作用。秘制面餌的製作原料、方法,請參閱相關視頻、文章。
朋友們,在哈吉斯湖釣上鯉魚是不準再放回湖裡的,因為這個湖是城市供水水源地,鯉魚為外來物種,已經侵害了本地物種食物鏈,破壞了生態平衡,目前屬於清除魚種。當天釣上的十多條鯉魚,共五家分享,有的朋友還發給我將鯉魚做成美味的照片,有的朋友發來微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