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造出了「龍捲風」「火山噴發」 真的嗎?
老師給同學們展示「熔巖燈」
用水、礦泉水瓶還有透明膠帶,就可以演示出龍捲風的形成原理;用植物油、水、色素、閃粉在玻璃瓶中製造一場魔幻的光影移動效果……日前,由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們組成的科普志願隊,在定西市、會寧縣、涇川縣、合水縣等地的8所學校開展「智惠行動——送課進校園」科普志願服務活動中,同學們在科普老師的指導下,感受到了科技的無限魅力與趣味。
在合水縣老城鎮中心小學,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鮮世霖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體驗製作「熔巖燈」。熔巖燈也被稱作水母燈,利用熱能原理造就永恆的光影移動變幻效果,外形極為絢爛,是曾經風靡全球的室內擺設。在這堂科普課上,同學們按照鮮老師的指導,用玻璃瓶、植物油、水、色素、VC泡騰片、閃粉,製作出了泡騰片熔巖燈。當泡騰片被丟進玻璃瓶的瞬間,瓶內一座座「小火山」開始噴發,場面壯觀,「巖漿」噴薄的景象和至臻迷幻的炫酷效果,令同學們驚嘆不已,實驗現象震撼人心。
製作泡騰片熔巖燈
在定西市安定區公園路小學的《手擲飛機搭建》科普主題課上,科技輔導老師王得順圍繞無人飛行器構建,指導學生動手拼裝固定翼飛行器、試飛飛機模型。孩子們都化身小小搭建師和飛機設計師,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模型搭建。看著自己搭建的飛機在空中有節奏地飛翔,孩子們都樂開了花。
在安定區大成小學《MM豆的奇妙世界》主題課上,科技輔導員從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入題,讓學生對不同顏色和不同數量的MM豆進行歸類與統計,並讓他們嘗試著製作簡單統計圖。
在會寧縣如東小學的《錦囊妙計》主題課上,學生在科技輔導老師的指導下用柔軟的吸管搭建和拼接模型,吊箱、過山車、摩天輪等各種複雜造型一一在孩子們的手中被拼接出來,展現了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在涇川縣中街小學,科技輔導老師瞿繼鑫以《龍捲風襲來》為主題課,圖文並茂地講解了龍捲風的特徵、分類及危害等,並指導學生利用兩個礦泉水瓶來「自製」龍捲風。當一股股「龍捲風」在簡易的水瓶中被「製造」出來時,震撼逼真的景象引爆課堂。通過一堂科普實踐課,同學們終於明白龍捲風的形成是受離心力的影響,離心力是一種慣性力,它能使旋轉的物體遠離它的旋轉中心時,無不感嘆科技的力量太強大,能夠解密大自然中這麼多神奇的現象。
此次甘肅科技館「送課進校園」活動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是一場科學「播種」之旅,實現了科普活動從場館內到場館外、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進一步發揮了科技館的科普主陣地和中小學第二課堂作用,擴大了科普的社會影響力和覆蓋面。在具體的活動開展中激發了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讓科學夢想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底生根發芽。本次科普活動旨在努力改善科普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是甘肅科技館落實普惠共享科普理念的重要開拓性工作,也會是未來該館科普工作的新常態。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