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了多少張昆蟲照片?馬蜂小時候長什麼樣?

2021-01-17 蟲友觀察

圖/文 林繼偉

親愛的同學:

謝謝你的問題。

兩節社會實踐課,我向同學們分享了對昆蟲的觀察,估計你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問我拍了多少張昆蟲的照片。

我玩單眼相機是從2008年12月開始的,以前更多是拍老街、老建築還有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因為我覺得身處的時代變化太快,多拍些照,可以用影像的方式留下一些記憶。

我也喜歡自拍,記錄自己的「精彩」生活。

2020年10月21日,尖山山頂,自拍。

我對昆蟲的興趣,是近幾年慢慢形成的,但真正拍昆蟲是從去年4月才開始(早幾年用手機隨便拍的,不算)。

昆蟲一般都很小,如果要留下清晰的影像,需要藉助微距鏡頭,我的微距鏡頭是前年12月才添置的,當時我的興趣還在植物,我嘗試用微距鏡頭拍身邊的小花小草,不料讓我感覺到微觀世界的神奇,我甚至時常感嘆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之美甚至要超過一些大型的花朵。

阿拉伯婆婆納,綠豆大小的花
假酸漿,製作夏天涼粉的食材

小花小草上,總會有一些小蟲子,我喜歡爬山,在山路上也會遇見一些小蟲子,於是我開始將鏡頭對準了小蟲子們。鏡頭一瞄上小蟲子,我對昆蟲的興趣就爆發式地增長,於是我在網絡上去了解它們,也買了不少書籍。對它們越了解,又促進了自己特地去尋蟲和拍蟲。

梅溪湖邊的馬蜂

另外,我對生態環境也尤為關注,我切實地感受——對昆蟲的觀察也是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觀察到一個地方有形形色色的昆蟲,每種昆蟲也有一定數量,那麼這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就好,進而反映了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沒有受到破壞。

囉嗦這麼多,其實是為自己一年多時間就拍了很多昆蟲照片打掩護,因為我感覺有味道、有意義,我也喜歡拍照,所以才會拍這麼多。

至於拍了多少張,我真的沒有統計,現在只能大概估一下,應該超過2萬張吧。拍了這麼多,我現在意識到歸類的重要性,已經開始將之前拍的昆蟲照片儘量按昆蟲的分類來存放,另外很多昆蟲只是拍了照但歸屬於哪一個大類,也不清楚,我正在惡補知識並開始改進。

*已知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我國又是昆蟲資源大國,所以對於一種昆蟲,我們要弄清它姓甚名誰絕非易事,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縮小包圍圈。比如,對於眼前的一種昆蟲,我們先弄清楚它是不是馬蜂,至於是哪一種馬蜂,我們先放一邊,馬蜂屬於「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胡蜂科」。

我是活到老學到老,你也要加油喲!

你的第二個問題是問馬蜂小時候長什麼樣子,最近一年多,我多次拍到馬蜂,種類也不一樣,也在野外發現過馬蜂巢,但沒近距離拍,因為有危險,也就沒有拍到小時候的馬蜂。

馬蜂

不過,四年前我在一舊房子的窗臺上方發現了一個很小的馬蜂巢(只核桃大),當時麻著膽子用手機拍了照片,只是不算清晰,見下:

馬蜂也有很多種,如何劃分和區分,抱歉,我暫時不熟悉。

看到了嗎,圖上那個身體黃白色、頭是黑色的肥肥蛆蟲一樣的東西就是小時候的馬蜂。

再來一張:

這種馬蜂巢,像個小蓮蓬,小時候的馬蜂就像蓮子,呆在六邊形的小房間裡,一蜂一個房間,有幾個房間敞開著,我們可以見到黑色的小腦袋,那就是馬蜂幼蟲。有幾個房間被絲封住了,這是馬蜂幼蟲長大變成蛹了,再經過一段時間,蛹就變成會飛的馬蜂了。

馬蜂一般在野外築巢,有時候也會在人們的生活區域築巢。前年,我居然在所居住小區的一棵柚子樹上發現了馬蜂窩,兩個拳頭大,消防人員前來進行了摘除。

馬蜂,如果激惹了它們,會對我們有一定的危險。若發現馬蜂或是馬蜂巢,請不要去招惹,離遠一點,再告訴老師或家長,由專業人員來處理,好嗎?!

林繼偉

2020年10月22日

(字數1330)

《答同學》第16篇

相關焦點

  • 這張被留在月球表面四十多年的照片,拍的是什麼?
    這張全家福的全貌是下面這樣的:Duke表示,因為工作的原因,他並沒有多少機會和孩子們在一起,為了讓孩子們開心,讓他們感受到爸爸要進行的任務多麼激動人心,他決定把全家人都「帶上月球」——當然,是以照片的形式。現在,這張照片依然留在月球上,不過對它的命運,Duke本人和其他網友們都並不看好—照片可能早已嚴重褪色了。
  •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為拍它花了多少錢?科學家終於說出了金額!
    自從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他所提出來的「黑洞理論」就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直到近日,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歷時100多年之後,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並且還首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
  • 鄭州公園裡有成群的馬蜂?專家解釋稱是木蜂 不必驚慌
    大河報 大河客戶端 記者 李堯 文 張琮 攝影 近幾日,有市民反映鄭州市人民公園內出現上百隻馬蜂,很擔心在園內遊玩時被蟄傷。公園管理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這些昆蟲看著並不像馬蜂,但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7月2日上午,記者趕到了鄭州市人民公園,在一處亭子旁邊的花叢中,有成群的類似於馬蜂的昆蟲在植物上空飛來飛去。不少遊玩市民不敢靠近,擔心被這些昆蟲蟄傷。「這些蟲子在這裡有好幾天了,我看著像馬蜂,你看它們個頭都不小啊,被蟄一下可受不了啊。」市民劉先生說。 記者看到,這些昆蟲大概有三四釐米長,通體呈黑色,在背部有一點黃色的毛。
  • 專家說馬蜂是益蟲,為什麼農村人都說馬蜂是害蟲?這是怎麼回事?
    關於專家說馬蜂是益蟲,農村人卻說馬蜂是害蟲的說法,蜂部落認為主要是專家與農村人站的角度不一樣,最後產生了這樣的分歧。專家角度站在專家角度,畢竟是屬於研究人員,對一種昆蟲的好壞,必然會從這種昆蟲的實際意義來綜合評論。蜂部落認為站在專家角度考慮的會有以下幾個角度。
  • 大馬蜂蜇人疼嗎?與這種昆蟲比起來,馬蜂算不上什麼
    記得小時候十分淘氣,每到夏天的時候,放了暑假,每日飯後無事就會約三五好友出門幹壞事,做得最多的應該就是捅馬蜂窩了。雖然事前做足了準備有時候還是免不了被馬蜂蜇滿臉包,那種疼痛感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的,不知道各位網友有無這種經歷。
  • 昆蟲為什麼小時候那麼醜?
    剛剛破蛹而出的瓢蟲這些內容,細心的你並沒有過濾掉,你反而從這些現象中總結出普遍的規律,你還進一步探索這個規律,這是很不錯的。對於你的問題,我是這樣思考和回答,希望讓你滿意,不過有些長。(一)小時候與長大了,醜與不醜,二二得四,有四個選項1、形形色色的昆蟲,若將它們都往這四個選項裡面去裝,大部分昆蟲都是「小時候醜,長大了不醜」,甚至可以說長大了還十分漂亮,除了前面提到的草蛉、蝴蝶、瓢蟲,還有甲蟲、蜜蜂、食蚜蠅、蜻蜓等。
  • 你認識多少種昆蟲?1200多種昆蟲,開啟孩子昆蟲探索之旅
    迅哥兒小時候很喜歡昆蟲吧?他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寫道:「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鳴蟬、黃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都是昆蟲,你認識多少種昆蟲呢?
  • 小時候夜晚能看到滿天繁星,而現在看不到,這張照片告訴你為什麼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汙染是越來越嚴重,感覺這天上的星星好像越來越少了,我們能看到滿天星空的機會也沒有小時候多了。為了能看到滿天的繁星我們只能深入到廣闊的高原,為了能拍到浩瀚的銀河也真是想盡各種辦法,尋找各種機會。今天我想在這裡大聲的說一句:「來黃山,來光明頂,就能讓你實現這一切。」
  • 這張照片背後的奧秘,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如果你喜歡去沙漠旅行,或者是喜歡一個人去旅遊的話,那麼就要小心,因為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會遇到一些比較離奇的生物,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一位美女,她曾經去沙漠旅遊,她就見證了這樣一個生物,而且拍下照片發布到網上,在世界上被稱為一種謎題,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所以,這種生物在當時也引起一場轟動,在世界上,各地的研究,這以及一些,科學研究專家也對這種生物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這張圖全說清楚了
    這張圖全說清楚了: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根據資料顯示,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2年時間。在第一張黑洞照片即將面世之際,一起看看黑洞是個什麼「洞」吧!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侵刪微信一鍵獲取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直播入口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黑洞
  • 一位攝影師和昆蟲的故事:我如何將一隻小蟲子拍到3米長
    一隻3毫米長的昆蟲放大到3米長,是不是很奇幻,或者還有那麼點害怕?別擔心,這只是照片。進入http://microsculpture.net的網站,你會看到這些讓人驚奇的圖片,黑色的屏幕背景下,排列著一隻只昆蟲,滑鼠靠近哪一隻,哪一隻就變得透亮起來,整體散發出耀眼的金屬般的質感。
  • 馬蜂冬天是如何過冬的?
    馬蜂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別稱胡蜂、螞蜂、黃蜂等,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馬蜂冬天是如何過冬的吧!
  • 最大的馬蜂,體長7釐米/翅展長9.35釐米,是普通馬蜂的兩倍
    說起蜜蜂大家肯定都見過,指不定還有人被蜜蜂給蜇過呢,可說起馬蜂那就很難見了,一般來說馬蜂的體型比蜜蜂要大很多,並且還帶有劇毒,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在我國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馬蜂,它的體長達到了6釐米。
  • 攝影:十張經典構圖照片,教你怎麼拍出高大上的照片!
    為什麼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能拍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在於構圖,構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那麼怎樣的構圖才極具視覺衝擊力,今天介紹十張非常經典的構圖,讓這些經典構圖打開你的思維。一、前景的重要性拍照前景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下面這張照片,將樹葉作為前景,而焦點卻在遠處的人物上。這種簡單而非常新意的構圖方式能給別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二、景中景的妙用景中景構圖就是分別拍遠處的景和近處的景,然後將遠處的景和近處的景合成起來。這種構圖方式需要很強的空間想像力以及非常人的視覺觀察力,拍起來也很麻煩,但卻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 斑蝥長什麼樣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篇,我們小時候課本上也有的,魯迅的這句話(「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現在印象也還很深的,但那時候從來沒想過其中有什麼不對。  看到那位語文課代表說:「斑蝥是昆蟲,沒有脊椎的!」我也一下笑了。  我是重慶人,沒見過斑蝥是什麼樣子。看了快報,我專門去查了下資料,還找了張斑蝥的照片。
  • 晨讀 | 首張黑洞照片背後,中國貢獻如何?
    那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了:你怎麼證明你拍出來的這張就是黑洞本尊?所以道理就簡單了:只要我們真能拍出一張黑洞的照片,拿它跟科學家們此前的結果一比照,只要買家秀和賣家秀對得上就行。比如說大家現在看到這張「甜甜圈」,那中間這黑乎乎的一坨才是黑洞本尊,而它的直徑跟周圍這個甜甜圈(更專業的說法叫積吸盤)的寬度、包括上下不一致的亮度差異,都有對應關係。在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張模糊的照片背後,至少有六篇論文已經發出來,印證了這拍出來的就是首次示人的黑洞。
  • 拍張照片就知道你的長度了,還要什麼測量工具!!
    當然是可以的,一種全新的測量方式,只要拿出你的iPhone,對著物體拍一張照片,物體的長度寬度一目了然。。當然,這並不是iPhone的延伸功能。重點在 iPhone 耳機孔上的那個小配件——iPin 鐳射光尺。就是下面這個小傢伙。。使用起來很簡單。將iPin 插到蘋果手機的耳機孔。
  • 手機如何拍出好照片?這些MPC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給你啟迪!
    王瀚澤:這張照片是我高中畢業後去廈門旅遊時在仧美術館所拍攝的,當時他們在舉辦一個活動,邀請了一些出色的舞者和音樂人通過歌聲和軀體將他們對於林壽宇作品的理解傳遞給大眾。活動的最後,音樂人、舞者邀觀眾一起共舞,我拍下了這張照片。
  • 在尤溪小時候夏天抓過的昆蟲,你還記得多少?
    「小時候」給我們太多太多回憶了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開心的玩上幾天
  • 馬蜂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有人喜歡有人厭?
    對於馬蜂來說,馬蜂具有捕食很多昆蟲的習性,所以從這點上來說,馬蜂就是益蟲,而且在我們常見的益蟲中,馬蜂被列入的。從不同角度看點馬蜂其實關於馬蜂相對來說還是當成是益蟲的人比較多,畢竟馬蜂對某些農業方面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馬蜂對農業的影響又是巨大的,可以說是有助於農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