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新與舊,大與小,好與壞,只有「適者為珍」
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大屏小屏互動,大道理都知道。但如何落地,如何實操,如何跳好雙人舞,確實是擺在媒體人眼前的重大課題。
黨和國家要求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主流媒體」,對於廣電媒體來說,不是說只要新媒體,不要舊媒體,而是新舊媒體合而為一,大屏小屏有機互動,協同發力的新型媒體。
01
突然發現,當下的媒體行業和汽車行業何其相似。
傳統廣電要搞,新媒體要搞,融媒要搞;
燃油車要搞,純電車要搞,混動車要搞;
在智能化的大前提下,媒體大致正確的方向是新媒體,汽車大致正確的方向是新能源,但是在轉型期,走融合之路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
在眾多車企中,國產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增程式電動車」走上了另類的混動之路。
為什麼說它另類呢?因為,普通的插電混動車是把燃油發動機和動力電池裝在一個車裡,靠兩個相對獨立的傳動系統驅動;而「增程式電動車」是靠燃油發動機給動力電池充電,靠一個電力傳動系統驅動。這樣,對燃油發動機技術要求不高了,還省了一套傳動動系統,比普通插電混動成本降低了,性能提高了。
理想汽車還設了「純電模式」、「燃油模式」、「油電混合模式」,根據使用場景自主切換。
理想汽車為什麼走了這樣一條路?理想汽車認為,燃油和純電只是兩種技術,沒有新舊、好壞之分,走什麼樣的路,是由用戶體驗決定的。
用戶根本不在乎什麼「新能源」、「混動」這些概念,他們要的是顏值、性能、方便、省錢、多功能,適應更多使用場景的好車。
理想汽車既部分解決了燃油車汙染,燒油費用高的問題,又解決了純電車「旅程焦慮」和充電不方便、時間長的問題。在智能化和儘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滿足了用戶對「一部好車」的基本要求。這就是理想汽車的造車之道。
目前,在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的財務狀況是最好的。背後有首鋼基金、美團、字節跳動等大佬的戰略投資。
02
那麼,理想汽車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
大屏、小屏背後是兩種傳播技術,沒有新舊、好壞之分。用戶需要在什麼屏上看什麼內容,我們就滿足什麼,根據用戶各種需求去適配。
大屏、小屏是一個東西,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
相對於小屏移動端,大屏任然有大屏的優勢:
1,收視習慣——回了家,一般還是習慣先把電視打開。
2,客廳文化——適合多人集體同時觀看,營造家庭氛圍。
3,視聽感受——看電視劇、電影、大型綜藝等,還是大屏過癮。
4,重大直播——國家重大會議、活動、春晚、優先考慮的是大屏效果。
5,首播優勢——移動優先不是絕對的,現在好多優質電視劇和綜藝是在大屏首播的,然後才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
6,流量入口——電視,仍然是媒體的一個主渠道,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也成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門戶,是一個巨大的新媒體引流入口,是商業媒體最羨慕的資源。
7,Ai助手——大廠為什麼都做「智能音箱」和「智慧屏」,因為他們是大概率的會成為智能家居、家庭物聯網的「人機互動」樞紐。有可能出現「智能音箱」和「智慧屏」的「人機互動」結合體。
03
報紙有可能死,電視生命力還很強!只不過,明天的電視已不是今天的電視,它只是個名詞而已。就像「馬路」,已經沒馬了!「火車」,已經沒火了。汽車正走在沒「汽」的路上。
所以,媒體融合發展,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就是要以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為導向,把大屏、小屏柔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相互賦能、協同發力。
正像廣電總局《關於加快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要求:全面提升用戶體驗,發展大屏連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連用戶等新模式,滿足跨屏、跨域、跨網、跨終端、無縫銜接服務的需求。
一代電視終將老去,總有電視正在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