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摘要:根據過去一些太陽能輻射資源分布的相關研究,基於中國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對對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情況進行描述。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的、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成為目前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太陽能發電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詳細了解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情況能夠有效的指導宏觀決策,對我國太陽能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一些機構已從事太陽輻射觀測、數值模擬工作多年,並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中國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建立了多個太陽輻射觀測站、氣象站,組成了太陽能資源觀測網,獲取真實的觀測資料,並結合氣候統計和數值模擬等方法繪製我國太陽能資源氣候分布圖。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研發了太陽輻射氣候模式(ClimatologicalSolarRadiation(CSR)Model),結合雲蓋、水汽和示蹤氣體信息,並考慮氣溶膠數量,計算得到解析度為40km×40km的月平均太陽輻射數據,該數據免費對外開放。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對衛星觀測數據的反演,免費為用戶提供解析度為1°×1°的太陽輻射數據。
根據過去一些太陽能輻射資源分布的相關研究,基於中國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下面對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情況進行描述。
一、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概述
我國屬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全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時數大於2000小時,年輻射量在5000MJ/m2以上。據統計資料分析,中國陸地面積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總量為3.3×103~8.4×103MJ/m2,相當於2.4×104億噸標準煤的儲量。
根據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準,我國太陽能資源地區分為以下四類:
一類地區(資源豐富帶):全年輻射量在6700~8370MJ/m2。相當於230kg標準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肅北部、寧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等地。
二類地區(資源較富帶):全年輻射量在5400~6700MJ/m2,相當於180~230kg標準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江蘇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三類地區(資源一般帶):全年輻射量在4200~5400MJ/m2。相當於140~180kg標準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主要是長江中下遊、福建、浙江和廣東的一部分地區,春夏多陰雨,秋冬季太陽能資源還可以。
四類地區:全年輻射量在4200MJ/m2以下。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此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
一、二類地區,年日照時數不小於2200小時,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或較豐富的地區,面積較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陽能的良好資源條件。
圖1是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最新的總輻射年總量空間分布模擬結果。圖2為NREL的直接輻射分布圖。國家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和NREL的資源分布結果顯示,兩者輻射資源分布大體趨勢十分相似,高值區位於青藏高原、甘肅北部、寧夏北部、新疆南部等地。低值區主要位於四川、貴州等地。
圖1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提供的中國1978~2007年平均的總輻射年總量空間分布(kWh/m2)
圖2NREL提供的部分亞洲國家直接輻射空間分布(kWh/m2/day)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