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的事業單位考試行測中,經常還會出現一種很經典的邏輯演繹推理形式:三段論。「三段論」是指由兩個含有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為前提而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作為結論的演繹推理,比如,所有有四條腿的跑的快,貓有四條腿,所以貓跑得快。
三段論具有以下四種標準形式:
所有A是B + 所有B是C=》 所有A是C。
所有A是B + 所有B非C=》 所有A非C。
有些A是B + 所有B是C=》 有些A是C。
有些A是B + 所有B非C=》 有些A非C。
關於三段論,在考題中較為常見的是前提型的題目,即題幹中給出了前提,也給出了結論,需要考生在備選項中選擇一個選項作為此三段論能夠成立的前提。對於這種題型,可以運用上面的四種標準形式來推出答案,但該方法有一些弊端:比如,浪費時間、要求學生對該知識點能夠掌握得非常熟練等。所以在這裡給大家提供另一種思路:可以運用三段論的一些特性來迅速排除選擇答案。
通過對三段論四種標準形式的觀察,不難發現它們具有以下特性:
1、三段論包含三個不同概念,每個概念在推理中出現兩次。
2、前提中一定會出現一次「所有B」的形式。
3、前提中有「有些」,結論中必然也是有「有些」,「有些」+「有些」推不出任何結論,即兩個前提不能都是有些。
4、結論中否定詞個數的奇偶性與前提中否定詞個數奇偶性一致。
具體應用過程,舉例如下:
例1:某些護士留短髮,因此,某些留短髮的人穿白衣服。下列哪項如果為真,足以佐證上述推理的正確性?
A、某些護士不穿白衣服
B、某些穿白衣服的護士不留短髮
C、所有護士都穿白衣服
D、某些護士不喜歡留短髮
解析:題幹中有一個前提,也給出一個結論,需要讓論證能夠成立,即就是要補充前提。根據其第三條性質,前提、結論中都是「某些」,前提必須要有「所有B」的形式出現,觀察選項只有C項能滿足,故而此題選C。
例2:有些藝術家留大鬍子,因此,有些留大鬍子的人是大嗓門。
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有些藝術家是大嗓門
B、所有大嗓門的都是藝術家
C、所有藝術家都是大嗓門
D、有些大嗓門的人不是藝術家
解析:觀察題幹可知,前提中有「有些」,結論中也是「有些」,因為「有些」+「有些」推不出任何結果,所以要選的句子,必須是「所有」引導的,由此可排除A、D。
題幹中有三個概念:藝術家、大鬍子、大嗓門。因為大鬍子出現了兩次,所以選項應該是「藝術家」和「大嗓門」。觀察選項,B、C都含有這兩個選項,只是選項位置不同。遇到這種情況,經過中公教育專家的總結,還得出一個技巧,那就是在需要補充的兩個概念之間,前提中出現的概念放在前面,結論中出現的概念放在後面。此題中前提中出現的「藝術家」,結論中出現的概念是「大嗓門」,所以將「藝術家」放在前,「大嗓門」放在後即可,即「所有藝術家都是大嗓門」,選C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