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欄系列分六篇,總結了C語言基礎知識的核心要點。教學視頻已上線,讀者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學習。
01編程基礎
C語言——貝爾實驗室、Dennis Ritchie(丹尼斯裡奇)於1973年設計。屬於高級語言,更接近人類語言邏輯,需要編譯器編譯,執行依賴運行環境;但容易學習。
其特點:模塊化編程程序設計,層次清晰;語句簡潔,提出程序庫概念;功能強大,系統、應用軟體均可開發;移植性好,適合不同的作業系統。除此之外,C語言還有豐富的運算符、數據結構等,程序設計自由度大,可以對硬體進行操作。
一、程序基本結構
函數主體中的每個語句都以分號結束; 格式特點:
區分大小寫;無行號;程序呈鋸齒狀;可使用空格或空行
二、編譯和執行
高級語言需要由編譯/解釋程序轉換為機器代碼,才能讓機器理解並解讀。
C語言編譯過程,如下三個步:
編寫C源程序:以「.C」為文件擴展名保存;編譯為目標文件:擴展名為「.o」或「.obj」。連接函數庫,生成可執行程序「.exe」:函數庫即頭文件(擴展名:.h),含有函數的聲明預處理語句,用於幫助訪問外部定義的函數。注意關鍵詞:
編寫---》編譯---》連接
三、算法
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或步驟;其特點:
有窮性、確定性、有零個或多個輸入、有一個或多個輸出、有效性。
流程圖是算法的一種圖形化表示方式。
因其直觀、清晰,更有利於人們設計與理解算法。
02變量、常量及數據類型
變量——一塊內存的別名,也叫標識符。程序運行過程中,其值可以改變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