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亞的拉馬克拉,一條前口蝠鱝一上岸就能賣到300萬印尼盾(212美元),足夠一個漁民還清債務和供孩子們上學。一條重達幾百公斤的大魚,只能買到一千多點人民幣,還沒有我們國內一條半斤重的東海野生大黃魚來得值錢。
漁民合力捕撈蝠鱝 圖片來源 @Paul Hiltons
一方面,是這些東南亞海上偏遠島嶼地區的物價水平是真的低,當然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地的漁民是真的窮。因為四面靠海,又遠離大陸,當地家庭的生計基本都靠男人出海打漁,他們想要靠其他手段來謀求財富基本是不可能的。當然現在如果做網紅的話,倒是一個新的出路。我們再回到前口蝠鱝的話題上來。
前口蝠鱝是蝠鱝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的壽命比較長,個頭隨著年歲的增長不斷變大,大個頭的前口蝠鱝的翼展可超過7m。我國南海漁民曾經捕到過一條重達1500kg超級「魔鬼魚」。雖然被叫做魔鬼魚,但是它的性情非常溫和,以浮遊生物等小型海洋生物為食。雖然個頭很大,但是它的繁殖率非常低,每2-5年,才能繁育出1-2條幼魚。
為啥拉馬克拉的漁民會鍾情於捕捉前口蝠鱝?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漁業資源枯竭,漁民輕而易舉就能捕捉到大量漁獲的日子早已結束了。雖然海裡有石斑魚等高價值魚類,但投入和產出早已失衡,反而是捕捉這種大型溫順的蝠鱝來得划算。雖然捕捉一條大型的前口蝠鱝也並不輕鬆,需要很多漁民合力才能完成,但勝在魚大,肉多,邊角料還能自己吃,而且前口蝠鱝在當地的一種傳統食物。
蝠鱝肉 圖片來源:Nabiha Shahab/中外對話
當然,在2000年以後,又多了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因為前口蝠鱝的鰓。如果當地漁民專注於販賣前口蝠鱝用來過濾水中浮遊生物的鰓,他的收入還會翻上一番。那麼這個鰓到底是個啥情況?
不知是啥原因,從本世紀初開始,部分亞洲市場對幹制蝠鱝鰓的藥用需求日益高漲。有人說是跟中醫扯上了關係,說是這蝠鱝鰓可以「包治百病」,從痔瘡到癌症,無所不包。但這個說法卻經不起推敲,因為查閱相關資料後,你會發現,這個蝠鱝鰓根本無法跟權威中醫建立任何關聯,也就是說,蝠鱝鰓並不是一味傳統中藥。大概率是因為民間的「口口相傳」,才導致了蝠鱝鰓在部分民間用藥領域的流行。
廣東某市場內出售的幹制蝠鱝鰓 圖片來源 @Paul Hilton
雖然是個小眾市場,但是這個需求,卻在印尼的拉馬克拉這樣的小地方被慢慢放大,直接導致了當地海域的前口蝠鱝被加速捕殺,那些曾經被隨意丟棄在沙灘上的蝠鱝鰓,在貧窮的土地上具有了突如其來的商業價值。在利益的驅使下,原本用來維持生計和常規買賣的前口蝠鱝,很快面臨了高強度的捕殺。
從2005年開始,村裡做魚翅貿易的魚類買手,也開始做起收購蝠鱝相關商品的買賣。前口蝠鱝的軟骨每公斤售價為3000至5000盾(21至35美分);魚皮每公斤售價為1萬至1.2萬盧比(71至85美分);前口蝠鱝鰓則高達每公斤15萬盾(10.60美元)。 雖然價格並不誇張,但對於貧困的漁民來說,無疑是一針興奮劑。
被查獲的蝠鱝鰓 圖片來源 @Paul Hilton
因為蝠鱝的繁殖率低,根本無法承受高強度的人為捕撈。2011年,對雙吻前口蝠鱝(mobula birostris魔鬼魚)和近海蝠鱝(mobula alfredi),這兩個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很快,在201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決定將前口蝠鱝添加到附錄II中,要求成員國嚴格監管該物種的貿易。
很快,印尼就有相關保護政策出臺了。2014年出臺的法律,對雙吻前口蝠鱝(mobula birostris)和近海蝠鱝(mobula alfredi)的整個生命周期都給予了充分保護。除了「研究和開發」,對些動物任何部分的利用都是非法的,即便是意外捕獲的。當然,讓印尼政府有如此行動力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國際壓力,而是前口蝠鱝所蘊含的另一層面的商業價值。
根據近幾年的數據,漁民捕獲一條前口蝠鱝,能夠在市場上賣到350-420美元的價格,但是一條在海裡遊動的活蝠鱝卻能夠為觀光旅遊業帶來每年84萬美元的收入,印尼政府自然如何權衡,而推出前文提及的嚴格保護措施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但是在越是貧窮的地方,就越是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人民的生計被放在了環境保護之後。
因為當地的漁民本就生活困苦,除了要支付油費,還得每年更新網具,光是網具的費用就是個讓人難以承受的數字,就連二手網具的價格都高達1060美元,為了支付這些費用,一般的漁民家庭都只能抵押房子或者漁船從當地銀行貸款。如果碰上漁獲不佳,就會出現還不上貸款的情況。
貧窮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Nabiha Shahab/中外對話
就在大部分漁民都是這樣的生存狀態下,政府為了保護前口蝠鱝,對捕撈進行了一刀切,基本就阻斷了很多漁民的生計。與當地的飲食風俗衝突還是小事兒,讓人們沒飯吃才是大事兒。期初,漁民們偷偷捕撈是在所難免,2018年的時候甚至差點發生流血衝突。就是在政府強力的兩頭抓情況下,抓控制貿易源頭和海上非法捕撈監管,蝠鱝鰓貿易幾乎已經被控制住了。2015年至2018年間,拉馬克拉巨型前口蝠鱝的捕獲量下降了91.7%。
但是,誰都明白,如果沒有辦法在經濟上給漁民們找到一條可替代的路,想要讓前口蝠鱝長久安全是不現實的。雖然可以利用前口蝠鱝發展觀光旅遊業,但是當地社區並不同意,因為此舉會引進外來資本和外來人員,會對當地社區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雖然很多公益基金會給當地給村民帶來了其它的出路,比如讓婦女紡織傳統布料和製作金槍魚魚鬆,但是收效甚微。很多當地的民眾至今對政府的做法非常牴觸,他們至今都沒有找到比捕撈蝠鱝更加賺錢的途徑。
在越是貧窮的地方,想要尋求環境保護就越困難。你可以說是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在生計面前,沒人能夠指責得如此理所當然,人民是被動和盲目的,只能依賴政府來幫他們脫離困境,而這個是非常考驗政府的智慧。當然,不管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如果人們無法擺脫貧窮,那麼保護環境肯定也就會是空談或者說很難維持長久。
參考:中外對話訂閱號,外號「魔鬼魚」,卻要被呵護:印尼艱難保護前口蝠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