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和驚喜,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數據印證了20年前的理論

2020-12-02 騰訊網

回切和峰值:帕克太陽探測器數據擬合了近20年的理論。

磁通量的發現揭露了對「太陽內部)的基本磁運動過程有著深遠影響」。

科學家持續對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數據分析,開始創建出了太陽磁活動的更為清晰的圖像,這一舉動會增強我們預測太陽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的能力。

圖像:動畫展現的是磁力線經過互換後重新連接,將磁場折回日冕中。

隨著科學家所獲得的信息越多,所模擬出來的圖像就越符合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在世紀之交提出來提出來的理論。

密西根大學氣候與空間科學與工程學的教授Justin Kasper說,由Thomas M. Donahue教授和Lennard Fisk領導的那些現任和前任UM研究人員在2018年8月帕克探測器著陸之前就模擬出了太陽工作的複雜圖景。

帕克的太陽風電子阿爾法和質子(SWEAP)儀器套件的首席研究員卡斯珀說:「這不是有了數據後才恰好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像對是二十年前提出的一種理論的觀察成功擬合。(原文是閉合,)。」

太空飛行器上的傳感器產生的數據表明

一、太陽的大氣層由等離子體和磁場組成,大氣層的運動大體以全球循環模型運動帕克太陽能探測器可以在任何給定時間裡觀察某一塊區域。

二、在太陽和太陽風附近,從表面向外流出的帶電粒子流其嵌入磁場方向的突然變化(稱為回切),太陽風會沿著帶電粒子流加速運動。

三、當從太陽表面磁場發出的磁感線在幾短時間地與延伸到太陽系的開放磁場線對齊時,全球日冕磁場通過在互換磁力線後又重新連接的過程中在太陽表面上產生相對運動(滑動)。

每一個數據都揭示了發生在太陽上的基本過程,這對地球有著實際意義。

「這使我們得以洞察太陽是如何產生或慢或快的太陽風的」,Kasper說。「明確這個運行機制是預言何時太陽風會發生由慢到快的過渡然後襲擊地球,產生地磁暴的關鍵。」

這些結論驗證了1999年的預言和2001年Fisk和U-M同事們的研究論文。其中的Thomas Zurbuchen目前擔任NASA科學任務局的副主任。

「這真是太好了,帕克太陽探測器為我們根據25年前的太空飛行器數據產生的最初想法提供了支撐,並拓展了它,」Zurbuchen說。「隨著帕克太陽探測器逐漸靠近太陽,我等不及去看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的答案,或是問題。」

圖片:全球磁場循環通過內部交換重聯激活的例證。在這個場景中,一條開放磁場線會被拉向大日冕環,或者發生內部交換重聯,亦或是有效地跳躍到近似寬度的原閉環,向日冕發射一個s形磁場切換。

圖式設計:Justin Kasper、Levi Hutmacher(密西根工程大學)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糟糕。」

這是Fisk,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的合著者,回想起他早期作品被物理學家們接受的感受。它提供了幾個不同的太陽系現象相互作用的可能解釋,但是驗證這些猜想的資料受技術所限,近日現象的效果只在更遠的日球層被觀測到。日球層是太空中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的太陽系,都受太陽風的影響。

在這些早期的發表文章中,Fisk總結到,在日冕的不同區域,所謂的開放磁場線從太陽的方向被拉伸到太空,以閉合模式循環,與太陽自轉方向一致或相反的運動著。他同時假設了單個的交換互聯跳躍會使日冕在太陽表面的整體運動成為可能。

Fisk結合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尤利西斯號太陽探測器項目的數據,第一個發現了關於日球層中異常磁場的運動。尤利西斯號於1990年發射,是第一個飛越太陽兩極的探測器,記錄了來自低日面緯度的微粒輻射。該項發現表明尤利西斯號觀測到的磁場運動必須存在於日冕中。

該研究的執行小組成員包括了Zurbuchen和Nathan Schwadron(現為新罕布夏大學一名物理與天文學教授)。早期論文發布後,Fisk便開始研究其他項目。然而他隔壁辦公室恰巧是Kasper。當帕克太陽探測器去年回傳了第一批數據,Fisk就見證了這些數據與自己的發現是有多麼契合。

「一旦對基礎過程明確了之後,突然間,關於太陽如何運行,它的磁場如何工作以及太陽風如何加速,這些問題都有了一定的意義和發現。」Fisk認為,「因為你有了基本機制,就會有更多機會去解決其他的太陽和恆星物理問題。」

隨著帕克太陽探測器持續地靠近太陽,該項目將會提供更充足的機會去測試和驗證該理論的預測。帕克太陽探測器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物理學「與星同在」項目的一部分,為的是探究日地系統對生活和社會的直接影響。該項目由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負責,探測器則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設計,製造並運行。

相關知識:

帕克太陽探測器(簡稱為PSP,曾被稱為太陽探測器或太陽探測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2018年發射的機器人探測器,其任務是反覆探測和觀察太陽的外日冕。它將接近距太陽中心9.86太陽半徑(690萬公裡或430萬英裡)的範圍。到2025年,當帕克太陽探測器在最接近太陽時,時速將達到690,000 km / h(430,000 mph),或為光速的0.064% 。

作者:James Lynch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帕克太陽探測器靠近太陽,發現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一項史無前例的探索太陽的任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空間區域,那裡充滿了快速翻轉的磁場和異常的等離子波。 這些驚喜只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首次觀測到的其中一部分,帕克太陽探測器於去年發射升空,是為了與我們最近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和探測。
  • 「追日夸父」-帕克太陽探測器揭示了太陽令人驚訝的細節
    由密西根大學領導、史密森尼天文物理天文臺管理的太陽風儀器套件FIELDS和SWEAP一起測量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前兩次近地飛行期間的回切簇。找到這一點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其他恆星的生命周期或原行星盤的形成,年輕恆星周圍密集的氣體和塵埃盤,最終合併為行星。 現在,帕克太陽能探測器第一次觀察到太陽風在旋轉時的狀態。這就好像帕克太陽能探測器第一次直接看到旋轉的旋轉木馬,而不只是孩子們從上面跳下來。
  • 帕克太陽探測器傳回首批數據:揭曉太陽神秘面紗
    在觀測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高能氣體(等離子體)從太陽噴湧而出的圖像。圖中一個明亮的點是水星,黑色點則是因為圖像生成方式而出現的水星重複影像。11月8日,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廣域成像儀在距離太陽表面僅2720萬公裡的位置拍攝了這一遠景畫面。這臺成像儀位於探測器厚厚的隔熱罩後面,從側面對太陽進行拍攝。
  • 有史以來離太陽最近且速度最快的飛行器——帕克太陽探測器
    他們期望來自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數據能幫助他們解決讓人困惑了數十年的有關太陽、日冕和太陽風的問題。 研究太陽的科學家們對此期待已久,這些等待是值得的。以A.U.表示,其數值取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科學儀器將會收集數據。在此期間,探測器將暴露於極端高溫和輻射條件下,並且無法通信。只有在飛掠階段結束的時候,它才可以將數據發送回地球,以供物理學家研究。
  • NASA: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已經回傳22GB數據
    IT之家8月5日消息 去年8月,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始了它7年的探測任務,據NASA透露,帕克號升空近1年的時間裡,已經回傳超過22GB的數據,這一數據比研究團隊之前預計的多50%。帕克太陽探測器目前已經完成兩次近日飛行,這段時間,帕克號太陽探測器收集了大量太陽的數據和信息,這能幫助人類更好的了解這顆距離人類最近的恆星。
  • 太陽風的誕生和帕克太陽探測器你知道多少?
    面對幾百萬華氏度的高溫,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以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尤金·帕克命名,他第一次預測了太陽風的存在——將直接對太陽粒子和磁場進行採樣,試圖解決當今太陽科學領域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太陽風的起源是什麼?它是如何加速到每小時180萬英裡速度的?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向著太陽,勇敢前進
    太陽太陽,太陽系的核心且唯一的恆星。龐大的身軀通過46億年持續不斷的光和熱,孕育了地球的一切生命,從古代開始,太陽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人類對它的讚美和敬畏就流傳於世,也始終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想像。2018年11月5日 飛至距離太陽表面2,400萬公裡的首個「帕克」繞日軌道近日點。2019年9月1日 「帕克號」第三次飛過軌道近日點。此三次以幾乎相同高度2400萬公裡飛過近日點。2019年12月 「帕克號」飛越金星再次實施「引力彈弓」。2020年1月29日 「帕克」太陽探測器完成了第四次近日飛行。
  • 「帕克」太陽探測器正式升空
    8月12日,美國宇航局耗資15億美元研發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開始了史上最「熱」的旅行,為什麼探測器距離太陽那麼近不會熔化?
  • 追風少年——尤金·帕克和帕克太陽探測器
    除了防高溫,如何更快更準地飛到太陽身邊去,也是一個技術活。工程師們這次找了「維納斯」(也就是八大行星當中的金星)來幫忙,帕克太陽探測器從地球發射以後,將會和金星相遇七次,每次都會利用金星的引力將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得更小、速度變得更快,到了最後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探測器將會加速到七十多萬千米每小時(約兩百千米每秒),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飛行器。
  • 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公布飛越太陽的完整細節!
    由於研究這些現象需要非常接近太陽,因此帕克號宇宙飛船主要在離我們的恆星3700萬公裡範圍內收集數據,也就是說它將是人類歷史上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比以往任何一個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太陽,僅僅位於太陽表面上方9個太陽半徑處,同時它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飛行器!
  • 美國宇航局帕克太陽探測器全球共享數據已傳回,一周後全球分享
    帕克太陽探測器是2018年發射的一艘宇宙飛船,帕克太陽探測器比任何其他人造物體都要接近太陽,並獲得了大量新數據。這些數據使科學家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太陽風和太空中的粒子流。 探測器在飛越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時承受了極高的熱量,日冕產生了太陽風,這是一種從太陽由內而外的熾熱而帶電的粒子。
  • 越來越靠近太陽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又有新發現!
    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活動之一,每一次這樣的拋射都能將大量被稱為等離子體的帶電粒子拋射出太陽並進入太陽系,速度一般從每秒幾十公裡到超過每秒1000公裡。太陽是我們最近的恆星,從地球和某些太空飛行器上看,太陽似乎很平靜。但事實並非如此,太陽的表面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難以想像的爆炸和噴射!比如科學家們所說的「隱秘的」日冕物質拋射。
  • 美國宇航局帕克太陽探測器成為最接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自2018年發射以來已經完成了24個計劃中的3個,成為有史以來首個進入太陽大氣層部分日冕的太空飛行器。
  • 不怕酷熱的帕克號探測器首次「觸摸太陽」,太陽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太空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試圖接近它,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任務。今年秋天,派克太陽探測器將直接穿過太陽的日冕或外層大氣的邊。11月份首次與太陽相遇。總而言之,「帕克號」探測器將在七年內與太陽進行24次接近,連續兩天發射場地的小鎮被圍得水洩不通,有上千萬的觀眾前來觀看「帕克號」的發射,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主角科學家帕克和他的家人,60年前,他提出了太陽風的存在——一種穩定的超音速粒子流的存在。
  •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發現了太陽的「隱形」爆發
    2018年11月,從地球和某些太空飛行器上看,太陽似乎很平靜。但事實並非如此:太陽正經歷著被科學家稱為「隱式日冕物質拋射」的過程。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順利完成了它在太陽背後的第一次近距離探測任務,把它的儀器放在一個完美的位置,以便觀察11月11日和12日多次發生的這一神秘事件。
  • 帕克太陽探測器與太陽初相會,拍下一張驚人圖像!
    四個月前,2018年8月12日,在經歷一波三折之後,帕克太陽探測器終於搭乘著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揚帆起航,踏上偉大的徵程。懷揣著雄心壯志,帕克太陽探測器的目標是與太陽進行前所未有的親密接觸,深入日冕對這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火球展開深入探測。
  • 問:帕克太陽探測器離太陽那麼近不會燒壞嗎?
    上一期我們談論到,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迎來航天工程和宇宙科學研究的一件大事——「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簡稱PSP)的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是NASA第一次以健在人物命名的太空飛行器,以紀念太陽風科學的先驅、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天文學家尤金・帕克(Eugene Parker)。
  • 帕克完成首張對太陽的特寫
    他們希望帕克太陽探測器獲得的數據能夠幫助他們回答幾十年來關於太陽,日冕,以及太陽風的疑問。其他飛行器還包括SOHO(太陽和太陽風層觀測衛星),SDO(太陽動力學觀測臺)和STEREO-A(日地關係觀測臺)探測器。但是,儘管這三者正在做自己的重要科學探測,但沒有哪一個比帕克更接近太陽。
  • 帕克號探測器升空: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擁抱太陽
    北京時間8月12日15點31分,值得載入歷史的一刻: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人類第一顆近距離觀察太陽的探測器「帕克號」(Parker Solar Probe)搭乘德爾塔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飛行43分鐘後順利進入前往太陽的軌道。
  • NASA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成功,四十年後人類終向太陽又邁進一步 |...
    周六,帕克在最後 1 分 55 秒因為技術故障推遲發射。但好在,這個歷史性的任務最終還是開始了。昨日,有數千人聚集在現場觀看帕克太陽探測器的發射過程。這一次,人類的期望沒有落空。來自英國的項目科學家 Nicky Fox 博士稱:「帕克與太陽的距離將比之前任何探測器都近 7 倍以上。事實上,我們與太陽表面的距離將不足 643 萬公裡,如果假設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 1 米的話,這意味著帕克探測器與太陽的距離只有 4 釐米。太陽探測器的設計工作從 1958 年就已經開始了,但直到現在,技術的進步才讓我們最終實現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