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玉溪7月1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徐章位 劉魁 何增旺)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以保開通、保在建,抓「六穩」、促「六保」為重點,鐵路建設「火車頭」動力強勁。7月16日,經過4年多的艱苦奮戰,中國寮國昆(明)萬(象)鐵路通達隧道順利貫通。
全長11.3公裡的通達隧道位於雲南省元江縣與墨江縣交界處。全隧共穿越4個斷層和1個大斷裂帶,為國家I級高風險隧道。項目施工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
中鐵五局玉磨鐵路項目部技術員劉西軍說:「隧道建設過程中,洞內平均每天的湧水達4萬立方米左右,可灌滿17個標準遊泳池,我們施工人員只能每天在『水簾洞』作業,為克服湧水,我們組建了40多人的反坡施工排水隊,專門配置力量,設置6條專用排水道,安裝了20臺固定水泵、3套移動泵站,不間斷抽水,把湧水控制在4個水倉內,施工才能正常進行。」
2016年4月開始施工以來,隧道共發生大小坍方、溜坍、突泥、湧水80多次。為確保安全和工期,施工方不斷優化工法。項目部副經理付軍介紹:「洞內炎熱潮溼,環境溫度常年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噴漿作業的時候,拱頂溫度超過50攝氏度。由於隧道內常年湧水,高地溫段的溼度在80%左右,施工人員就像在桑拿房裡面工作,在拱頂作業超過3分鐘,就會呼吸困難。為了克服高溫高溼環境,我們在作業面設置了空調房,工人幹一會活後,就要到空調房裡降溫,然後再接著幹,4年多來,我們加大人員儲備,利用『長隧短打』、以空間換時間的施工方案,狠抓工序循環,最大限度降低作業人員在洞內作業時間,儘管如此,這裡已先後輪換了20多批次工人。」
全長1000多公裡的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首條以我國為主投資建設、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截至今年6月,鐵路玉磨段路基土石方、隧道、橋梁工程分別累計完成設計的99%、95%、90%以上,全線鋪軌、站後、站房工程正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