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啥都放膽去做,唯獨旅遊籤證一直緊張兮兮:籤證官警惕性極高、面試的遊客提心弔膽、承辦旅遊組團業務的旅行社擔憂團友遭逢拒籤而流失了顧客。
美國旅遊協會(USTA)日前推出一項新計劃,到2020年,旅遊業將為美國創造13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並為美國經濟帶來8590億美元的收入。美國旅遊協會同時呼籲「改造」美國繁瑣的籤證制度,指責現有籤證手續過於複雜,阻止了許多外國遊客和訪客赴美旅行,給美國旅遊業帶來損失,同時流失大量國內就業崗位。
這一份題為《準備起飛》(Ready forTakeoff)的報告中說,美國給國際訪客製造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阻礙了經濟發展,特別是,複雜累贅的籤證制度趕走了每年數以百萬計原本準備赴美的外國人,他們轉而前往其他國家,給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據美國旅遊協會統計,從2000年至2010年,美國在全球長線旅遊市場上的增長步伐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至少損失了7800萬人次的遊客接待量,直接和間接旅遊收入損失達6060億美元。如果上述損失不出現的話,每年至少將為美國帶來46.7萬個就業崗位。
美國旅遊協會主席兼執行長羅傑·道(Roger Dow)反思:「在如今的籤證制度下,巴西人和中國人赴美需要花費6個月甚至6個月以上時間才能獲得籤證,巴西和中國均位列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國家行列,我們難道不願意讓他們到美國來嗎?」
籤證的前置期偏長,固然是美國旅遊籤證的特點,但更要命的是「214(b)」。在美國旅遊籤證方面,籤證官肯定會評估申請人是否符合移民法214(b)條款,即是否有移民傾向,會不會逾期不歸?這種情況,申請者要主動向籤證官顯示本人在國內有牢不可分的「約束力」。個別人更因被拒籤多次,發牢騷說「214(b),易要死逼!」有些真心想去美國的旅遊者只能參加旅行團,引入旅行社充當「虛擬籤證官」,把自己審核通透,將自己「有去必回」的意願變為摩崖石刻,鑿在額頭上,讓真正的籤證官笑納放行。
美國國會參議員艾米·克洛布徹(AmyKlobuchar)支持旅遊協會的觀點,指出:「如果有人想從上海來美國,平均需要花費93天才能拿到美國籤證;而如果這個人想去英國,只需要10天就可以出行,那便是差距。」
中國出境遊市場持續火紅,遊客湧哪就旺哪,有去有回。美國旅遊協會因「籤證門檻高,貴客穿梭卻不入己門」,只好乾瞪眼、幹焦急。兩年三截下來,很多熱門目的地打鐵趁熱,爭先吸納中國遊客的到訪,有簡化籤證手續的、有推行落地籤的,有「一籤多行」的、有免籤自由行的,一句話:「只要您中國遊客來就行了,籤證麼?小兒科啦!」
美國夠膽實施免籤自由行嗎?不夠。他們的籤證官能做到「免面試」,已經是美國入境旅遊一大進步了。記著,籤證官不是旅遊親善大使。 勞毅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