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生命的定義》
(What Is Life)
在本集中,布萊恩教授拜訪了著名的「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的東南亞地區。在這個世界上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方,他檢驗了生與死的一線之隔並提出了最古老的問題:什麼是生命?傳統的答案往往牽涉到神靈;這在菲律賓山區每年的「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慶祝儀式中可見一斑。布萊恩教授提出了另外一個答案,一個與宇宙中的能量流動關聯起來的答案:生命並不是一個「事物」;它是一個化學過程,這個過程利用了在宇宙中流動的能量並通過DNA的精妙化學運作而代代相傳。與神秘的說法相去甚遠,生命的出現也許可以看作是物理學定律的必然結果。
第二集《擴展的宇宙 》
(Expanding Universe)
在美國繁茂的自然歷史中,布萊恩教授遇見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動物;它們揭示了各種感覺是如何進化的。地球上的每種動物使用各自擁有的獨特的感官來探知周圍的物理環境,以不同的方式經歷著周圍的世界。追隨這些機制的進化是一個帶我們走過生命演化歷程的故事:從單細胞生物到更複雜的靈性生物。布萊恩教授發現,經過38億年的時間,這些感官促使著生命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並且最終導致了人類的好奇心和智力的出現。終究是我們的感官使得我們能夠仰望星空,探索這不斷擴張的宇宙,並理解它的起源。
第三集《無盡形態美》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整個宇宙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地球,這個我們稱為「家園」的星球,乍看起來似乎違反了自然規律:它擁有著各種顏色、形態和大小的生命。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現在存活著的物種有多少;我們最好的猜測是將近8千7百萬。在這一集中,布萊恩教授提問到,在一個由物理學和化學定律統治的宇宙中,一個星球(地球)是如何能夠產生這麼多無與倫比的生物的。
第四集《尺寸很重要》
(Size Matters)
在這一集中,布萊恩教授環遊澳大利亞來探詢關於生命規模的物理學規律。一個生物體的尺寸不僅僅決定了哪些自然作用會影響到它的生命,也決定了它的「生命速度」。南部澳大利亞的渺小的彎翼蝙蝠以極快的速度喪失熱量,使得它們每天掙扎著找到足夠的食物來存活。然而隨著生物體的尺寸變大,新陳代謝的速度緩慢下來;這對於生物體的壽命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五集《地球家園》
(Home)
就人類現有知識所言,地球是宇宙中存在生命僅有的一個地方。然而這個特性將會保持多久呢?天文學家正在接近發現其他類地星球。布萊恩教授思考了為什麼生命在這裡生根、而什麼是使得太空中的一塊石頭轉變成生機勃勃的星球所需要的成分。 布賴恩•考克斯(Brian Cox),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粒子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曼徹斯特大學教授,也是地球上最有雄心的實驗之一——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ATLAS實驗的研究人員。對公眾而言,他最知名的身份是英國廣播公司第二臺(BBC 2)廣受歡迎的電視系列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蹟》(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和《觀星指南》(Stargazing Live)的科學主持人。20世紀90年代他曾是英國流行樂隊D:Ream的鍵盤手。
致各位讀者:因為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想正常看到「生物考吧」的推送,可能需要大家在閱讀後,在文末右下角點一下「在看」或者「星標」,我們每次的新文章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公眾號完全公益免費,永不收費,閱讀完,請點開後面廣告三秒後關閉。
你的每一次轉發,每一個點擊在看,
都是一個善舉,將會幫助更多師生!
點讚、在看、轉發三連!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