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出自《左傳隱公四年》,說石碏為了衛國親自派人殺了自己的兒子石厚。

石碏勸過衛莊公,讓他「管教」自己的寵兒——州籲,可是,對於那時候的衛莊公來說,寵愛還來不及呢,怎麼捨得「管教」?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當時禮法限制,估計直接傳位給州籲了,這也好,至少避免了衛國之亂,說不定因為名正言順,州籲也不再發動什麼戰爭,衛國發展良好,日後成為大國。可惜,這些都是如果,現實不是這樣。
唉,勸國君兼濟天下是不行了,退而獨善其家吧!
石厚這小子和州籲私下關係不錯,要阻止他再繼續陷下去。

可惜,石厚的想法和他不同,他反而覺得州籲有膽色,會有一番作為,自己跟著他也會有一番成就,日後別人談起他們父子就會變成:石碏,哦,我知道了就是石厚的父親!
父親太迂腐,現在根本不能夠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日後他就知道了。
所以,無論石碏怎麼就是管不住石厚。
唉,看樣子,家也難「獨善」了!
算了,算了,什麼都不管了,就這樣度過餘生也就罷了。
一個兒子不願意管,一個兒子管不了。
結果,衛國被搞慘了,陷入戰爭漩渦~~
沒辦法,石碏不得不出來收拾掉別人的兒子和自己的兒子(也是石厚和州籲自找的,如果不去招惹石碏,也沒辦法,他們也是病太急,只能亂投醫)。

他不是親自去的,可能是上了年紀,趕路不方便,也可能依然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去。
接下怎麼就不清楚了。
虎毒且不食子,人比虎還狠毒嗎?
老虎比人類簡單太多,老虎與老虎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根本沒有可比性。
權衡~~權重~~加權
骨肉親情很重要,可當被加上一個權值,所佔分量就輕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