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地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咋處理?未按要求超時施工 最高每次罰款5萬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見習記者 方舟)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不少建築施工單位陸續開工。近日,家住羅湖區嘉福苑小區的市民陳先生反映稱,該小區附近的工地經常夜間施工,刺耳的噪聲讓居民難以入睡。記者調查獲悉,噪音主要來源於工地卸貨和打樁作業發出的聲響。目前,施工方承諾將做好降噪措施。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回應,一經發現未經審批超時施工違法行為,將從嚴處理。
    記者梳理發現,去年,深圳共對建築工地作出行政處罰955宗,處罰金額3068萬元。根據相關規定,未取得中午或者夜間作業證明,或者未按相關要求進行施工的,處3萬元罰款。一年出現三次以上的,自第三次起每次處5萬元罰款。
    
    ▲工地四面環繞小區居民樓。
    市民反映:工地夜間施工影響居民休息
    5月10日,記者前往現場發現,市民反映的工地是羅湖區紅嶺片區過渡安置學校建築工地,施工單位為深圳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的起重機車正在作業。工人的叫喊聲、馬達的轟鳴聲和鋼材之間的碰撞聲混雜在一起。
    
    ▲車輛將鋼材運往工地。
    市民陳先生說,今年4月以來,上述工地曾4次在夜間施工,即便關閉門窗,也能聽見外面嘈雜的聲音。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上述工地與小區樓呈喇叭狀布局,工地位於小區正中央,居民樓環繞在四周,工地周圍缺乏相應的隔音設施。一旦施工,刺耳的聲音迴蕩在小區樓之間,難以擴散。
    施工方:承諾將做好降噪措施
    工地究竟在做什麼工程?為何夜間施工?施工方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該工程是羅湖區過渡安置學校新建工程,原計劃今年5月30日完工。受疫情影響,工程中途暫停施工一個月。目前,工期較為緊張。他告訴記者,由於該工地地處小區中央,白天人流量較多,時常因路途擁堵而耽誤施工進度。因此,夜間施工的次數增多。
    "希望居民能夠理解,我們爭取在6月30日前完成工程。"施工方負責人李先生說,目前,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執法人員已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法定時間施工,施工單位將按照環保相關要求做好降噪措施。
    部門回應:未經審批超時施工從嚴處理
    對此,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執法人員已到工地現場調查。該項目現處於主體施工階段,現場主要機械設備為切割機、發電機和泵車等,施工作業時使用機械設備產生噪聲,影響周邊環境。
    經檢查,執法人員發現,上述工地未經審批曾超時施工1次。考慮上述工地因受疫情影響中途暫停施工,目前,執法人員已對施工單位進行約談告誡,並要求其嚴格按照法定時間施工(法定施工時間為7時至12時;14時至23時),不得提前或超時施工。此外,執法人員已要求施工方按照環保相關要求,做好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並加強與周邊居民溝通協調。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羅湖區管理局將持續加強對建築工地的監管,一經發現未經審批超時施工違法行為,將從嚴處理。
    追蹤:去年全市開出3068萬元噪聲擾民環保罰單
    市民遇到噪聲擾民現象該怎麼辦?有關部門究竟如何查處?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獲悉,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條例》,未取得中午或者夜間作業證明或者未按照中午或者夜間作業證明的要求進行施工的,處3萬元罰款。同一違法行為一年出現三次以上的,自第三次起每次處5萬元罰款。
    記者梳理發現,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建築施工噪聲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事實上,近年來,深圳重視建築工地管理,禁止工地未經審批超時施工。去年,深圳生態環境局針對全市1890家在管建築工地開展施工噪聲擾民問題專項行動,共對建築工地作出行政處罰955宗,處罰金額3068萬元,查封扣押30宗。其中,市生態環境局羅湖區管理局2019年共對30家施工單位進行處罰,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74份,涉及金額260萬元。
    為了解決噪聲擾民問題,今年4月,市生態環境局還發布《建設工程施工噪聲汙染防治技術規範》。5月1日起,施工單位若辦理夜間施工許可手續後,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噪聲擾民問題,環保、住建、交通、水務等部門將採取更為嚴格的措施控制施工單位夜間施工擾民問題,並督促施工單位落實降噪措施。目前,市民如發現建築施工噪聲擾民的問題,可撥打12369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