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從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開始,便引起不少關注,就像生肖、星座文化一樣,既然存在並且廣泛流傳,就一定有其科學性。
九型人格論把人格按照感覺中心的不同分為三個部分,再細分成九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獨一無二的人格特徵。需要強調的是,九型人格論所描述的九種人格類型,並沒有好壞之別,只不過不同類型的人追求有所不同。
如果有幸在還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性格特質,那我們便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我們今天談的主角是追求知識的五號,相比較於追求自我的四號和追求權力的八號,這不是妥妥的文化人嗎?
他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喜歡精神生活,但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感受。他們了解人際環境和周遭的事物,並不斷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其行動的準則,通常是事情的脈絡和原理,真的是真理之上。
他們聰明,冷靜,敏銳,客觀。分析的能力十分強,善於創新,專心致志,博學睿智,酷愛知識,相比出去玩樂,更愛和有能力而又優秀的人探討高大上而又抽象的問題。
【基本困思】我若沒有知識,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質】表達含蓄,沉默內向,溫文儒雅,有學問,條理分明,冷漠疏離,欠缺活力,反應緩慢。
【世界觀】不論我現在處在什麼位置,知識就是力量,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改變世界,那一定是理智的頭腦,智慧即是武器。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麼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行為動機】渴望比人知道得更多,懂得更快,喜歡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論去駕馭他人,分析力強,好學不倦,善於理性思考,有邏輯地去處理問題並將情感抽離,不喜歡自己的空間受到騷擾。
【潛在恐懼】被人取締和駕馭,對身邊事物感到無知。無能不可怕,無知才是最可怕的。
【潛在渴望】洞悉天地事。
【生活風格】喜歡觀察,喜歡批判,但不會大聲聲張,每天有看不完的書。口頭禪:以前我看的一本書是這樣說的……
他們好辯,很執著,卻少有「辯輸」的情況。但不得不說,對知識的執著固然重要,但經驗生活中所得的體會也非常可貴。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