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已經是5年多前的事情了,2015年3月18日,NASA在火星上的「好奇號」探測車的桅杆攝像機拍攝到一處比較奇特的礦脈,NASA將其命名為「花園城」!
原本這並不是什麼大新聞,但這處露頭的礦脈非常疑似一處建築物的殘骸,因此在最近被網友翻到以後就開始指責NASA隱藏火星人發現的事實了,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那麼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好奇號」是NASA的一輛火星探測車,它於2011年11月26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2012年8月6日在火星蓋爾撞擊坑登陸成功,目標任務是:
探測火星氣候及地質
探測蓋爾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曾經能夠支持生命
探測火星上的水以及評估人類移民的可能性
原本好奇號的正常工作時間是2年,但在2012年12月後被無限期延長,一直到現在,好奇號仍然在正常工作中!
好奇號的總質量是機遇號的5倍,它搭載了大量設備,包括各種相機(主相機、導航相機、避險相機等)、X光分析儀、礦物分析以及機械手臂和中子反照率設備等。除了這些裝備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搭載的核電池,使用的是鈾-238,任務初期輸出功率為125瓦,但在14年後仍然能保持80%的功率輸出,使得它在理論上可以維持很長的工作!
好奇號的行進路線
好奇號是一輛火星車,它登陸火星後就一直在利用桅杆相機探查周圍的地形,之後它就邊走邊探測,如果發現任何感興趣的新目標,NASA的科學家就會重新設置路線前往調查,所以好奇號的行徑路線蜿蜒曲折,猶如一群行軍的螞蟻路線。
這是截至到2020年6月26日為止所有走過的路
好奇號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2815天(火星日),它行進的路程已經超過22.7千米!它發現了火星上甲烷的比例遠小於預期,因此判定火星上應該沒有代謝出甲烷的微生物!另外確定火星土壤中有豐富的水分,甚至比例達到了1.5%-3%,未來移民火星的話完全不需要為水資源不足擔心。
夏普山的遠古火星湖泊消失過程
「好奇號」的「花園城」!
根據NASA官網的時間戳,「花園城」的發現日期是2015年3月18日,據圖片顯示,這是SOL929天時候發現的,那麼這個位置就在下圖某個節點上。
940天時好奇號行程
929天時就在上圖某個行程節點上
NASA官網上並沒有929個火星日當天好奇號的行程地點,但可以確信就是在這個區域內的夏普山下部發現的,由於遺蹟非常疑似建築物風化倒塌後的殘存,因此網友們都十分好奇,為什麼火星上會有如此建築遺蹟?
因為建殘骸中厚度非常均勻,似乎兩邊還有不同的建築材料夾層,有些類似於粉刷的效果,因此很多網友都懷疑這是不是就是遠古火星人留下的建築物遺蹟!
看上去確實非常迷惑人,但NASA官網介紹,這個遺蹟的高度大約為6釐米,那麼按這個比例,整個遺蹟的大小不足一平方米,假如在地球上的話,大約就是一個模型房子的佔地面積!那麼這些遺蹟真的火星人居住的房子?
似乎有些不太可能,按這個比例,火星人的大小比老鼠還要小的「火星矮人」,從生物需要一定的體型才能發展到智慧生物的理論,似乎有些不太可能!因為按人類和其他動物大腦中的神經元大小相比都是差不多的,要向更高級智慧生物發展,必定需要大量的神經元素數量才能構成更複雜的大腦!
火箭浣熊
生物體的體型保持一定的大小就成了非常關鍵的一環,而且大腦能量消耗比例很高,因此體型大小也成了能否支撐大腦高能量消耗的關鍵,因此比老鼠還小的「火星矮人」發展成高等文明的可能性顯然有些不太可能!當然更有可能的是火星上的生物可能從來都沒有發展到高等生物過(比如生命發展到細胞)。
而且NASA官網上介紹,這可能只是一處雙色調的礦脈,它是流體攜帶礦物質沉積後形成,其中一種沉積物是方石英的二氧化矽礦物,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好奇心科學團隊成員琳達·卡表示,這些看上去像是冰淇淋三明治的遺蹟,兩面都是黑色,中間是白色。這些材料告訴我們在母巖形成後通過流體輸送的沉積所致。
所以這個五年前發現的,卻在最近熱火起來的火星微型建築,最大的可能就是如NASA介紹的,只是流體會流過破裂的巖石並在裂縫中沉積礦物而已,因為好奇號已經在多處發現了硫酸鈣沉積,各位洗洗睡吧,不要被網上那些忽悠文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