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懷孕的大象死在了印度 Kerala 地區的一條河中。
因為城市擴張和環境惡化,大象的棲息地不斷減少,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飢腸轆轆的母象來到棲息地附近的人類村莊覓食,有人給她投餵了一顆菠蘿,她開心地張大嘴吞下,這時一聲巨響她嘴裡炸開,原來這顆菠蘿裡被人塞滿了爆竹。
劇痛讓這隻大象四處奔逃,也許是為了緩解劇痛,她跑到河流中央,讓自己的口鼻浸入喝水,當地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試圖將她引上岸進行救助,但她不敢再相信人類,一連四天都站在河中央不願離開,直到5月27號不幸死亡。在解剖過程中,人們驚訝地發現這隻15歲的大象懷著一隻已成型的象寶寶。一屍兩命,人類何其殘忍!
這件事情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諸多憤怒,很多動物保護學者以及藝術家自發地開始用的標籤來表達對這件慘劇的關注,藝術家們畫了很多母象和象寶寶來紀念這隻死去的大象。
即使這隻母象的悲慘遭遇得到了全球的關注和憤慨,但印度的這起傷象事件還遠不能代表大象所遭受的待遇。
被稱作「白色黃金」的象牙及其製品的貿易是當今大象保護的最大敵人。雖然已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法律文件從上個世紀開始就明文禁止象牙貿易,我國也於2018年正式禁止了象牙交易,大象的生存狀況仍然岌岌可危。
根據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起的大象普查,非洲象的數量自2007年以來銳減了30%。其主要原因仍是難以根絕的象牙貿易。在1999年和2008年,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辛巴威等國曾以「減少消費者對非法象牙需求」為由,兩次說服外界允許他們向中日等地區一次性出口庫存象牙。然而市場需求隨著短期的合法化驟增,反而使象牙價格上升,激發了更多的偷獵現象,加速大象的滅絕。
辛巴威哈拉雷的象牙倉庫存放著大量收繳的象牙。截止2016年,這裡存放的象牙已達90噸。
除此之外,因為城市擴張和工業種植,熱帶雨林的面積急劇減少,加上全球氣候環境的不斷惡化,大象的棲息地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馬來西亞沙巴州的油棕櫚種植園,這裡本是婆羅洲象棲息的一片熱帶雨林。
保護大象已經刻不容緩,但想要徹底改善現狀,還需要解決問題的根源——野生動物貿易。
2
象牙(未加工):850美元/千克
象牙(已雕刻):3000美元/千克
犀牛角:65000美元/千克
盔犀鳥頭骨:1000美元
……
這是一份野生動物在黑市上的價格表。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額高達230億美元,是除了毒品、人口販賣、武器交易之外,最賺錢的交易活動之一。
因為高額的利潤驅使,非法盜獵活動屢禁不止。僅在南非,每年都有將近1000隻犀牛因盜獵犀牛角遭遇不測。目前,生存在野外的黑犀牛僅剩5000頭。
南非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布倫特·斯蒂爾頓拍攝到一頭被射殺後割去牛角的雄性黑犀牛。
犀牛角被認為是可用於治療宿醉,是癌症的特效藥,並且和草藥一起使用可治療感染和退燒。而大量權威的臨床試驗證明,昂貴的犀牛角有時可以暫時抑制小兒發熱,但效果甚至比不過便宜的阿司匹林。和格林蘭海豹油、大象藥膏、麝香膏、虎骨酒等「傳統」動物製藥一樣,這只不過是盜獵者和無良的商人對病人編織的謊言,是為將這些動物賣出好價錢。
幾世紀以來被當作傳統醫用藥品、並被宣稱有多種治療效果的穿山甲鱗片主要成分和犀牛角一樣是角蛋白,這和人類指甲成分相同。
然而在缺乏科學依據和實際療效的情況下,部分人出於盲信、獵奇、炫耀特權等心理不斷購買穿山甲鱗片,甚至還將穿山甲肉端上了餐桌,這造成每年超過100000隻穿山甲遭遇非命。2019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已經在中國功能性滅絕。
攝影師保羅·希爾頓在蘇門答臘島某港口拍攝到的畫面,一被查獲的貨櫃內裝有4000隻穿山甲屍體。
2020年6月5日,穿山甲從藥典中除名的新聞使各界動物學者歡欣鼓舞,但相關的工作仍面對著很大的困難。來自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協會的周晉峰博士解釋道:「目前還沒有相關程序來阻止中藥專利藥方使用穿山甲鱗片,這些專利由不同的公司持有並受到保護。中醫權威機構無權合法地刪除它們。」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仍能在野生動物問題嚴峻的當下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
3
雖然有大批盜獵者不擇手段地傷害動物,但已經有人組織「反盜獵巡邏隊」與盜獵者對抗。「要是沒有他們,非洲的野生動物保護註定會失敗。」攝影記者彼得·查德威克如此評價。戰鬥在一線的反盜獵巡邏隊員時時刻刻都承擔著巨大的風險,根據統計,全球每年都有100名巡邏隊員犧牲。
查德威克用相機記錄了一支名為「阿卡幸噶」,意為「勇敢者」的反盜獵隊伍,由當地的女性組成。這個包含了單親媽媽、性虐待受害者、身體虐待受害者、寡婦、孤兒、入獄者妻子等弱勢角色的隊伍負責管理辛巴威贊比西河下遊的整個自然保護區。
「阿卡幸噶」的單親媽媽帶著女兒在站崗
「我們訓練的強度堪比特種部隊。這是名副其實的魔鬼訓練,一共有36名女性參加,可最後只有三個人被淘汰,我簡直不敢相信。」隊伍組織者達米安·曼德說,他曾是澳大利亞海軍特種作戰部隊的狙擊手。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國際反偷獵基金會計劃於2025年僱傭1000名「阿卡幸噶」隊員,管理20餘個自然保護區。
4
《國家地理》雜誌的著名攝影師麥可·尼科爾斯和動物學家珍·古道爾於1989年開始合作拍攝瀕危物種黑猩猩。
在拍攝過程中,因為惡劣的野外條件,尼科爾斯接連患上了瘧疾、B肝、傷寒等流行病,險些在非洲送命。九死一生的經歷換來了兩人合作的黑猩猩影集《殘忍的親子關係》,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跟人類最相似的物種,這本書也被奉為野生動物攝影的經典之作。
收錄全球35位攝影師經典作品的攝影集《鏡頭下的無聲吶喊》即將在中國出版上市,圖書封底特意選用了《殘忍的親子關係》中的一張照片:
拍攝於1990年,剛果
古道爾教授低頭迎接猩猩「喬喬」送上來的手,姿態謙卑,寓意著世間萬物皆平等,相互尊重,彼此依賴。
書中還收錄了許多珍貴的大猩猩照片。從20世紀初到現在,黑猩猩的數量減少了90%,在大猩猩的4個亞種中,有3種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即將滅絕。
從基因上來看,倭黑猩猩是和我們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猿類,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大型猿。目前僅在剛果盆地發現少量倭黑猩猩的蹤跡。
雖然大型猿的未來不容樂觀,攝影師卡爾·阿曼還是直言自己會繼續跟蹤拍攝這些猩猩的現狀和遭遇,「我要讓大眾和那些決策者不能再把『我不知道』當做藉口!」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照片和故事,在《鏡頭下的無聲吶喊》中,讀者還能看到更多與大象、犀牛、穿山甲相似的悲劇,也能看到更多的人在為保護野生動物而做的努力。
我們的未來和野生動物緊密相連。「鏡頭下的無聲吶喊」,是動物們的,也是我們人類的。它們因為遭受各種殘忍可怕待遇的待遇而在照片中向人類發出吶喊;人類當中也有為此奔波的攝影師、動物保護者們為了改善這一現狀也在通過照片和文字發出焦急的呼籲。
正如珍·古道爾所說,「你的行為會影響世界。願意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選擇權就在你手中。」
截至2020年,這本攝影集已經出版到世界50多個國家。讀到這本書,你會很難抑制住深深悲傷和極度憤怒的淚水,它讓我們對於當下人類剝奪野生動物生命的犯罪行為感到絕望。
中國是《鏡頭下的無聲吶喊》出版的第57個國家,作者對中文版寄予厚望,她們為中文版特意寫了一篇致謝,文中寫道:
這本中文版攝影集背負著我們的使命-告訴全世界的人們,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改變我們的消費行為,讓我們一起改變世界!
這些照片拍攝的過程異常艱辛,有些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本書攝影師之一、著名攝影記者保羅·希爾頓寫道:
「有時候,我真想轉身離開,不去記錄這些針對野生動物的暴行。但是,世界需要看到這些暴行,而我們只要端起相機鏡頭,就能讓更多的人看見。」
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店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