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鷹訓練雛鷹,可以說與眾不同。雛鷹孵化後,老鷹會瘋狂地捕食,哺育雛鷹。過了一段時間雛鷹就會長大,到了脫毛、換毛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老鷹會用迄今為止從未有過的行為對待雛鷹。
老鷹會變得特別冷靜,因為是時候教給雛鷹捕食方法了。從那天開始,老鷹就會冷酷地與雛鷹展開母子之戰。剛開始老鷹還會好言好語,「你出來吧!」。
老鷹一般在山崖上築巢,看到雛鷹不聽話,老鷹會把小鷹從巢窩裡趕出去,扔到懸崖峭壁之外。雛鷹是絕對不會輕易地從柔軟的巢穴裡出來的,呆在裡面實在太舒服了。
想想看,我們有誰會喜歡負擔,喜歡困難呢?
平平安安的、舒舒服服的生活多好啊!這就是雛鷹的想法,但是,老鷹的想法卻截然相反。如果不將雛鷹丟下懸崖,不讓雛鷹獨自經受大自然的考驗,雛鷹又怎麼能鍛鍊出一雙鐵翼、一對銳芒,怎麼讓它將來能獨自翱翔在九霄蒼穹之上?父母能呵護一時,可如何恩養一世?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若雛鷹還沒學會飛翔的方法,雛鷹很快就會成為其它動物的美食,所以作為母親是絕對不能輸掉這場仗。
好言好語時,「你出來一下!」
「不,媽媽。
太可怕了,太負擔了,感覺都要死了,我不出去。」
接下來,老鷹就會突然「暴力」起來,扇動它的翅膀把雛鷹拍到懸崖峭壁上,從大的開始扔出去,老大一聲悲鳴,急速地從峭壁上往下滑落,雛鷹一看自己快要撞到地面,撞到巖石上,這下必死無疑了,眼看頭馬上要碰到稜稜角角的巖石上,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老鷹「嗖」的一下,展開翅膀接住了雛鷹,然後,迅速上升到了高空。
雛鷹一陣驚悚,本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了高空,老鷹又將雛鷹扔了下來,雛鷹又一陣悲鳴,
「這回死定了。」
眼看要摔到巖石上了,
「完了。」
就在這時,老鷹又嗖的一下張開翅膀接住了雛鷹。隨後又飛到了高空,又扔了下去,就這樣反反覆覆,老鷹在教會雛鷹飛翔的方法。就在這樣的反覆中,雛鷹終於會明白一個事實。
「啊!就算我摔下來也不會死啊!媽媽會保護我啊!媽媽會接住我呀!」
老鷹不僅要教雛鷹飛翔的方法,作為天空的霸主,又要教它們捕獵的方法。
雛鷹雖然一直待在柔軟的巢穴裡,然而只有被母親冷酷地用翅膀拍下去時,在那種環境下才能明白母親的愛。
「啊!媽媽在守護我呀!媽媽在保護我呀!我不會死呀!」
慢慢會擁有這樣的確信,開始學習對母親的信任,也就是從那一刻掌握了飛翔的方法。
可是因為害怕而不肯被扔下去,仍待在巢穴裡的雛鷹們,巢穴裡的雛鷹親眼看到了無法想像的事情。
「天哪!天哪!媽媽怎麼能那樣呢?我們的媽媽是繼母嗎?」
「怎麼能將自己的孩子扔到千丈懸崖下面去呢!這樣必死無疑呀!」
就這樣,巢穴裡的雛鷹看到了母親要摔死哥哥的一幕。
巢穴裡的雛鷹實在無法理解。
「這是什麼媽媽呀?它不是媽媽,這個媽媽真可惡。」
「媽媽精神是不是有問題了?媽媽瘋了吧!怎麼能把哥哥扔下去呢?這樣好危險!」
就這樣巢穴裡的雛鷹在判斷母親,不相信母親。它們親眼看到了,媽媽扇動翅膀,要摔死哥哥的這一幕。從那以後,怎麼看媽媽都不像媽媽,現在,只要一看到媽媽就害怕,怎麼看媽媽都像繼母,從那時開始不再相信母親了。我們想一想,一直呆在巢窩裡的雛鷹和被母親摔過的雛鷹,二者的想法怎麼可能一樣呢?
是絕對不可能一樣的。二者之間存著180度的不同。
老大雖然被摔下懸崖,但那是在接受母親的引導而掉下懸崖時,
「原來媽媽會展開翅膀接住我呀!原來媽媽會守護我呀!」
它會領悟到這個事實,同時也會掌握飛翔的方法與捕獵的方法,因此才能成為天空的霸主。相反,因為負擔而一直呆在巢窩裡的雛鷹會一直判斷媽媽,一直在巢窩裡的雛鷹和出過巢穴的雛鷹,想法是不可能一樣的。
二者之間的想法有著180度的不同!對於雛鷹來說柔軟的巢窩就是幸福,但是媽媽看的時候,那裡就是絕境。
「在那裡會死,會成為野獸的美食,媽媽到死也不能妥協。」
媽媽無疑要與雛鷹爭戰到底,並且取得勝利。所以,才會冷酷地用翅膀拍打雛鷹,這是要教雛鷹飛翔的方法。巢窩裡的雛鷹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它們看到了母親非常殘忍的摔死哥哥的一幕,它們覺得媽媽不對,它們覺得自己看得準確,看到了事實,它們看到了母親要摔死哥哥。但這卻是它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多麼大的災殃和痛苦。
被摔過的雛鷹,經歷過反覆幾次以後,就會學習到對母親的信任。
「哇,我摔下來也不會死啊!媽媽在守護我呀!」
因此就這樣掌握了飛翔的方法。信仰也是一樣的,幾經負擔與困難,試著與環境碰撞時,就能經歷信心的神在守護著我們。在面對負擔的過程中,就能形成信心的肌肉。對神產生信心,對主形成信賴,那麼,即使遇到困難,又會怎麼樣呢?會很興奮,很幸福。
我們若準確地知道神,那麼,遇到困難,遇到負擔,在與之碰撞時,就會發現神一直在保守著我,守護著我,會發現即使摔下去,神也會拯救我在千鈞一髮之際。那麼,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開始享受,懂得享受困難,享受問題的人,就是信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