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日本種子島2007年9月14日電(記者錢錚)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14日開始它的探月之旅,探測衛星搭載了14種高精度儀器,它們將對月球的構成及其形成歷史等進行精確探測。
1、螢光X射線分光計:可判定月球表面組成元素的種類和數量。
2、伽馬射線分光計:可確定鈾等放射性元素在月球的分布情況。
3、多頻帶成像儀:用於研究月球表面巖石的分布。
4、光譜剖面儀:可詳細分析出月球表面巖石的種類。
5、地形照相機:用來拍攝高解析度的月球表面立體圖像。
6、月球雷達測深器:探測月球表層以下2公裡到5公裡的構造。
7、雷射高度計:測量月球表面的地形,繪製高精度地圖。
8、月球磁力計:能夠探測到比地球磁場強度的十萬分之一還微弱的磁場,用於研究月球磁場的成因等。
9、帶電粒子頻譜儀:通過捕捉月球周圍的宇宙射線,研究月球上的火山活動。
10、等離子觀測裝置:用於研究月球的等離子環境。
11、中繼衛星:「月亮女神」攜有一顆長、寬各1米、高0.65米、質量45公斤的子衛星。子衛星主要用於探索月球電離層。
12、高層大氣等離子成像儀:該成像儀由兩架望遠鏡和承載它們的萬向架構成,可執行對地球的等離子層進行攝像等任務。
13、甚長基線幹涉測量電波源:藉助「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法」,追蹤子衛星發射的電波,判斷子衛星的確切軌道,研究月球表面重力場的分布。
14、高清晰度影像拍攝系統:用於拍攝地球從月球的「地平線」升起的「地出」景觀和月球表面的環形山。
各國探月計劃
資料圖片: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
美國從首次登月到「重返月球」
新華網華盛頓9月12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國家之一,從衛星「繞月」到阿波羅飛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開展「重返月球」計劃,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美國的月球探索已進入更深層次。月球還被美國視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希望以月球為中轉站,把太空人送到火星乃至更遙遠的太空中。
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的想像效果圖。
俄羅斯探月計劃出爐
資料圖片: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升空
新華網莫斯科9月13日電(記者董愛波)俄羅斯航天署署長阿納託利·佩爾米諾夫不久前公布了俄羅斯未來的探月計劃,其中包括實現太空人登月、建造月球永久基地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甦,俄將在新一輪探月熱潮中力爭佔有一席之地。
印度探月計劃雄心勃勃
資料圖片:2007年1月10日,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印度成功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實現載人航天計劃邁出重要一步。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新德裡9月13日電(記者陸春華)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於2008年發射第一顆小型無人繞月探測器「月球飛船1號」,並計劃於2014年實現載人航天,2020年實現印度人登月的夢想。
探訪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出發地
日本宇宙研究開發機構製作的在月球建立的有人空間站假想圖。
新華網專稿:種子島,日本九州地區鹿兒島縣南部海面上漂浮的一個遠離陸地的小島,面積445平方公裡。這裡是當年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登陸地,也是日本最早開始製造火繩槍的地方。不過,對外國人來說,了解種子島是因為這裡有日本最大的航天設施———種子島宇宙中心。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將從這裡啟程探月。12日,記者經過一路輾轉,探訪了這個對外面人來說充滿神秘色彩的宇宙中心。
專訪歐洲航天局探月負責人:探月是競賽 更是合作
新華網巴黎9月12日電(記者盧蘇燕)從1959年9月14日蘇聯「LUNA-2號」首次撞月,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首次實現人類踏上月球的夢想,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不斷深入。最近幾年來,世界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
責任編輯:張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