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營口大石橋市的韓世一有著獨特的坦誠和幽默。
「粉絲給我們的定位…就是長得…還能湊活看吧。」
「我唱歌…非常一般。現在團隊招人,最低標準就是不比我差。」
話畢,他哈哈大笑。抖音上,他的帳號「韓41」有1300多萬粉絲。
他背後的「大石橋聯盟」,原本是約唱群,是熱愛唱歌的他多年前在網上搜尋家鄉同好組建的。2016年,聯盟的9個人第一次聚在一起。那天,一首《南徵北戰》,從傍晚錄製到深夜11點。沒人設想這個「聯盟」會有怎樣的未來。他們把那首歌發到網上,有幾個點讚,大家就很高興。
如今,「大石橋聯盟」意味著一個專業團隊,旗下有多個抖音粉絲過百萬的達人。3年間,韓世一將成員變成了30多人,他們能在飯店包廂、操場、夜市…乃至任何地方合唱。有粉絲說,這些視頻看得人心暖,都像是朋友相聚隨性而發,歌聲裡有著真誠、熱忱和幸福…
這些「劇情式演唱」都是「韓41」和團隊努力的結果。他說,自己想證明一件事:我們一群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能靠自己的熱愛,被人關注。
一個縣城青年有「網感」
2012年,一首「甩蔥歌」順著網線,從大石橋這座縣城進入了寬廣的網絡空間。這是韓世一第一次發布自己的翻唱作品。
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背後則是韓世一自己的糾結。在那之前,他是大學學生會主席、十大歌手,熱愛唱歌、組織演出,覺得「被別人關注是享受」。2011年畢業後,遵循家人意願,他則回到家鄉,進了叔叔家的鎂製品廠。
每天面對著堆積如山的礦石,韓世一併不開心。在狹窄的辦公室裡,他總是走神,或者在筆記本上謄寫他改編的歌詞——藉由網絡,他始終聽著最流行的網絡歌曲。改編歌曲的想法時常不自覺地浮現出來,「腦裡甚至都有MV的畫面。」
當年輕人有了「網感」,小城就再難困住他——很快,機會來了。2013年,韓世一翻唱了那年爆火的「可愛頌」,只是將韓系軟萌的風格轉化成東北味兒,還在視頻裡穿上了棉襖棉靴,他火了。
2014年,他辭職了,專心搞創作。
「其實我那時也沒把握。」韓世一說,自己就是不想渾渾噩噩,想靠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過一生。那時和母親保證,自己出去嘗試3年,如果不成,老實回工廠。「再就是隱約感覺,網絡上肯定有機會。」
韓世一也很難說出這種自信的來源。但毫無疑問,他對網際網路的風潮形成了獨特的敏感。就像2017年,他再一次感覺到,未來該屬於短視頻了——比如抖音。
但轉型並不簡單。不同於三四分鐘時間展示一首歌,最早期的抖音只有15秒時長,不可能展示完整的曲子,那時最流行的也是運鏡、轉場等「技術流」。決然不同的視覺語言,韓世一要「從零開始」學起。
還有心理上的落差。「在過去平臺上,發一首好歌,不難有上萬條評論。到了新平臺,發一個作品,可能就五六個人回復。」那段時間裡,韓世一的不少大V朋友扛不住這種壓力,又退回原來的平臺。而他卻拉起了「大石橋聯盟」的夥伴,為了漲粉,穿起西遊記、江南四大才子的古裝,跑到夜市上,在人們的圍觀中跳舞。
「害羞,每天都給自己打氣。可那時就覺得,必須這麼做。」韓世一說,他那時決定「ALL IN」短視頻,擱置了其他項目,靠的依舊是直覺般的「網感」。他甚至並不清楚,抖音會在之後推出他真正拿手的1分鐘短視頻,「但是能隱約感到,短視頻就是未來。」
無濾鏡、不修音,真實引發共鳴
1分鐘短視頻的開放讓韓世一放開歌喉不久,打擊再次悄然而至。
2018年夏天,他下了決心——「大石橋聯盟」不能只再鬆散地維繫,而要「被更多人看到」。於是他花費100多萬,建起了工作室。相應地,團隊要引入公司化的規章體制。
然而,絕大多數老成員仍將聯盟視為那個基於愛好的「約唱群」。韓世一提出方案後,20多個成員,最終肯留下的只有6人。
「網上折騰了這麼多年,去年夏天是最黑暗的日子。」那段時間,團隊幾乎拍不出視頻,剩下幾個成員也有了放棄的想法。
9月的一天晚上,僅剩的6個兄弟聚在一家燒烤店,圍坐在一張炕上。大家喝了很多酒,食物的盤子堆疊在一起,瓜子皮鋪滿了桌子。有點上頭的韓世一說,要不,咱們就在這錄首歌吧。
在最後走紅的那個視頻裡,六個喝得有點臉紅的中年男人,圍著一桌杯盤狼藉的燒烤,拿一次性筷子敲出節拍,大笑著嚎了一首「家在東北」。
有評論感慨,「這幾個兄弟,太真實了吧!」
這次走紅點醒了韓世一,對網絡潮流的敏感又一次起效了。他突然發現,這種貼近生活,近乎於真情流露的演唱,對他們而言,比刻意搞笑,或者竭力模仿專業演唱的效果都要好。
「我們的長相,美顏都沒用,那就索性不要濾鏡;我們唱得不如專業歌手,那就乾脆不修音。」韓世一意識到,短視頻時代的走紅,其實是將自己已有的條件利用到最大化,儘可能地展現給網友。他們這群素人的優勢在哪裡?「就是真實。貼近真實生活的快樂。」
一個月後,想法得到了印證。當時正值「沙漠駱駝」走紅,依舊在那個帶炕的燒烤店,「大石橋聯盟」再次圍坐在一起,如同朋友聚餐,大笑中唱起了這首歌的改編版:
「我已經單身很久,沒有姑娘牽手,只因為他們嫌我長得太醜!」
接下來幾天,這首作品在抖音上獲得了近150萬點讚,「韓41」漲了幾十萬粉,甚至在全網形成了影響力。自那之後,「大石橋聯盟」找到了風格——穿插在生活場景間的演唱。「韓41」也一路漲粉,直至如今接近1300萬。
聽起來是天賦與幸運造就的故事。但韓世一說,「真實」的風格並不意味著好視頻從天而降。事實上,「大石橋聯盟」每個1分鐘的視頻,反覆拍上近30次是常態。不修音、無濾鏡反而意味著任何人都不能唱錯;再有時,單單氣氛不夠嗨,也足以槍斃一則作品。
「即使粉絲過了千萬,依舊很焦慮。」如今,韓世一的一天從中午開始,下午在公司開會、處理事宜,晚上召集團隊拍攝視頻,結束時往往是午夜。接下來就是韓世一自己的時間,尤其凌晨3點到5點,那是他「創作欲望最旺盛」的時候。他會在這幾個小時裡刷抖音,在全網找創意,把想錄製的歌聽上三五十遍,在手機備忘錄裡記下每一個點子。
等到明確一首歌值得翻唱,他還要設置與之匹配的劇情,將合適的段子塞進橋段間,再為每一句歌詞匹配最適合演唱的聯盟成員…
這樣的工作每天要直持續到太陽出來,他才能去享受大概6小時的睡眠。
原創歌曲讓團隊走得更遠
現在的「大石橋聯盟」重新有了30多個成員,他們之前有的是酒吧駐唱,還有KTV經理、菸酒銷售和黃燜雞米飯的店主。
相同點在於,他們都絞盡心思想讓更多人聽到自己的歌聲。
至少在當下,韓世一和「大石橋聯盟」成了他們的港灣。幫助是肉眼可見的:迄今除了「韓41」,聯盟裡已經有5人的抖音粉絲過了百萬。對於新人,韓世一會幫他們策劃,指導拍視頻的訣竅,再讓成熟的達人先帶他們出鏡,積攢熱度。
但和多年前相比,韓世一現在要做的事更多了。一方面是管理團隊,定期查看每個成員的作品,協調大家間的工作和關係;另一方面,用他的話說,多年前那個「靠自己喜歡的東西過一生」的夙願已經達成了。現在團隊有了穩定的利潤,大家不工作時就在一起打撞球,玩桌球。安逸之後,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答案是:搞原創,出自己的歌。
「唱歌的人都有原創的夢想,那之後,才算是名正言順的歌手…」韓世一說,自己和身邊這群人,都想著要一個更大的舞臺。儘管對他們來說,這一度很難,可大家還是無數次設想過,「如果有一天走在街上,能聽到店鋪裡在放自己的歌…」
現在,足夠多的粉絲,讓他們有了這個基礎。事實上,「大石橋聯盟」至今已錄製了3首原創歌曲。這個月,他們又到北京錄製了新歌,作曲人是徐良。
「幾年前,根本不敢想,能和明星合作,有專業的音樂人作曲。」韓世一說,自己多年前進入這個行業,只是想著自己唱歌時真的很快樂。那時的他根本不清楚,這份快樂能否同時維持生活,還能帶給他人快樂。
現在,問題有了答案。如果一個人不夠偶像派,唱歌也一般,那獲得上千萬人喜愛的訣竅或許就再簡單不過,那就是「足夠努力,足夠真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