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養龜的裸缸派真的很多,也有很多用過底砂的也換成了裸缸。話說,到底是為什麼不用底砂?最終也只有一個原因,底砂內殘留很多髒東西。 其實這個地方,我很想吐槽的一點,地上土裡也有很多髒東西,咱還不是要在地上走?
對人來說,我們生存在空氣中,關鍵是空氣品質,對龜來說,生活在水裡,關鍵是水質,很多人都覺得過濾器就應該把垃圾和便便全部吸收乾淨,其實不然,除非你的水流龐大到可以帶動便便在水中漂浮,不然是無法吸收乾淨的,而且,底濾的關鍵作用並不在此。過濾器的關鍵作用在於,培養硝化細菌。
養魚界有句至理名言:「養魚先養水。」所謂養水其實就是養硝化細菌,用傳統的辦法自然生成硝化細菌差不多要一個月,用現在的添加硝化細菌的辦法生成硝化細菌也要三天,硝化細菌穩定至少也要1-2個禮拜。 很多養魚老手養水都養上一個月,養水期間只放點兒皮實便宜的魚下去試水,等水完全養好了再放主要的魚。
正所謂養龜的至理名言一樣:「養龜者,養心也。」我們養龜的,就不能先靜下心來好好的先把水養好了?水至清則無魚,水不是乾淨就是好,要有豐富的微生物群(硝化細菌等)才是好,一缸好水,至少龜腐皮爛甲的概率會大大降低,治病不如防病,何必一定要等到出問題了才著急呢?
這裡我重點先說下缸內的氮循環過程,氮循環是這樣的,魚和龜的糞便和飼料會在水中被異養菌分解掉,就和埋在土裡腐爛了是一個意思,分解會產生氨和銨(通常叫阿摩尼亞也就是氨水混合物), 氨氣會被硝化細菌或光合硝化細菌分解為亞硝酸鹽再進一步被亞硝化細菌分解為硝酸鹽,這個過程也就是為何用糞便澆花種菜的原因,氨氣變成的硝酸鹽能夠為植物提供養分。
其實過程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但是硝酸鹽也是微毒的,足夠龐大的量也是能致死的,但是還有一種反硝化細菌,在缺氧的環境下會把微毒的硝酸鹽分解為無毒的氮氣並且揮發到空中,其次植物也能吸收硝酸鹽補充自己的養分。
可是這為生物群落跟底砂有什麼關係?硝化細菌的培養不是主要存在於過濾器內的生化環上麼?沒錯,硝化細菌的主要著床地點是生化環,但是絕對不僅僅是生化環,任何物體的表面都可以作為硝化細菌著床的位置,在過濾器內的生化環是因為是最適合的地方所有硝化細菌最多。
自然界中,微生物最豐富的是什麼物體?沒錯,是泥土。而底砂的功能,也是和泥土一樣,擁有豐富的微生物群落,這群落的菌種,絕不僅僅是硝化細菌,而是龐大而複雜的有益細菌種類。( 養水初期,有害菌確實不少,但是只要堅持正確的方法,投放硝化細菌,有益菌絕對會戰勝有害菌的,其有害菌也是魚類和龜類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時候要回到最初的問題了,不鋪設底砂就是討厭底砂內殘留垃圾,可以說,底砂內殘留垃圾是必然的,而且還容易滋生白線蟲,渦蟲,水蚤之類的東西,可謂是髒到了一定的境界了,說到這兒大家估計更不想用底砂了吧?
底砂就像是清澈的水質的陰暗面,沉澱了骯髒的汙穢,但卻是整個缸裡重要的一部分。所謂物極必反,越清澈的水,底砂和過濾器必然不乾淨。。。
最後總結下,底砂的作用是重要的,有益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