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 ✿ 生活 ✿ 創意 ✿ DIY
如果你到花兒的「海洋」中去領略一番,那麼,你一定會被絢爛奪目的色彩搞得眼花繚亂。你可能感覺到有數不清的品種和顏色,單是紅色就有淺紅色、粉紅色、紫紅色等等。但是,你也許注意到了:大多數花兒的顏色,是在紅、紫、藍之間變化著;另外,也有一些是在黃、橙、紅之間變化著。然而,在多姿多彩的鮮花叢中,黑色的花兒卻很少見。那麼,黑色花兒為什麼很少見?
花兒的色彩主要取決於花朵細胞裡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和花青素的緣故。類胡蘿蔔素使花朵呈現鮮明的橙色、黃色,而花青素則使花朵呈現紅色、藍色、紫色等等。花朵中含有多種色素,它隨著日光照射的強度、溫度、溼度和酸鹼度的變化,會引起色素的變化,導致花兒變色。
科學家認為,黑色花稀少除了花朵的色素決定性因素外,與太陽光有密切關係。我們知道,太陽光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等7種色光組成;光波長短不同,其所含熱量也不同——紅、橙、黃色光為長波光,含熱量較多;青、藍、紫色光為短波光,含熱量較少。花的各部尤其是花瓣,是比較柔嫩的,易受高溫的傷害,所以它們一般吸收含熱量較少的藍紫色光,而將紅橙光反射出去;這就是紅、橙、黃花色較多的緣故。如果吸收含熱量較多的紅橙光,就容易受高溫傷害,這就是藍、紫色花較少的緣故。當然,如果花兒全部吸收七色光波,它所受的傷害就更大,因此很難生存。倘若生存下去,紅橙光和藍紫光一起反射出去,花兒便呈現黑色或近於黑色。這就是黑色花兒極少見的原因。
*****************************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進入花管家全國花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