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日環食狂想!從億萬光年到納米世界,重塑你的人生觀

2020-08-28 渝餘的教育大觀

上篇 億萬光年的宏觀世界

我是一個不到2米高的「人」,居住在直徑1萬公裡的地球上。當38萬公裡外的月球運行到1. 5億公裡外的太陽之間時,直徑僅3000公裡的它擋住了直徑為139萬公裡的太陽的中間絕大部分,只留下外環小小的一圈光亮,這個時候,我稱它為日環食

我是地球,直徑12000公裡,我以每秒鐘465米的速度自轉,同時以每秒鐘29.8公裡的速度圍繞太陽公轉,而月球以每秒1公裡的速度圍著我轉。當月球轉到我和太陽之間時,我地表上那些高不到2米的「人」稱它為日環食。

我是太陽系,直徑1光年,也就是九萬億公裡。我的中心是一個碩大無朋的熾熱火球——太陽,八大行星由近到遠圍著太陽轉出一個個圓環。在1. 5億公裡外的第三行星——西瓜大小的地球上,當它的衛星月球轉到它和太陽之間時,地球上那些芝麻一樣不到2米高的「人」稱它為日環食。

我是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遼闊的銀色圓盤裡分布著2500億顆恆星,呈螺旋形旋轉。在一條旋臂上的渺渺星河中,有個滄海一慄般的小點叫做太陽。我朦朦朧朧地看到,太陽的第三行星地球的衛星月球擋在了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那些不到2米高的「人」稱它為日環食,這一切,渺小到我已經幾乎看不清了。

我是星系團或超星系團,直徑1000萬光年到數億光年。我有幾十上百到成千上萬個星系,每個星系裡有數千億顆密密麻麻的恆星和數不清的行星、衛星,當我幾乎看不清的衛星擋在芝麻般的恆星和行星之間時,行星上那些不到2米高的「人」把這個時候的太陽叫做日環食。

我是總星系,橫亙200億光年。我有上百萬個超星系團或上千萬個星系團,等於10億個星系。如果它們是芝麻,那麼在茫茫大海中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有一顆非常不起眼的芝麻叫做銀河系。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有一顆微塵般的恆星叫做太陽,太陽拖動著肉眼看不見的行星和衛星,當衛星擋在恆星和行星之間時,行星上那些不到2米高的「人」把這個時候的太陽叫做日環食。

下篇 微觀的納米世界

我是一隻蟎蟲,居住在一個毛囊裡,我只有0.1毫米大小。在我足力和目力能及的地方,是一望無際的皮膚和遙不可及的空無。經過無數代蟎蟲的探索,我們知道,蟎蟲居住的世界是一個叫做「人」的「有限而無界」的宇宙,這個宇宙誕生於數十年前,不斷膨脹到今天,亦可能於數十年後消亡。至於消亡之後,一切將歸於何處,我們不得而知。而在這個宇宙之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宇宙(當然,如果還有其它宇宙的話,我們這個宇宙就不能稱之為單獨的宇宙,而是宇宙的一部分了),比如並行的宇宙,以我們蟎蟲目前的認知能力尚無法確定。

我是一個細菌,只有1微米大小,居住在一個叫做「蟎蟲」世界上。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來自何方,又將歸於何處。我常常在想,這個時空中是否有著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世界上是否有著類似的我呢?對於渺小而無能為力的我們來說,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我是一個納米材料分子,10納米左右大小,由數十個原子組成,未知的力量將我們組織在一起。周圍是和我一樣的納米材料分子以及我永遠無法了解的巨大時空,茫茫無盡。

我是一個原子,0.1納米大小。無窮無盡的我們組成了無窮無盡的物質和物體。我們時而聚合,時而分開,時而存在於此物體,時而存在於彼物體,駐留或遊走於宇宙萬物之間。我們組成了納米分子,我們組成了蟎蟲,我們組成了人,我們組成了江河湖海、日月星辰,我們組成了渺渺時空、茫茫宇宙。

不管我們組成了什麼,也不管我們也許有生有滅,也許無始無終,也許短暫,也許永恆,重要的是,我們存在過

相關焦點

  • 在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相接的貴州赤水肉眼觀日環食,日環食下城市...
    今年的夏至可以看日環食 而處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相接處的 貴州遵義赤水市是最佳觀察地之一(夏至日14:58赤水山頭普通手機拍到的燕子與日食) 終於在15:47時分迎來了本次日環食在赤水的最精彩部分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人生百態
    「一奈米的宇宙」會告訴你答案,他們把答案寫到《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一書裡。「一奈米的宇宙」團隊利用科學顯微鏡影像進行二次創作,衍生出其他的意義,讓觀賞的人仿佛能在顯微鏡下感受到生活。2017年暑假,他們在交大的浩然圖書館舉辦展覽,獲得不錯反響。並由此寫下了這本《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 千年最長日環食上演 靖州市民爭相觀看
    紅網時刻6月22日訊(通訊員 龍俊霓 剪輯 康曉喬)6月21日,號稱千年最長的日環食上演天際,湖南省靖州縣市民爭相觀看這一奇觀。日環食形成原因是由於月球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遮擋太陽光所致,但是月球距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就形成了日環食。駐足等待許久的天文學愛好者唐先生帶著「長槍短炮」選好了最佳位置,記錄了整個日食過程。「我平時也愛好這個,今天看了這個也還是蠻壯觀的,可惜的是今天雲層有點厚,對觀測有一點點影響。」
  • 「日」觀天象 | 日環食怎麼看?
    ​日環食全過程中,月亮都沒有完整地遮住太陽,即使這次環食階段99%的太陽都被遮住了,剩下1%的太陽也足夠亮瞎眼。所以切記:絕不可以用肉眼直視!所以你看,真的沒必要去冒這個險!,金環日出和日落的地點分別位於非洲中部和太平洋面上,平時都很不方便到達,更不用說現在了……而在中國境內,日環食發生在午後,又正好遇上夏至日,太陽的高度非常高,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地景配合拍攝。
  • @雲南人 今天的日環食你拍到了嗎?錯過的看這裡~
    :15分大理所見的日環食△雲報客戶端記者:黃興能 攝據了解如果錯過這次日環食就要再等10年>李沛穎/攝張雨馨/攝劉豔萍/攝還有那些腦洞大開的網友們↓↓↓什麼是日環食?什麼是日環食呢?小編在此與小夥伴們科普下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並在一條線上,但此時月球距地球較遠,只能擋住太陽中間部分,露出邊緣一圈,太陽如一輪金環,因此叫做日環食。
  • 錯過了日環食?我們為你拍到了!
    錯過了日環食?我們為你拍到了!2020年最重磅天文大戲「日環食」隆重登場!復圓約在17:11:28羅嘉 攝於江北區石馬河這次日環食的環食帶寬度僅有20千米左右只有正好處於環食帶所經過地區才能看到最完美的日環食景觀在我國其他地區只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 讀《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90後作者團體「一奈米的宇宙」在本書中為40位知名的科學家們以臉書互動的形式重塑了更具人性、更貼近生活的形象。全書各篇皆有「關於人生」「一奈米的教室」「牢騷發文」「動態時報」,兼具感性、知性與趣味性。除此之外,書中還有科學家的人物小傳,幫助讀者詳細了解科學家們的生平。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形式創新,打破了以往科學家在大眾心目中的古板形象,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之後會在臉書上寫下「可惡!頭好痛」的感想。
  • 近十年一遇的日環食來了,然而廣東人看到的是……
    西藏阿里地區圖源:@中國天氣福建廈門地區廈門金邊日食全過程 圖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遼寧大連地區圖源微博再來一個大雜燴圖源:@中國校園之聲你有沒有看到日環食啊日環食還與地球和月亮本身有關因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的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農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收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
  • 夏至日環食,十年一次
    6月21日,夏至。當日下午,一場「日環食」天文景觀現身天宇。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達到了0.99以上,即太陽整個圓面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更令人激動的是,這次日環食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賞到。
  • 6張大圖,帶你回味以往的日環食美景
    美國.新墨西哥州上空的日環食 影像提供與版權: Colleen Pinski說明:這個人在做什麼?2012年的日環食,可見的區域在通過北太平洋及數個美國西部州的狹窄食帶上。日環食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月亮離地球太遠而無法遮住整個太陽,因此太陽從月盤的邊緣露出來形成一圈火之環。
  • 日環食原理:與日全食稍有區別
    日全食的時候,月球距離地球叫近,這時候月球的本影能掃過地球,所以能把太陽全部遮住   日環食的時候,月球的距離離地球較遠,所以本影的焦點到達不了地球,就是不能把太陽全部遮住,叫日環食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
  • 今天,你看到日環食了嗎?
    2020年的6月21日很特別。這一天,既是父親節,又逢夏至節氣,還有一場「金邊日食」的重磅天象要上演。更令人激動的是,這次日環食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賞到。
  • 日環食遇上父親節,就像他總是為你遮擋烈陽
    今天既是父親節,又是難得一見的日環食現象出現的日子。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也就是今天,一場「超級日環食」將在我國境內登場,這次被認為是本世紀,我國最壯觀的日環食。如果當天月球距離地球較遠,而太陽距離地球相對較近,月球的視圓面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陽,就會發生「日環食」從肉眼上看,「日環食」發生時,月球只遮住了太陽的大部分中心部位,露出一圈環狀的太陽邊緣,好似一個「金指環」。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次「日環食」食分特別大,已非常接近全食,又被稱為「金邊日食」。「中國境內最大『食分』可達0.995,幾乎接近全食。
  • 【日環食】超級震撼!「日環食」來了!
    【日環食】超級震撼!「日環食」來了!——習近平2019年12月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6月21日,夏至日遇上「金邊日食」。本次日環食非常接近全食,在中國境內的歷程,從阿里地區初虧至臺灣地區復圓,全程近四個半小時。錯過今天再等10年的日環食美景,你看到了嗎?這是在內蒙古察右後旗拍攝到照片,請大家收藏。
  • 遼寧錦州:夏至「牽手」日環食
    當太陽與月亮相遇,壯美日環食觀「食」瞬間天象大片上演北方地區未出現「金邊日環食
  •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不能錯過的天文盛宴-日環食
    ~ 淮安市少兒圖書館、淮安天文愛好者協會邀約大家一起到大運河廣場觀日。屆時邀約天文大佬及愛好者為大家進行科普講解。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天文知識,發現科學,探索宇宙的神奇與奧秘。 今年的6月21日下午,我國天空中將會出現一場罕見的日環食奇觀!也就是民間所得「天狗食日」,您知道嗎?
  • 超級日環食你看到了嗎?為什麼你沒有看到日環食?了解之後下次就...
    2020年6月21日的日環食大家都看到了嗎?本次的日環食是十年一遇的,如果本次沒有看到,那就要等到2030年。根據氣象網的介紹,全國各地均可觀看到日環食,觀測時間是從6月21日13時0分開始到17時30分結束。那各位小夥伴都看到了嗎?
  • 「夏至」迎「日環食」 四川敘永市民爭睹「天狗食日」奇觀
    人民網成都6月22日電 「這天突然黑起來了,是不是要下雨了,帶好雨傘哦!」6月21日下午,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城,市民張大爺出門前提醒著老伴。「這是天空出現了日食,太陽光線被檔住了而已!」聽了父親的話,兒子急忙解釋道。
  •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應用,重塑我們周圍的世界
    世界正在縮小,在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外,還有一個相對未被探索過的世界。微觀世界是真的很陌生,真的很迷人。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一個比微觀世界更深入,在納米尺度下工作的可能性。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可以用來重塑我們周圍的世界,毫不誇張地說,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我們吃的食物,我們穿的衣服,我們居住的房子,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想想一輛汽車是如何工作的?這不僅僅是要有所有正確的部件,它們還需要在正確的位置才能讓汽車正常工作,這似乎很明顯,因為它們幾乎以同樣的方式構成不同的物體。
  • 定好您的鬧鐘,日環食本月即將來臨,帶你了解日環食日全食日偏食
    本次日環食將從6月21日上午9:15開始,到下午3:04結束。亞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都可以見證這場奇景。(照片來源:NASA)要點提要:●當只看到一個火環時,日環食形成通常在不到1秒到超過12分鐘之間。●世界「環形」來自拉丁語「annulus」,即環。●並非每次新月都發生日食的原因是發生日食月球還必須靠近月軌交點。6月21日,日環食將在天空中燃起一個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