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一匹馬動輒百萬千萬,你知道古代一匹馬值多少錢嗎?更嚇人
在中國,歷朝歷代都對馬匹非常重視,從商周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將馬馴化之後用來騎乘了,可以說中國的養馬史源遠流長。秦漢時期馬匹廣泛用於軍事方面,不過那個時期大都是蒙古馬,品種並不算好。後來西漢時期的漢武帝開拓西域之後,漸漸引進了優良品種,也就是後來赤兔馬的老祖先「汗血寶馬」和「烏孫天馬」,從這之後中國的馬業漸漸發達,馴養和出售馬匹的機構也就應運而生。
馬兒其實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擁有驚人的記憶力,中國有句成語「老馬識途」,就是說馬兒能找到回家的路。馬也是非常認主的,對於親近的人就會用舌頭舔和鼻子使勁嗅,這和忠誠的狗有些類似。不過讓人詫異的是,馬兒竟然是站著睡覺的,而且是隨時隨地都能睡,同時它們對於危險的感知也非常靈敏。在古代社會,馬兒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
那麼如果在古代要買一匹馬到底要多少錢呢?其實在古代,擁有一匹好馬是地位和榮譽的象徵,就像是現在的有車一族一樣,同為代步工具,其實是一個性質。在南宋時期的次等馬估摸也就是六萬銅錢,當然這在各個時代購買力是不同的。有時候戰亂來臨,馬匹就顯得尤為稀缺,這個時候顯然就會更值錢。其實換算一下,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了。
一輛電瓶車相當於一頭驢,一輛拉風又騷氣的摩託車相當於一匹瘸腿的黃鬃馬,捷達系列的車相當於三國裡面的西涼馬,本田級別的話大致能跟汗血馬相抵,寶馬系列的車毫無疑問就是呂布的坐騎赤兔馬,如果是賓利的話那就是皇上的四馬齊驅的金鑾大駕!這樣是不是就通俗得多了,其實這就好比跟車一樣,古代人也有這種攀比心理,不然唐太宗要「昭陵六駿」這六部豪車鬧著玩嗎?
其實在古代,馬這玩意還真不是普通老百姓玩得轉的,除去買馬要一大筆錢,每年還要「保養」「加油」等等,養不起的。清明上河圖不就透露了嗎,全是在街上溜騾子和驢的,一匹馬都沒有!所以說按照購買力和資源來說,有錢不一定就能買著好馬,而在現在社會有錢什麼車都能買到!歸根結底,現代的馬其實還算便宜的了,古代的是真的有價無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