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的00:38分,全身乏力並發熱7天,神志不清6個小時的劉女士緊急轉入我院進行救治,被診斷為急性肝衰竭及肝性腦病二期。
劉女士入院時已經神志不清,極度狂躁。肝病科主任周觀林說,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達90%以上,這無啻於一個晴天霹靂!
劉女士的病情刻不容緩,曾藝軍醫師接診後投入緊急救治:建立靜脈通道、持續心電、約束帶約束保護、導尿、抽血化驗、用藥治療……一系列的救治工作後,時間指針指向01:08。這時,曾醫生從家屬口中了解到劉女士的病史,7天前就有發熱,且是高熱,但當時以為只是感冒就在當地醫院進行治療,沒想到突然一下人就不清醒了,嚇壞了家裡人,趕緊轉到市裡來。
危急值數據高出正常值140多倍,爭分奪秒搶生命但緊急的搶救工作並未能阻止死神的腳步,2:36及2:37前後接到檢驗科發出的危急值報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83.5秒(正常值為11—14秒),轉氨酶(ALT)5594.6U/L(正常值為0—40),比正常值高了140多倍。急性肝衰竭診斷標準為PTA小於40%。而PTA小於20%時,不做肝移植的話,存活率不到10%。曾藝軍立即與科主任周觀林上報並共同快速制定治療方案:內科用藥及人工肝治療聯合。
時間就是生命,面對如此急而重的患者,肝病一區醫護團隊只能與死神進行賽跑,爭分奪秒搶生命。劉女士迅速被送入10樓人工肝室進行人工肝治療。
人工肝室護士陳雪微接診後,看著約束帶都快要綁不住的劉女士卻犯了難:在治療前需要先在股靜脈上置一個雙腔導管才能連接儀器管路來進行人工肝治療,但劉女士已是昏迷狀態且伴有躁動,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配合穿刺置管,使用鎮靜劑的話又怕肝臟代謝不了,怎麼辦?
「還是使用小劑量的鎮靜劑先讓她安靜下來吧,等置好管做上人工肝治療以後,鎮靜的藥是可以通過人工肝治療代謝出去的,而且我們的人工肝治療本就可以暫時替代人體肝臟的部分功能,只要把握好藥物的劑量,對患者的影響是不大的。」周觀林主任仔細分析病情後作出決定。
陳雪微立即做置管前的準備工作並在置管前1分鐘遵醫囑給予患者藥物鎮靜,曾藝軍在患者停止躁動以後僅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為患者建立好了治療的血管通路。當護士將治療儀器的管路與患者身上的血管通路相連接後,看著血液從患者身上順利的引出,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鬆了口氣,因為這第一次的治療來得太不容易了。
我們不能沒有女兒,小孩也不能沒有媽媽當時間指針指向15:00時,6小時的首次治療就在患者間斷性的躁動中結束返回病房。首次的治療儘管仍未能使患者從昏迷當中醒來,卻讓之前的兩個危急值PT由83.5秒降到了18.4秒,ALT由5594.6U/L降到了1395.1U/L,血漿氨也從276.4umol/l降到了正常範圍。
返回病房後,劉女士的父母看著仍然睡著的女兒,想起剛剛上海某醫院專家的婉拒「不用送過來了,我們也沒把握。」不禁又悲痛萬分,抹起了眼淚。
曾醫生在交流時告知他們,指標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能醒過來的概率還是微乎其微的,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有什麼困難或問題都可以提出來的。
「只要還有一線希望,無論要花多少錢,我們都要救她,她才28歲啊,小孩也才1歲半,我們不能沒有女兒,小孩也不能沒有媽媽,所以求求你們一定要盡力去救她,求求你們了。」劉女士父母邊聽邊哭著說。
怕什麼來什麼,現實就是這麼殘忍。
雖然醫生已經盡了全部努力,劉女士還是處於昏迷狀態。1天、2天、3天……家人憎恨永不停歇的錶針,卻無法對抗病魔的囂張。隨著劉女士昏迷的時間越來越長,家人也越來越痛苦煎熬。
我餓了,我想見樂樂根據患者病情,肝一區團隊繼續採用積極、周全的內科用藥聯合個體化的人工肝治療模式。一方面對症地應用保肝、降酶、促進肝細胞再生等藥物治療;另一方面,對患者進行人工肝治療,把患者含有毒素的血漿換為健康血漿,採取血液透析濾過方式,通過彌散清除血液中小分子毒素和中分子毒素淨化血液……
8月22日,人工肝室終於傳來了喜訊:劉女士醒了!醫、護、患、家屬所有人的努力和堅守,換來了劉女士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天也正是劉女士的生日,她再次迎來了的「新生」。
當天晚上11點,經過5次人工肝治療後,病床上傳一聲微弱而嘶啞的聲音,「媽,我餓了,我要見樂樂(患者女兒)。」
還不滿1歲半的樂樂在她清醒後也很快地來到了她身邊。儘管全身無力仍無法抱住女兒,但在見到女兒的這一刻,劉女士久久都不願離眼。清醒後的劉女士在治療中一天一天的好轉,親朋好友接二連三地來看望她,也許是經歷過生死的人特別感恩,每次她都對來看她的人說:「這裡的醫生護士都特別好,很感謝他(她)們救了我,我們教會的人也每天都在為我祈禱,也很謝謝她們。」
經過後續的人工肝治療,8月28日在第11次治療結束當天,劉女士終於拔除了留在身上的人工肝治療留置導管。病情穩定了,可以下床活動了,生活也能自理了,劉女士想到這些就很開心,她說:「這11天就像做夢一樣,只希望不要再做噩夢了。」
從急性肝衰竭住院僅24天,劉女士化驗肝功能各項指標基本恢復,病情好轉,9月10日便在家人的擁簇下出了院,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
延伸閱讀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指在原來無肝臟基礎性疾病而短時間內發生大量肝細胞壞死及嚴重肝功能損害,導致其合成、解毒、排洩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發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出現以凝血機制障礙和黃疸、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急性肝衰竭的患者短期內可合併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並且病情嚴重、臨床症狀複雜、病死率高,經常熬不過一周,不做肝移植的存活率不足10%。急性肝衰竭體內存在大量毒素及凝血功能障礙,尤其晚期肝衰竭患者出血傾向嚴重。
肝病科團隊通過精準的內科用藥聯合人工肝等綜合治療技術,使昏迷5天的患者奇蹟般地活了過來。不僅為患者省了肝移植的巨額費用,還讓患者免於長因用別人的肝臟而需長期服用的抗排異藥物的巨額費用及眾多不良反應。
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肝病科醫療團隊,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刻苦鑽研,通過不斷的技術攻關,在各種重症肝病的診治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診療方法,讓各種肝病患者在贛州五院都能得到科學、合理的治療,大大的提高了各種肝病患者的療效,很多省內外的患者也放棄醫保、慕名前來求診。在贛州及周邊地區的醫務人員及廣大群眾中已經形成的「看肝病,到贛州五院」的影響力。「全省優秀醫師先進個人」——周觀林主任帶領著「全省優秀醫師團隊」——贛州五院肝病科團隊名副其實地成了贛南肝病患者的最後防線!
(肝病一區 郭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