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鏡頭,真是那麼神奇又昂貴麼?

2020-12-05 玩機小胖

在很多的高端鏡頭介紹裡,都經常會看到「非球面鏡片」的概念,不少品牌,比如索尼甚至還會以XA等新冠名來凸顯其「超級非球面」,徠卡的ASPH鏡頭也就是非球面英文單詞Aspheric的前四個字母縮寫。那麼非球面鏡片到底是什麼鬼?它是用來幹啥的?能用非球面的一定就是業界良心麼?小胖今天就來簡單解讀一下吧。

首先,既然叫非球面,與之對應的概念就是球面鏡片,我們說的凹凸透鏡都是球面鏡片,如上圖:設想有兩個球,一個球的球心在C1半徑為r1,另一個球的球心在C2半徑為r2,如果這兩個球只有部份相交(上左圖),共同的部份就是一個凸透鏡;反之,如果兩個球不相交(上右圖)或一個球包含另一個球,形成一個凹透鏡。一般而言,凸透鏡的中心比邊緣厚,凹透鏡的中心比邊緣薄。

傳統的球面鏡片會產生球面像差:在理想的情況下,所有入射光都應該通過焦點,如圖a,最終可還原為一個點。但與光軸平行的入射光經過球面鏡片後,越靠近邊緣的光線折射後與光軸相交的點會越靠前,如圖b,所以有嚴重球面像差的鏡頭即便是對焦準確,畫面也還是模糊的。而且跟色散一樣,球面像差是整個畫幅內都會發生,並不像慧差像散之類的越往畫面邊緣越嚴重,非球面鏡片對於像散也有一定的校正作用。

而非球面鏡片就是為了校正這一問題而來,上圖為經典的雙凸非球面鏡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從焦點離散開來的光路重新儘量聚回到焦點上去,當然現代鏡頭都是多鏡片結構,非球面的功能是否能得到發揮一來要看自身工藝,二來鏡頭整體設計和裝配公差也會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上圖左為球面鏡片成像,圖右為採用非球面鏡片後的成像,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成像實度上的區別。從理論上來講,非球面的確是可以給成像銳度帶來質的飛躍,尤其是大光圈下,球差就是最影響畫質的不利因素,這也是為什麼高端大光圈鏡頭都會大量採用非球面鏡片的重要原因,佳能曾經名噪一時的50mm F1.0L甚至使用了2片研磨非球面,那可是在1989年!。

非球面鏡片有鑄模和研磨兩種,前者採用模具鑄造,屬於批量生產型,優點是成本低,像佳能900來塊的餅乾頭40mm F2.8 STM都有一片,所以:非球面≠高貴。但鑄模的缺點是精度以及玻璃冷凝內應力存在瑕疵,換句話說它的性能要遜色於研磨非球面。之前小胖介紹哈蘇相機製造時順帶提到了佳能的鏡頭工藝,今年內像16-35mm F2.8 III這種鏡頭的自動化生產線會提升到80%左右,即便如此,它所採用的3片非球面鏡片裡,有1片還是得手工研磨,在工人的操作下一臺工具機一次才出一片而已,所以生產成本明顯更高,但精度也上了一個檔次。

考慮到足足有近30年的時間差,而且這30年正是精密加工技術騰飛的30年,所以在1989年50mm F1.0能用上2片研磨非球面,甚至還是自動對焦,賣上天價絕不僅僅是「信仰充值」(上圖為佳能EF 50mm F1.0樣張)。

因此,即便大家都叫「非球面」,工藝、尺寸上的差異最終反饋到價格上的區別也非常明顯,從最極致的鏡頭到入門級鏡頭都可能會採用。事實上從高大上的天文望遠鏡、飛彈制導系統再普及到我們佩戴的眼鏡,以及曾經的背投電視,都有非球面鏡片的身影,而且非球面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技術,在瑞典哥特蘭島出土的維斯比鏡就是最早發現的非球面鏡片,11世紀的北歐海盜(維京人)將它當做放大鏡使用,部分工藝精良的還採用銀制底座,打造成工藝品的模樣,如下圖。

如果說維京人算是無意中發現了這種東西還沒有理解到其光學深意的話,有意識地將其打造為鏡頭的設計思潮源自1620年代,1667年第一款3片非球面鏡片組建的鏡頭誕生,熟悉攝影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這比達蓋爾發明相機的1839年足足早了170多年,所以非球面鏡片的初始是為望遠鏡服務的,現代攝影鏡頭的很多基礎技術都源自於古典天文望遠鏡設計,也算是站在了巨人肩上。

說到非球面鏡片在天文領域最經典的應用,施密特折天文照相機算是其中之一了,如上圖,傳統設計的入射光線經由反射面後無法在F點(也就是膠片所在的焦平面)實現聚焦。但若是在C點位置加入一片中心與邊緣厚度更大的非球面鏡片進行校正,得到的結果就是這樣:

這片造型獨特的鏡片就叫做施密特改正板或施密特校正板,最有名的施密特望遠鏡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帕洛瑪山山頂的帕羅瑪山天文臺,主鏡口徑達到1.82米,施密特校正板直徑也達到了1.26米,1939年開工1948年建成,已經從最開始的膠片成像改為了12片CCD拼接,校正板也於此前更換為玻璃材質。

除此之外,2009年發射的克卜勒類地行星探測器所搭載的光度計,採用的也是施密特望遠鏡結構,下圖就是克卜勒光度計的結構圖,右下方圖示所指的就是基於非球面技術的施密特校正板。

而世上第一款用於攝影的量產非球面鏡片是1956年Elgeet公司為16mm膠片電影機製造的Golden Navitar 12mm F1.2,看起來是不是很猛?標準16mm膠片是10.26mm X 7.49mm,全畫幅轉換係數為3.41,所以它佔了小像場+鏡後距短的優勢,有利於做大光圈。在近些年來得益於模具鑄造工藝的成熟,非球面已經非常普及,不僅是剛剛提到的千元內的餅乾頭,各種主流鏡頭裡都有涉獵,佳能F4小三元裡的16-35mm和24-70mm裡都能看到非球面的身影,各大品牌與之定位類似的鏡頭裡非球面也都是常客。

從精度來說,非球面可以提高畫面銳度,但相應的,也會對焦外光斑形成負面影響,比如知名的洋蔥圈光斑就是非球面鏡片的基本特性,哪怕是被索尼吹上了天的XA超級非球面焦外也是這個樣子,這可是高精度手工研磨的哦:

今天簡單的與大家分享了一下非球面鏡片的歷史沿革和應用面,如果能幫到大家從此正視非球面的好,不被營銷用語給嚇到,小胖寫這篇文章也就算值了,回頭再來聊聊別的鏡片工藝,最後來瞻仰一下50mm F1.0的超級大眼睛吧。

相關焦點

  • 教你了解你手中的鏡頭之非球面鏡片技術
    而如何判定一支鏡頭是否優異呢,下面我們就以佳能鏡頭為例和大家具體說說。眾所周知鏡頭是由多組優質鏡片組成的,為了提高鏡頭的成像質量在眾多鏡片中會不同程度的加入一些專業鏡片。在佳能鏡頭中我們經常看到某某鏡頭的參數介紹中說此款鏡頭包含3片非球面,兩片UD鏡片這樣的文字,那麼它們有什麼作用呢?又會對拍攝起到什麼影響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介紹一下。
  • 球面和非球面鏡片的差別是什麼?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球面鏡片?球面鏡片是指鏡片的內外兩面都為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半是平面。球面鏡片的設計原理:鏡片的非球面設計是一種補足了鏡片球面設計的缺點(像差),在整個鏡片的凸面上使用了各種曲率半徑的設計。
  • 非球面是個什麼球?其在手機鏡頭中有何應用
    《慧眼網》鄧林供稿,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huiyannet  本文主要介紹了什麼是非球面及非球面鏡片的種類和相應的加工工藝與檢測方法,另就非球面鏡片在手機鏡頭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說明。幫助讀者對非球面技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眼鏡店大肆宣傳的非球面鏡真的那麼好嗎?
    眼鏡店裡的工作人員往往也會在推銷時,把「非球面鏡片」當作宣傳的噱頭。那麼,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到底差在了哪裡呢?非球面鏡片的好處是真的嗎?今天,小編就從光學的角度為大家分析它們的區別。球面鏡片與非球面鏡片在做具體介紹之前,小編先帶大家分別了解一下球面鏡片與非球面鏡片。
  • 你需要了解一下鏡頭中的非球面技術與低色散技術!萌新攝影分享
    首先這個推薦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異議請及時關閉它,以免打擾到您:今天我們來講講鏡頭在設計上的技術點,以及他們都是什麼意思!非球面鏡片,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鏡頭是由多組鏡片結構組成,而多數的鏡片都是球面的,非球面鏡片一般應用在廣角鏡頭以及包含廣角焦段的鏡頭中,作用是消除廣角端畫面中的畸變、球差以及等像差。
  • 了解球面和非球面的區別
    開始學習光學的時候,我們認識到球面透鏡是從玻璃圓球上切下的一部分,柱面透鏡是從玻璃圓柱體上切下的一部分,環面透鏡是從玻璃圓環體上切下的一部分。我們還學到當光通過球面透鏡的時候會聚焦於一點,當通過柱面透鏡時形成一根線,通過環面透鏡時形成兩根線。雖然這些簡單的描述在我們最初學習物理光學規律的時候是有用的,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並不如此簡單。
  • 非球面鏡片VS球面鏡片
    很多驗光師會向您推薦非球面鏡片,那麼什麼是非球面鏡片?非球面鏡片和球面鏡片區別何在呢?小編今天為您解析。非球面鏡片VS球面鏡片:非球面鏡片和傳統球面鏡片相比,表面弧度有所不同,在同樣去逛度數的情況下,非球面鏡片更加纖薄,因此更適合高度數人群配戴。
  • 從光學設計解析佳能、尼康、適馬、蔡司各款「明星鏡頭」
    不過別慌,我發現可能是我自己跑太快,倒是有很多朋友問我佳能35mm F1.4L II的事兒,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簡要地分析一下,這顆被很多愛好者冠以「最強35mm」的鏡頭到底神奇在哪。從整個光路來看,第一片就是大口徑的凹鏡,非球面讓它的擴束更穩定,符合隨後的光學組件需求,小日本的大口徑非球面技術確實是世界一流,當然成本也是高到飛起……不過第三片沒有使用非球面算是一個遺憾,這個位置的鏡片直徑小,成本低,也正好是第一次轉折所處的地方,上非球面理論上會更好一點……當然,佳能設計師一定是比我想得更遠的吧。
  • 配鏡該選球面還是非球面?
    對於眼鏡一族,你知道球面和非球面鏡片的區別嗎?我們配鏡時該選擇哪一種鏡片呢?
  • 非球面鏡片、球面鏡片的區別
    一、什麼是非球面鏡片  顧名思義,非球面鏡片它的表面弧度與普通球面鏡片不同,為了追求鏡片薄度就需要改變鏡片的曲面,而以往採用球面設計,使的像差和變形增大,結果出現明顯的影像不清,視界歪曲、視野狹小等不良現象。
  • 再談【球面和非球面】鏡片
    雖然現在非球面鏡片成為市場上的主流鏡片了,但是仍然有不少消費者對於球面和非球面鏡片的認識不夠徹底,今天就再次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從鏡片的外觀相比較的話,一般非球面的鏡片更為美觀,這是因為非球面的鏡片,在相同的材質和度數下,非球面的比球面的鏡片要更平,更薄,因而一般度數偏高的人多數是配戴非球面鏡片的,這種非球面鏡片佩戴後感覺很舒適。
  • 眼鏡非球面和球面哪個好?
    顧名思義,非球面鏡片它的表面弧度與普通球面鏡片不同,為了追求鏡片薄度就需要改變鏡片的曲面,而以往採用球面設計,使的像差和變形增大,結果出現明顯的影像不清,視界歪曲、視野狹小等不良現象。現在非球面的設計,修正了影像,解決視界歪曲等問題,同時,使鏡片更輕、更薄、更平。
  • 非球面玻璃模造鏡片製程技術
    1-3球面透鏡vs.非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和球面透鏡的比較--什麼是非球面透鏡?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出非球面透鏡和球面透鏡在形狀上的差異。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呢?一般來說,單面的球面透鏡因為球面的色像差可能導致失焦的狀況,而非球面鏡片正好可以彌補這種不足,它能夠消除球面的色像差。
  • 非球面1.56與1.6比較 非球面1.56與1.6哪個好
    非球面1.56與1.6指的是眼鏡片的折射率,折射率越高,眼鏡片就越薄。那對於非球面1.56與1.6比較哪個更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了解非球面1.56與1.6的鏡片吧!  非球面鏡片的表面弧度是非球面設計的,它經過特有的鍍膜處理的非球面鏡片更擁有完美的視覺表現,呈現更清晰,舒適的視覺效果。
  • 簡述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的區別
    今天先聊聊非球面和球面的區別。非球面和球面的概念:    非球面鏡顧名思義為「不是球面」的眼鏡片。球面鏡的曲率連續均勻,整個表面的曲率半徑一致,如同一個球。非球面鏡的表面會發生形狀變化,整個表面的曲率半徑不一致。
  • 【必讀】近視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你分清了嗎?
    那麼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有什麼區別呢?適合佩戴這些眼鏡片的人群主要是哪些呢?從鏡片外觀上,非球面鏡片更為美觀,這是因為非球面鏡片,在相同材質和度數下,比球面鏡片要更平,更薄,所以一般度數偏高者會選擇非球面鏡片。
  • 這篇寫給鏡片小白:如何區分球面和非球面鏡片?
    大多數人對鏡片可能都有所了解,鏡片分為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那麼到底什麼是非球面鏡片,球面鏡片和非球面鏡片又有什麼區別呢?非球面鏡片顧名思義,非球面鏡片它的表面弧度與普通球面鏡片不同,為了追求鏡片薄度就需要改變鏡片的曲面,而以往採用球面設計,使得像差和變形增大,結果出現明顯的影像不清,視界歪曲、視野狹小等不良現象。
  • 眼鏡非球面和球面哪個好?怎麼區別?
    顧名思義,非球面鏡片它的表面弧度與普通球面鏡片不同,為了追求鏡片薄度就需要改變鏡片的曲面,而以往採用球面設計,使的像差和變形增大,結果出現明顯的影像不清,視界歪曲、視野狹小等不良現象現在非球面的設計,修正了影像,解決視界歪曲等問題,同時,使鏡片更輕、更薄、更平。而且,仍然保持優異的抗衝擊性能,使配戴者安全使用。傳統的球面鏡片,鏡片周邊看物體有扭曲的現象,限制了配戴者的視野。非球面設計將鏡片邊緣像差減到最低,寬闊視野。非球面鏡片的基彎更平,重量更輕,看上去更為自然、美觀,尤其在在屈光度高的情況下,能夠減少眼鏡的變形。
  • 高斯光束整形為平頂光束的非球面鏡整形技術
    在光束整形系統的研究與設計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整形方法,其中非球面鏡整形系統就是一種結構相對簡單、光能量損失較小的整形方法,它採用兩片非球面鏡即可將高斯光束整形為平頂光束。  在非球面鏡整形系統的設計中,非球面鏡的設計是關鍵,對於非球面鏡的設計、加工,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方面非球面鏡難以加工,加工成本高,生產出來的非球面鏡難以滿足實際光束整形的要求,另一方面,非球面鏡雖然結構簡單、整形效率高,但是設計的一組非球面鏡只能針對一定腰斑半徑的高斯光束,整形後遠場傳播效果並不理想,還必須與其它光學鏡頭結合使用,因此,設計與生產出合理、應用範圍廣泛的能針對一定孔徑範圍內任意腰斑半徑的非球面光束整形系統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與實際意義
  • 注意折射率,以及球面和非球面
    2、與眼鏡框大小有關由於近視鏡片是凹透鏡,也就是中間薄邊緣厚,所以你選擇的框架越大,所需的鏡片也會比較大,那麼從邊緣來看就會顯得比較厚一點。因此,如果度數不低又不想鏡片看起來很厚,那就儘量不要選擇大框的鏡架。二、什麼是鏡片折射率?如何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