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作為青海省「十二五」測繪重大項目之一,青海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項目是構建數字青海地理空間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時三年多,隨著該項目推進,測繪行業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也由難到易、化繁為簡、腳踏實地,逐步摸索出了技術革新的新路子。
似大地水準面是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高程基準面,在高精度、高解析度(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支持下,利用GPS技術可以直接測定海拔,從而取代傳統複雜的水準測量方法,使得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分離的傳統大地測量模式成為歷史。
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建設是基於衛星導航定位綜合服務系統、GNSS B級網、二等水準等子項目成果的二次開發,項目投入了高性能計算機等室內硬體設備。此次項目中,青海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應用,攻克了2005年青海省首次使用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時出現的解析度低、精度較差的問題,實現了青海省傳統基礎測量向新一代高精度測量方式的變革。
青海第二期似大地水準面計算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推動了我省傳統測量走向高精度測量。精密的計算和令人信服的數據得到了工程師趙利江的充分肯定:「計算方法比原來要先進,技術手段也比原來要好,不論從性能上,還是精度上都遠遠優於2005年做的似大地水準面。」
趙利江,省第一測繪院基準運行維護中心主任工程師,聊起技術來是面面俱到。「測水準作業是所有測量工作中最辛苦的一個,以前沒有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想要獲得一個點的海拔是多少,就要用水準一點一點推過去,效率很低,費時費力,如今只要知道該點基於衛星定位基準站的位置並將位置導入到模型裡,就可以直接獲得海拔高度。」趙利江說道。
而在實際應用中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配合基準站網、B級網定位出緯度、經度、大地高,從而在建模時節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樣在面對龐大的市場競爭時,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對用戶最大吸引力無疑是省時、省力、高效率、低成本。在重大基礎測繪項目中,如1:1萬、地理國情、農村宅基地項目時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則妥善解決了這些項目的高程基準問題。
當談到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未來的發展,趙利江說:「重點地區要做到5釐米以內,5釐米以內有很多好處,它可以直接用於1:500及以下比例尺的地形圖製作,那個時候就完全脫離了水準測量。」
從2005年到如今,青海省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應用有了質的飛躍,技術、精度都在向更高層次發展。它的應用也將為地區的基礎測繪、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區域沉降監測、環境預報與防災減災以及國防建設、海洋科學、氣象預報、地學研究、交通、水利、電力等多學科研究與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測繪服務。
而此次藏區精密似大地水準面模型也發揮其自身優勢改善了傳統高程測量作業模式,從而使費用高、難度大、周期長的傳統高精度水準測量工作量減少到最低限度,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研方面更是實現了藏區高精度重力場模型的全覆蓋,為研究青藏高原的板塊運動奠定了基礎。
時過境遷,三年彈指一揮間,再回首恍然如夢,重溫當時的場景,一定是歷歷在目,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裡,高原測繪人與紙、筆、數據為伴挑燈夜戰,一項項新的測量技術逐漸嶄露頭角,他們不負所托為青海測繪事業帶來了福音。(黃妙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