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類科技已經開始向外太空進行探索了,但困擾人類文明進入到更高階層還有幾個重要的坎沒有跨過去,下面來看看困擾人類文明進步的五個未解之謎!
1、地球上的水來自哪?
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之初時是一顆非常炙熱的星球,但在不久之後地球上突然被大量的水覆蓋,主流學術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態也就是那個時候來到地球上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在形成之初各行星都被大量含冰的小天體撞擊過,同時這些小天體上包含了能創造出生命的元素,目前太陽系邊緣柯伊柏帶中就有大量這類由冰和巖石組成的小天體,但這些天體帶來的水量並不足以多到覆蓋地球70%的地表,而且有證據顯示地球在形成1億年之後由於大量的水進入地球,直接澆滅了當時處於熔巖狀態的地球。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來自月球,這與傳說中的大洪水事件是由月球引起的有關,因為在遠古時期月球剛被地球俘獲時距離地球非常近,而且月球表面被大量的冰層覆蓋,直到這些冰層慢慢被吸到地球上,月球才逐漸運行到現在的軌道上,但這個說法只是猜測沒有直接證據。
2、地球的核心為什麼能產生磁場
地球有一顆主要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核心,其質量佔整個地球的31.5%,而且溫度極高估計可高達2000~5000℃左右,然而這顆處於熔融狀態的鐵鎳核一直在地心保持運動,並不清楚其保持運動的機制以及為什麼能在兩極地區產生磁場,地表有如此豐富的生態環境都是依賴磁場的保護免受宇宙射線的破壞。
然而曾經同樣有過適宜環境的火星卻因為失去磁場而變成如今的荒蕪世界,火星在遠古時期是有磁場保護的,但不知什麼原因突然失去了磁場,從此無時不刻都在遭受太陽風的襲擊,火星地表的水分和大氣層都被太陽風帶走了,如果地球失去磁場也會變成火星現在的樣子,但並不清楚行星為什麼會有磁場以及磁場消失的原因。
3、月球到底是什麼
關於月球的來源確實有許多種說法,作為地球的衛星體積實在太大了,研究表明月球沒有核心是個中空的內核,而表面雖然布滿隕石坑卻都沒有造成太深的坑洞,顯然月球還有一層與其外表不相符的硬殼,曾認為月球是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後形成的,然後「阿波羅計劃」從月球帶回來的樣本中出現了比地球年齡更老的巖石,那麼月球是一顆偶然被俘獲的流浪天體?
地球上出現生命不僅得益於處於太陽系宜居帶,關鍵的是在外圍有木星引力保護了地球沒有受到隕石的撞擊,而月球在遠古時期是如何突破更強大的木星引力被地球俘獲的不得而知,這些眾多的巧合讓月球看上去更像是精心安排的天體,如果地球沒有月球會產生人類這樣的高等生命嗎?
4、生物的進化能否產生人類
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確實能解釋地球上許多生物的特徵,但地球上現在大多數生物都是在遭受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後出現的,而且地球上的生物似乎每遭遇一次滅絕就會出現大進化,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還是微生物都是如此,如今地球上最成功的哺乳類動物是怎麼進化的卻無從得知,大家都見過那張從猿猴到人類的進化圖,但圖中的每一個形態都與現在的人類沒有任何血緣,只是達爾文根據想像描述出來的人類進化史。
至今人類並沒有找到最初的祖先化石,這一段化石空白期也成為完成人類進化史的難題,一些流傳下來的說法或許能給出答案,就是說現在的人類是在某一個時刻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他們比地球上已有任何靈長類更加適應環境,擁有更發達的大腦製造工具和創造文明,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不過有一點在進化論中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的身體特徵更接近水生動物。
5、災難是否能預測
人類文明在出現的數千年裡一直都在與自然界的各種天災進行對抗,關於災難的預測方法也在不斷的摸索進步,但似乎很難做到對於地震和洪旱災害的預測,即便是藉助現在最新的科技水平也無法對未來的天氣進行足夠準確的預測,這些難題證明了人類依然只是地球上的附著物,能夠準確的預測災害是證明科技水平達到了一定程度,那麼自然界的災害能預測甚至控制麼?
由於自然災害的隨機性較大,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確實不能做到準確的預測,但對於災害提前預測的準確性是科技水平進入到先進文明的一個標誌,或許能控制災害發生的時候,此時人類的科技能力就進入到達卡爾達舍夫中第一個宇宙文明階段了。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