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級陰離子是指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活性高、粒徑小的負離子。其自然形成過程較為複雜,這也是長期難以實現生態級負離子人工生成的原因。
我們說生態級負離子,多是指在純自然生態化的、無人類幹預的狀態下自然形成的空氣負離子。它所具備的特點一是小粒徑負離子;二是純淨負離子。科學研究表明,大氣中的氧以中性氧、負氧離子和正離子的形式存在。由於宇宙射線、陽光紫外線、鈾、釷等放射性物質的輻射,以及雷電、暴風雨、海浪和瀑布等作用,不斷的使空氣分子電離而放出電子,大氣中的分子發生離子化現象。
釋放出的電子迅速與空氣中的中性原子結合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
這樣,釋放出的電子迅速與空氣中的中性原子結合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如結合了氧氣分子,就形成了負氧離子,即O—(H2O)n。這種負離子是生態級負離子,其形成過程無人類幹預。在浩瀚的大氣中,雖然離子化的過程時時刻刻不斷進行著,但由於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故易受到空氣中異性電荷離子的靜電吸引中和,從而逆變為原來的分子。如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一經與塵埃中的正離子接觸,負電荷即消失。這便是生態級負離子能夠有效淨化空氣的理論基礎。
然而,在大自然中茂密叢生的尖頭樹冠、矛狀葉片和圓錐花序等,組成了大自然接收正離子的「天線」,它們能捕獲正離子,使正離子不能與生態級負離子接觸,從而成為了負離子的天然保護物,使自然環境中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豐富。這也說明了,為何城市工業環境下負離子特別稀少的原因。
既然生態級負離子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複雜的,因此,想要將其引入城市環境人工生成,居家使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首先居家環境中無大自然的離子化過程,因此要解決負離子的生成問題;其次,人工電離輻射出的負離子都是大粒徑的負離子,移動距離近,沒什麼實際意義,要解決小粒徑負離子的關鍵問題。
釋放出的電子迅速與空氣中的中性原子結合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
既然無法真實模擬自然環境中的離子化輻射過程,那麼,生態級負離子的人工生成技術就必須要儘可能的提高負離子的脈動能量,使其不斷碰撞摩擦進行分化,提高能量的同時達到小粒徑、易透過人體的效果。而這一切,正是人類最新研究成果——負離子轉換器技術解決的問題。
負離子轉換器技術已經可以生成等同於大自然的生態級負離子,同時,由於我們講到自然界的植物是負離子的保護者,因此,在家中使用負離子轉換器技術享受負離子自然療養時,不妨擺放點綠色植物,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