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會心理學(二)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社會心理學(二)》真題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社會心理學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響個人和群體的思想、情感和社會行為的一門科學。( )
A.家庭環境 B.生物遺傳
C.學校環境 D.社會情境
2.個體是通過微觀環境來感知社會現象並獲得一切社會心理特徵的。微觀環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學校 B.意識形態
C.社會制度 D.文化
3.人在某種情境中習得一定的行為,而當這種情境再現時,他會出現同樣的行為。持這種觀點的是( )
A.精神分析理論 B.認知理論
C.場理論 D.學習理論
4.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史丹福大學所作的「監獄」實驗屬於( )
A.模擬研究 B.現場實驗
C.實驗室實驗 D.自然實驗
5.態度是個體對特定的人、觀念或事物的穩定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 )
A.心理狀態 B.心理特點
C.心理傾向 D.心理活動
6.通過記錄皮膚電、心率或瞳孔收縮等指標,可以判斷一個人對刺激的態度。這種研究態度的方法叫( )
A.生理記錄法 B.行為觀察法
C.假路線技術法 D.紙筆測驗法
7.社會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恐懼程度與態度改變的關係是( )
A.倒U關係 B.U型關係
C.線性關係 D.反比關係
8.在聽眾沒有改變態度的情況下,先向聽眾提出小的要求。在聽眾同意之後,再提出更高要求,聽眾往往也會同意,此稱為( )
A.登門拜訪 B.先大後小
C.對牛彈琴 D.折扣技術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論是( )
A.模仿理論 B.刺激反應論
C.歸因理論 D.認知失調論
10.通常人們減少認知失調的辦法不包括( )
A.改變認知 B.增加認知
C.減少認知 D.改變認知的重要性
11.根據歸因偏見理論,如果我們以一定的方式行動,我們會認為其他人也會這樣做。這種偏見歸因屬於( )
A.行動中心偏見 B.顯著性偏見
C.歧視 D.自我中心偏見
12.「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際吸引中的( )
A.互補性 B.物理距離的接近性
C.類似性 D.交往的頻率
13.「把功勞歸於自己,把錯誤推給人家」的這種功過歸因偏見是生活中常見的,有這種偏見的人往往是( )
A.行動者 B.觀察者
C.男生 D.女生
14.孩子們有侵犯行為可能是從父母或電視中的暴力片那裡觀察而學來的,持這種觀點的是( )
A.本能理論 B.挫折侵犯理論
C.社會學習理論 D.生物學理論
15.當助人行為受到強化時,這類助人行為以後將更有可能發生,提出這種主張的是( )
A.情緒理論 B.學習和模仿理論
C.生物學理論 D.社會規範理論
16.在做出助人行為決策的過程中,常常與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素質聯在一起的階段是( )
A.對緊急事件的注意 B.正確地解釋情境
C.對個人責任的決定 D.對恰當介入方式的決定
17.平時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如果你希望別人幫忙,那你最好在對方心情愉快的時候開口」。在這種情形下,影響個體助人行為的因素是( )
A.個性 B.同情
C.責任 D.心境
18.屬於遵從行為範疇的例子是( )
A.為了顯示結義兄弟的所謂義氣,而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
B.很多人喜歡喝茶,我也喜歡喝茶
C.由於時間緊迫,我不得不乘車趕到那兒
D.我們都說雪是白色的
19.與沒有可供觀察的榜樣相比,一個人在觀察了榜樣實施侵犯性行為之後,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為。這種現象屬於( )
A.遵從 B.服從
C.行為傳染 D.偏離
20.當個體必須在兩個同樣消極的目標中選擇一個時,就會產生一種衝突,這種衝突是( )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迴避型 D.雙重接近——迴避型
21.在公開場合下遭到難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脅的手段,即使這樣做會讓他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在這種情況下,影響使用威脅的因素是( )
A.個性 B.挽回面子
C.沒有溝通 D.衝突的強度
22.在與他人交往時,既考慮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慮他人利益的最大化。這類人被稱為( )
A.競爭者 B.競爭——合作者
C.合作者 D.平均者
23.當有他人在場時,你完成任務的績效比你自己一個人完成時更好,這種現象是( )
A.社會助長 B.社會抑制
C.社會分配 D.社會互助
24.群體所確立的表明在特定環境中群體成員的行為準則和標準是( )
A.群體目標 B.群體規範
C.群體決策 D.群體活動
25.能提高群體的士氣,大家都感到滿意的溝通網絡是( )
A.輪式 B.圓周式
C.鏈式 D.Y式
26.有研究表明,當個體在寫畢業論文時,他人在場比自己單獨完成的效率低,這表明他人在場( )
A.會產生社會助長 B.會產生社會抑制
C.對其沒有任何影響 D.對其會產生激起
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應變理論( )
A.是指領導的特質理論
B.是指領導的情景理論
C.是指隨情景的變化而變化的理論
D.兼顧了領導的特質理論和領導的情景理論兩個方面
28.當你在教室的固(武漢自考)定座位被他人佔著時,你心理會不舒服,並打算下次早點來教室控制你的座位,這種領域形式是( )
A.主要領域 B.次要領域
C.公開領域 D.私密領域
29.個體對極為關注和感到具有擁有性的領域,會採用不惜訴諸以法律來防衛的反應方式,這個領域一般是指( )
A.主要領域 B.次要領域
C.公開領域 D.社會領域
30.在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擁擠是指( )
A.客觀狀態 B.心理狀態
C.物理空間 D.高密度情景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進行社會心理學研究時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不包括(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行動研究法
E.元分析方法
2.在影響態度改變的溝通中,可以提高溝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內容包括( )
A.溝通者的專長或權威 B.聽眾對溝通者的動機或意圖的信賴程度
C.溝通者的口才 D.溝通者的外表
E.溝通者的身體語言
3.韋納(B.Weiner,1971)等人認為,在成敗歸因過程中包括兩個步驟,分別是觀察者必須決定( )
A.是對能力的歸因,還是對性格的歸因 B.是對自己歸因,還是對他人歸因
C.歸因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 D.歸因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E.成敗是穩定的發生,還是不穩定的發生
4.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對於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為是( )
A.助人行為 B.攻擊性行為
C.利他行為 D.侵犯行為
E.反社會行為
5.S.沙赫特就孤獨的個體進行了有關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結果是( )
A.孤獨所產生的痛苦程度與孤獨的時間不是線性關係
B.孤獨所產生的痛苦程度與孤獨的時間是線性關係
C.孤獨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產生有關其他人的幻覺
D.孤獨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會產生對其他人的幻覺
E.頭腦中思考智力的孤獨者會表現出較多的不安和冷漠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後括號內打「√」,錯的打「╳」。
1.態度與行為之間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
2.多拉德認為,挫折一定會導致某種攻擊行為。( )
3.當你走進超市買東西時,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屬於同一個群體。( )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述行動者與觀察者歸因的區別及其心理機制。
2.簡述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3.簡述影響利他行為的求助者的特點。
4.簡述解釋遵從的群體中心理論。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舉例說明如何通過理性的溝通讓消費者改變態度。
2.論述歸因偏見中「行為中心偏見」的含義及其成因。
3.結合實際談談人們合作的原因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更多的自考真題、模擬試題、筆記串講、自考策略,請關注中國教育在線。
推薦閱讀: 2020年10月各省自考報名時間及入口| 2020年自考備考指導及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