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對外發布2分手機輻射的測試榜單,分別是輻射最高手機排行榜單和輻射最低手機排行榜單,每個榜單分列16款不同型號的手機。
最高榜如下:

其中,小米在輻射最高手機輻射排行榜TOP16上榜4款型號,分別是小米A1(no.1)、小米Max3(no.3)、小米Mix3(no.6)和紅米Note5(no.15)。排行榜單上,能與小米「媲美」的只有一加手機,上榜型號分別是OnePlus5、OnePlus6、5T和6T。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蘋果7和蘋果8居然也是榜上有名。
最低榜如下:

而在另一份手機輻射最低的榜單上,之前已經在國人心中留下「手機中的爆炸機」的三星卻有多款型號上榜,如Note8、GalaxyA8、GalaxyS8等。
看了這兩個榜單上機型,可能不少小夥伴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進入中國之初,曾主打低輻射的蘋果,在輻射最高的手機TOP16榜單中竟然還是有兩款上榜,而在輻射最低的手機TOP16榜單中已經沒有一款入圍了。而同樣全球排名靠前的華為、OPPO、vivo三個國產品牌卻無論在最高還是最低的榜單中都沒有任何一款上榜,那麼這說明了什麼呢?那麼也就是說,這三個品牌的機型應該處於中遊水平,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
不過,目前還沒有權威證據表明手機輻射對人體會造成極大危害,所以即便拿著小米手機的用戶,也不必急於換手機。
德國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發布的這2份關於手機輻射的測試結果榜單,分別列出了部分型號手機的輻射數值,數值單位為瓦特/千克。榜單分為兩份,分別是輻射最高的手機榜單與輻射最低的手機榜單,每個榜單分別有16款手機。所謂SAR,即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指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國際上通常使用SAR值來衡量終端輻射的熱效應。以手機輻射為例,SAR指的是輻射被頭部的軟組織吸收的比率,SAR值越低,輻射被腦部吸收的量越少,但是,這並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直接有關。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手機SAR輻射的上限界定為2W/kg,目前全球有約58%的手機低於0.6W/kg,屬於低輻射標準。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2013年8月1日公布了「電磁輻射等級標準,標註對象及標註方法」,要求從2014年8月1日起,所有在韓國銷售的手機等無線設備,必須標註電磁輻射等級,以消除民眾的不安。韓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制公開輻射標準的國家。
按照公布的輻射等級標準,手機的電磁輻射吸收率(SAR)低於0.8W/kg時屬於第一等級,0.8~1.6W/kg區間屬於第二等級。SAR指的是使用手機時可能被人體吸收的電磁輻射量。韓國指定的標準為1.6W/kg,比國際標準(2W/kg)更為嚴格,超過相關標準的產品將被禁止生產、銷售。手機製造商必須在產品的主體、包裝盒和說明書及手機內的信息菜單中標註電磁輻射等級或電磁吸收率的測定值。此外,移動通信基站的無線設備、圍牆、籬笆和鐵絲網等設施上也要標明電磁輻射等級。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的最高才是1.75W/kg,還沒有到達國際標準2W/kg,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下面再看看2018年中國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出貨量、市場份額、同比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