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學決賽獲獎名單的正式發布,被稱為「神仙打架」的五大學科競賽——生物(6月)、信息學(7月)、物理(10月)、數學(11月)、化學(12月)都已陸續落下帷幕。
今年,浙江選手共獲得63枚金牌,位列全國第一,目前已有39人次入選國家集訓隊(化學集訓隊名單尚未公布)。
這些為浙江爭光的學霸們是誰?來自哪裡?看看這一份「2019年五大學科競賽金牌榜」。
化學
10枚金牌
最近剛結束的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上,浙江有10名選手獲得金牌,分別來自7所高中。
其中,富陽中學獨得3枚,杭州第二中學取得2枚,表現亮眼。鎮海中學、學軍中學、金華第一中學、蒼南縣嘉禾中學、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各有1枚。
目前,國家集訓隊入圍名單尚未公布。
數學
13枚金牌
4人入選國家集訓隊
此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浙江有4名數學高手進入國家集訓隊,分別是來自樂清市知臨中學的韓新淼(排名第5)、杭州學軍中學的梁敬勳(排名第6)、寧波市鎮海中學的梅文九(排名第13)和虞皓翔(排名第29)。
獲得金牌的浙江選手更多,有13人——
從一等獎(金牌)名單看,13名獲獎選手分別來自浙江的7所高中。
今年表現最為突出的兩所高中,一是寧波鎮海中學,4人拿到金牌,其中有2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二是樂清市知臨中學,同樣有4人拿到金牌,且有1人進入全國前5。
其餘5塊金牌,則平均分布在杭州學軍中學、諸暨海亮高級中學、溫州中學、杭州第二中學和淳安中學。
物理
20枚金牌
15人入選國家集訓隊
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上,浙江共收穫20枚金牌。
其中有15名浙江選手入圍物理國家集訓隊,7人來自杭州學軍中學,4人來自寧波鎮海中學,1人來自寧波鎮海蛟川書院,1人來自杭州第二中學,1人來自柯橋中學,還有1人來自平陽縣浙鰲高級中學(也是集訓隊中僅有的兩名女生之一)。
信息學
13枚金牌
13人入選國家集訓隊
第36屆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浙江選手獲得13枚金牌,並全部進入國家集訓隊。信息學作為浙江省競賽上的優勢學科,金牌人數遙遙領先其他省市。
從全國範圍來看,學軍中學是入圍人數最多的高中。而在決賽總分排名前五的選手中,浙江高中生就佔了3席——紹興一中的周雨揚排名第一,學軍中學的張哲宇排名第二;杭州二中的葉卓睿排名第五,也是五強中唯一一名高一學生。
生物
7枚金牌
7人進入國家集訓隊
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浙江隊共有7人獲得金牌併入選生物國家集訓隊,分別是杭二中的姚前和吳亦樂,蕭山中學的邵承駿和沈揚,鎮海中學的錢揚,富陽中學的沈恬昕,諸暨中學的金棟越。其中,杭二中的姚前還獲得了全國第一的好成績。
浙江五大學科奧賽
金牌統計
今年,浙江在競賽上可謂獨佔鰲頭,金牌總數第一,一舉攬獲63枚金牌。其中物理20枚、化學10枚、信息學13枚,三門學科也都是單科金牌榜第一。
統計一下,浙江這63枚金牌,是被省內17所中學的學霸瓜分的。除了幾所老牌競賽強校,還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比如蒼南縣嘉禾中學、淳安中學、平陽縣浙鰲高級中學等。
學軍中學以15枚金牌、13人入選國家集訓隊的優秀成績,居於金牌榜的榜首,在物理和信息學方向,勢頭強勁。
杭二中、鎮海中學在五門競賽中均有金牌進帳,雙雙收穫12枚金牌,實現了大滿貫。
富陽中學今年表現也相當出色,三門競賽收穫金牌,其中化學學科表現突出,金牌數第一。
樂清市知臨中學保持一貫的數學優勢,今年4枚金牌進帳都來自數學競賽,與鎮海中學並列第一。
從選手個人表現來看,有幾位學霸的表現簡直逆天了。例如,杭州學軍中學的梁敬勳,已經是第二次拿到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又比如,鎮海中學的羅煜翔、虞皓翔,同時獲得信息學和數學兩項競賽的金牌。
參加學科奧賽
有什麼好處?
高中生如果能參加競賽並獲得獎項,不僅可以藉此在高校的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招生中佔據優勢,即使沒有拿獎也能鍛鍊出競賽思維,讓考生在高校筆試、面試甚至是高考中,優勝其他考生。
1、為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特殊招生做準備
從往年經驗看,特殊招生對於五大學科競賽認可度極高,所獲獎項往往是考生學科特長的最有力證明。2019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大多認可五大學科省級及以上獎項。
2、可報高校夏令營
根據往年情況,清北等高校會舉辦各種學科競賽相關的夏令營活動,招收有競賽特長的考生,表現優異者可直接獲得籤約降分機會。如:2019年清北信息學夏令營招生對象即為2018年信息學競賽省一考生。競賽生較其他考生來說,有更多機會接觸高校。
3、鍛鍊考生思維,培養未來發展方向
學習競賽本就是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鑽研探索,如果考生在某些科目上有優勢,家長不妨鼓勵並培養考生的相關學科特長,不僅可以開發鍛鍊考生的學科思維,也可以提前嘗試專業方向。
五大學科競賽認可度
在數、理、化、生、信有特長的考生建議接觸競賽,在高校招生中認可度最高的當屬五大學科競賽,綜合評價認可省級獎項及以上,往年自主招生則認可省一及以上獎項。
競賽係數評估
競賽難度:指本項競賽考試難度。一般而言,五大學科奧賽難度: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
高校認可度:指自主選拔高校對本項賽事的認可程度。一般而言,高校對五大學科奧賽認可度: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
專業選擇度:指在自主選拔過程中,考生通過某類學科競賽入選後,可以自由選擇專業的程度。
五大學科奧賽可選擇專業度: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
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競賽)
考試對象:全國中學生
考試進程:
預賽:各省自行組織,時間不一,最早從每年4月份開始
聯賽:一般在9月中旬舉行,決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省隊成員有資格參加決賽(聯賽獎項獲綜合評價認可)
決賽(冬令營):一般在12月舉行,決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6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2019年第35屆數學決賽正在進行,11月26日將舉行第一天考試)
國家隊:一般在3月份,進行兩輪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6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MO
IMO:一般在每年7月份舉行
考試模式:
數學聯賽考試分為一試、二試。
一試80分鐘,共120分,8道填空題(每題8分)+3道大題目。考察函數、數列、不等式、向量複數、排列組合、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等模塊知識,考察的模塊與高考類似,但是難度更大。
二試150分鐘,共180分,4道大題,分別是平面幾何、代數、數論、組合數學。
數學決賽考試分為第一天考試、第二天考試。
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物理競賽)
考試對象:全國中學生
考試進程:
預賽:9月上旬考試
複賽:9月下旬考試,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省隊成員有資格參加決賽
決賽:一般在10月底舉行,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5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5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PhO
IPhO:一般在每年7月份舉行
考試模式:
預賽為筆試,試題大部分相當於高考稍難或難題的水平,競賽內容包含高中物理和大學物理的部分內容。從我國目前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但不必拘泥於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材。
複賽和決賽均為筆試+實驗考試。
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化學競賽)
考試對象:全國中學生
考試進程:
預賽(多稱聯賽):各省時間不一,4~7月份。
初賽:9月初舉行,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省隊成員有資格參加決賽
決賽(冬令營):一般在11月底進行,考試形式為筆試和實驗考試,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等級,其中5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
國家隊:多在3月份進行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5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ChO
IChO:一般在每年7月份舉行
考試模式:
初賽一般為筆試,考試範圍是現行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及高考說明規定的內容;高中數學、物理、生物、地理與環境科學等學科的基本內容。
決賽為筆試+實驗,決賽是在初賽基本要求的基礎上作適當補充和提高。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生物競賽)
考試對象:全國中學生
考試進程:
初賽:各省時間不一,一般在5月前結束
聯賽:5月中旬舉行,得出省一、省二、省三獎項,其中省隊成員有資格參加決賽
決賽:8月中旬舉行,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5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4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BO
IBO:一般在每年7月份舉行
考試模式:
聯賽個人形式參加,考筆試。
生物競賽決賽由省組隊參加,考試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理論與實驗分數比例各佔50%,並分別對理論總分和實驗總分進行T-score計算,按T值後兩項分相加後的總分排定學生獎項,分數相同的情況下以實驗分高者為先。
生物競賽理論部分考綱比例,大致為細胞生物學25%、植物解剖和生理(重點是種子植物) 15%、動物解剖和生理(重點是脊椎動物) 15%、動物行為學5%、遺傳學與進化15%、生態學15%、生物系統學10%。
實驗考試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學三部分。分設實驗1、2、3、4四組,循環進行。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
2019年宣布停辦,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非專業級別的軟體能力認證(簡稱CSP-J/S)。往年在3月份才公布的NOI省隊選拔通知,2020年則提前在2019年9月份已經公布,CSP-J/S認證成績優異者,可參加NOI省級選拔,省級選拔成績優異者可參加NOI。
考試對象:無年齡、性別、在校生、在職人員等限制,均可報名。
CSP-J/S考試進程:
第一輪認證:10月19日,認證形式為機試或者筆試
第二輪認證:11月中旬舉行,第一輪認證且成績優異者,考試形式為上機考試(程序設計)
省選:各省省選在當年CCF NOI舉行前三個月內舉行。
決賽:次年7月舉行,考試形式為上機考試(程序設計),得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等級,其中5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
國家隊:進行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4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OI。
IOI:一般在每年8月份舉行。
考試模式:
初賽考察通用和實用的計算機普及科學知識,以筆試為主。複賽為程序設計,須在計算機上調試完成。
文科類賽事
雖然文科生賽事在近幾年的自主招生中普遍遇冷,但並不是完全無用;綜合2019年綜合評價報考要求來看,高校對文科賽事要求較高,多數高校要求文科類賽事獲得國三及以上獎項。一些主流的賽事對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也都能成為有力的競爭優勢。
主要文科競賽類目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
參賽對象:初高中生都可參加且不限年齡、性別、學校、在職人員等條件。
參賽方式:郵寄報名表+投稿作品
報名及投稿時間:5月~11月
競賽流程:分為初賽和複賽。
初賽沿用徵文形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 (含標點、空格) 以下。
複賽:使用指定稿紙,統一命題,規定時限內完成創作。複賽一般在次年1月或2月舉行,3月前公布所有獲獎名單。
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
參賽對象:全國各地高中學生(包括職高、中專等),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參賽。
競賽流程:
報名投稿+初評:4月19日~6月20報名投稿和初評推薦
複評:6月21日~8月20日為組委會複評階段。
決賽報名:8月1日開始,獲得初賽一等獎者,有資格申報參加現場決賽。
現場決賽:9月21/22日舉行現場決賽,統一命題,限時書寫,評出決賽獎項(大賽官網公布查詢)。
獎項設置:大賽分初賽獎和現場決賽獎。
初賽設立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現場決賽設立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
「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
參賽對象:凡熱愛英語的全國高中學生均可報名參賽。
競賽流程:
地區賽階段:3月~6月
總決賽:暑假
賽程安排:
全國創新英語大賽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
報名方式:
團體報名:由團報單位統一組織報名;
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
報名及繳費時間:2019年10月10日~11月26日
初評時間:2019年11月12日~12月10日
結果公布:2019年12月中下旬
第二階段
報名及繳費時間:2019年12月5日~12月23日
初評時間:2019年12月10日~12月26日
結果公布:2020年1月初
初評費用:100元/人(貧困生可申請減免)
「地球小博士」競賽地球小博士」和「環保之星」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
參賽對象:全國高中在校生
參賽方式:以學校為單位,由在校的地理教師或校科技輔導員集體向組織委員會報名參賽;
參賽時間:4~12月
比賽模式:試題由問答題和撰寫科(學)技小論文(高中生600字以上並用A4紙遞交)兩部分內容組成。
科創類賽事
主要科創活動大賽類目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
競賽時間:每年4月前為省級組織階段;每年4月-8月為全國賽事組織階段;
競賽方式:個人參賽,提交作品申報;
大賽內容:
創新項目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
創新作品評比展示(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比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
競賽特點:提交科技創新作品,可以是科技發明、程序設計、科學調查等,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醫學、農學、生物學、工學等領域。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
報名方式:每年5月~6月個人申報
比賽進程:8月為專家初評,8月底公布入圍終評名單;10月中下旬舉行終評活動和頒獎典禮;
大賽內容:參加申報的研究項目包括12個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醫學與健康學、環境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
競賽特點:本活動包括活動申報期、審查期、專家初評和活動終評四個階段。初評選出前100名考生參加終評,終評的形式為現場評審,包括綜合素質考察、研究項目展示答辯、筆試三個環節。
獎項設置:「明天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一、二、三等獎。
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
比賽進程:每年3月前省內評選;每年4月全國評選;每年暑期全國評比;
競賽方式:個人參賽,提交作品評比,現場面試評選全國獎;
競賽內容:按照命題要求編程,使智慧機器人完成相關任務。
藝術設計、網頁設計、程序設計、動畫設計(二維、三維、健康專項、手機動漫等)、創新設計(創新未來和創新三維)、微博英語、機器人競賽等;
競賽特點:涵蓋門類較多,基本上是藝術設計和技術的結合。全國獎分為一、二、三等獎,需要通過面試才能產生;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高三
競賽時間:省級競賽每年5月,全國競賽每年7月;
競賽方式:團體參賽,現場比賽;
競賽內容:機器人綜合技能比賽、機器人創意比賽、FLL機器人工程挑戰賽、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和WER工程創新賽;
競賽特點:機器人競賽是軟體和硬體的結合,既要學習機器人編程,也要學習機器人硬體的組裝和改裝。尤其到了國賽階段對軟體和硬體的要求都較高;
劃重點:隨著人工智慧、AR等技術的發展,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點關注,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廣大高校歡迎,可以預測未來高校對該賽事關注度會越來越高。
其他賽事
1、「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
舉辦單位:江蘇省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省中小學教研室,江蘇省部分高校綜合評價認可。
2、中學生作文大賽
舉辦單位:江蘇教育報刊總社,江蘇省部分高校綜合評價認可。
3、領航杯中學生英語口語電視比賽
舉辦單位:江蘇省電教館,江蘇省部分高校綜合評價認可。
4、「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
舉辦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數理天地》雜誌社,江蘇省部分高校綜合評價認可。
參賽對象:高一、高二每年一屆,每屆舉行兩試。第一試(每年三月進行)第二試(每年四月進行)。
5、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
賽事難度大,參與人過少。
參賽建議
針對低年級
各類競賽從報名到決賽,賽程短則2個月,長則一年,想要在高考前兩個月也就是各類自主選拔報考時候拿到獎項,建議低年級的家長、考生提前了解規劃,趁高一、高二學有餘力,多關注各類比賽,開拓興趣愛好,為高三報考時提供助力。
針對高三黨
而高三生備考複習時間緊張,各項比賽又耗時較長,不建議高三報名參賽。有獎項的高三生,了解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等多元錄取的具體報名條件,科學規劃擴大優勢。無獎項高三生也不必氣餒,畢竟大部分高校綜合評價最最看中的是綜合成績!
來源:綜合整理自各大賽事官網、自主選拔在線、浙江新聞等
監製:尉潔婷
統籌:吳俏婧
編輯:林辰辰
浙江在線文化中心出品
-------本月精選文章--------
浙江省高校寒假排行榜出爐!最長42天,最短只有……
2020年浙江省高考、學考選考安排時間來了
超準!幾個心理小測試幫你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