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鐘錶品牌推新,總是多點開花,為的是期望新作裡正好有一兩個系列的審美能契合當下市場偏好。唯萬國不同,一年只主打一個系列且相鄰兩年絕不重複,例如去年是「飛行員年」,今年則是「葡萄牙年」。
最神奇的是,這樣一種all in的玩法,卻能每年都在整個市場的尖兒貨裡贏得好幾個席位。就好像萬國剛剛發布的21款全新葡萄牙系列腕錶,或許是「背透+萬國自製機芯」加持的正面高顏值有著特別的吸引力,其中的幾款,尤其是那套只在萬國精品店有售的「精品店特別版」,還沒到店卻已在表迷圈裡有了很高的呼聲,儼然一副提前預定了「2020年最美XXX」的架勢。
萬國全新葡萄牙系列腕錶「精品店特別版」
到這,先別急著感嘆或質疑。因為並不是只有今年如此,過去小十幾年,幾乎年年都是這樣,見多了也就慣了。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年復一年的積累,才有了萬國在市井坊間的名望,「最懂設計的鐘表品牌,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
萬國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錶,型號IW344001
直徑44.6毫米,18K紅金表殼,82835型萬國自製機芯,動儲60小時,參考價262,000元
那是萬國史上第一款潮汐腕錶。但真要說萬國葡萄牙系列與潮汐顯示的淵源,是有史可尋的,就在萬國為葡萄牙市場打造腕錶的那段歷史裡:彼時,葡萄牙批發商向萬國下訂單,要求一批走時精度不下於航海天文鐘的男士腕錶以供葡萄牙商人在海上貿易時使用。1939年2月,萬國交付,第一款葡萄牙系列腕錶誕生。它因航海而生,而潮汐正是海上航行過程中不容忽視的自然現象。事實上,不是只有潮汐之於葡萄牙系列。萬國每一個系列中的每一款設計、功能均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遵循「形式服從於功能」的理念在實用的原點上經過時間沉澱而成。若追根溯源,是真有典故可講的,例如萬國大飛和B-Uhr。這,便是「高級制表工程師」萬國的底蘊:厚重的歷史沉澱以及濃鬱的人文情懷。但,歷史也好、情懷也罷,本質上只是錦上添花的附加項。君不見,20世紀90年代,有些鐘錶品牌推出潮汐表,打歷史情懷牌,想著能重現該門類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輝煌,結果卻無人問津。可見,單一的故事是很難打動消費者的,想做到「直擊人心」還是需要有些真材實料的東西。萬國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錶就做得非常好:歷史故事之餘,它還有源於經典的運動元素和植根於半日潮的精準指示(整表的外觀設計以及潮汐顯示模塊均已獲得專利)。但,真正讓我動容的,是表款在這兩點上的克制。運動元素層面,萬國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錶整體造型源自2010年「復活」的Yacht Club航海精英,充滿著力量感的巨大錶冠護肩、約45毫米的大口徑、上下對稱的盤面布局等昔日招牌性設計一應俱全,在運動表當道的今天,這些天生便有著極強的感染力,更不用說Yacht Club航海精英十年積累下來的市場認可度。只不過,萬國在這款表上並沒有過於強調運動風,它更偏向於在休閒運動與商務正裝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表殼線條的硬朗適可而止,與之呼應的是盤面那宛若頂級正裝表的細膩質感:深藍色與金色、紅色的對撞很有高級感,螺絲、時標、印刷字樣等細節在放大效果下精緻依舊。盤面放射紋、立體時標、固定螺釘等在微距下還是有著很高的完工度
半日潮指示層面,萬國沒有去全面羅列所謂的專業信息,雖然對幾十年前就能整出「戰駒」的品牌來說那在實現技術上根本不叫事,僅以最直觀的方式去精準詮釋潮汐強度以及潮汐預報這兩項最核心數據。潮汐強度,也就是海水水面漲落的幅度,主要取決於月球與地球的位置。如圖1所示,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一條直線即月相的朔、望時,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和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疊加,潮汐強度達到最大值,稱為「大潮」;三者垂直即上弦月、下弦月時,兩種引潮力互相抵消,潮汐強度最小,稱為「小潮」。因此,在盤面12點位置,潮汐強度與萬國招牌性南北月相融為一體,此處南北月相577.5年才會累積產生一天誤差的極致精準大幅提升了潮汐強度信息的可靠性,月相盤外緣印有象徵著大潮的「SPRING」以及小潮的「NEAP」。運行時,只需結合月相窗口外固定的紅色箭頭,便可清楚知道當日潮汐強度:紅色箭頭正對字樣時為大潮或小潮,其餘則為普通潮。圖1 大潮、小潮與月球位置的關係
潮汐預報,很實用的一項功能,可以清楚地告訴你最近一次漲潮和落潮的時間,但整個計算過程比較複雜,只說結論:半日潮,潮汐中最常見的一類,理論上約24h50min內有兩次歷時相等的漲潮、落潮。是以,第一次漲潮和第二次漲潮的間隔為24h50min/2≈12h25min,落潮同理;第一次漲潮與第一次落潮的間隔為12h25min/2≈6h12min。機械錶上的潮汐預報大抵基於這樣的規律:設定好第一次時間後,潮汐顯示盤上的指針會以與真實半日潮漲落間隔相近的幅度跳轉,從而指示下一次的漲潮落潮時間。萬國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錶上潮汐預報功能的基本原理不變,錶冠單獨調校,盤面6點位置的紅色箭頭指示最近一次漲潮時間、紅色圓圈則是落潮時間。但具體到細節上,有兩點創新。第一,兩次漲潮或落潮的間隔時間改為更貼近真實情況的12h24min,潮汐顯示盤的轉速通過與時輪相連的減速齒輪系調整為14.76天運行一周。這裡面的14.76天是天文學意義上朔月到望月的平均時間間隔,即大潮和小潮的真實時間間隔。以真實數據而非理論估值作為機械結構的設計理據,是萬國在天文星象這個浪漫意境中始終堅持的嚴謹。也因此,品牌才能創下一項又一項的精度紀錄:前有577.5年才誤差1天的月相,今有100年僅誤差10分鐘的潮汐時間預報。第二,潮汐顯示圓盤上的時間顯示不再是傳統的24小時制,而是12小時制,以此賦予了整個附盤更開闊的視覺效果。當前時間10:10,最近的一次漲潮時間約為15:30,落潮時間約為21:30,大潮最後說點題外話。
鐘錶設計和寫文章,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最初都想著怎麼去做加法,恨不得將所有想表達的東西都一股腦地塞進框架裡;但最終能直擊人心的作品,定然是在減法的道路上一騎絕塵:重點明確,有條理地講述受眾真正需要的。
所以,萬國在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腕錶上沒有無限度地去延伸潮汐顯示和運動風格那看似很有錢途的兩項,它著重於戴著舒服、戴著好看,最多再加點獨有的天文浪漫。這,不正是當下我們對高級制表的期許嗎?
所以,在文章裡,南北月相和陶瓷版比勒頓上鏈系統一筆帶過,雖然它們也算目前萬國機芯的最高級別配置,但在這款表上只是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