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用萬有引力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時,「萬能公式」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先來看看「萬能公式」的來源。如圖所示:
在地面附近的物體所受到的萬有引力F指向球心,其指向O/的分力F/,充當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力,另一個分力就是物體的重力G。代入相關數據可以解得F/佔F的千分之三左右,因此,在一般的計算中可以認為物體的重力等於其所受到的萬有引力,即:
這就是傳說中的「萬能公式」的由來。
「萬能公式」是由分析地面上的物體得出的,既可以應用於「地面下」,也可以應用於「地面上」。比如:
例題:假設地球是一半徑為R、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一礦井深度為d。已知質量分布均勻的球殼對殼內物體的引力為零。礦井底部和地面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為
解析:解決「地面下」的問題時,需要知道一個結論:質量分布均勻的球殼對殼內物體的引力為零。這個結論在「微元法」一文中詳細講過,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所示:設半徑為R-d、質量為M/的「小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有:
設地球密度為ρ,則有: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所以選項A正確。
我們再看一道「地面上」的題:
例題:某物體在地面用彈簧秤稱得重力為160N,把該物體放在太空飛行器中,若太空飛行器以加速度a=g/2(g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豎直上升,某時刻再用同一彈簧秤稱得物體的視重F=90N,忽略地球的自轉影響,已知地球半徑為R,則此時太空飛行器離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解析:設地球質量為M,物體質量為m;此時太空飛行器離地面的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有:
結合:
可解得:h=3R
這就是「萬能公式」在「地面上」的應用。我們再看一道難題:
例題:新發現一行星,其星球半徑為6400km,且由通常的水形成的海洋覆蓋著它的所有表面,海洋的深度為10km。學者們對該行星進行探查時發現,當把試驗用的樣品浸入行星海洋的不同深度時,各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以相當高的精確度保持不變,試求這個行星表面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已知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ρ水=1.0×103kg/m3。(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解析:由題意可設相關物理量如圖所示。
若水的質量為m,則:
海洋表面和底部的重力加速度為:
由題意可得:
實際上,「上、下」是相對的,理解了模型的應用方法,就無所謂上下了。當然,這道題在數學處理時有個盲點:高階小量可以忽略。
祝同學們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