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守株待兔。在海洋深處,有一種生物,就是守株待兔的捕獵好能手,它叫博比特蟲,(Bobbit worm,學名為Eunice aphroditois),這種蟲在我國的南海也有分布,中文學名喚作磯沙蠶,是海底世界奇怪而可怕的捕食者之一。
為什麼它被命名為「博比特蟲」?
20年前一位水下攝影師將這種生物取名為「博比特蟲」,概因其捕獵方式像極了1993年博比特家庭案件中發生的情形。當時案件的女主人公洛蕾娜•博比特幾乎將其丈夫一半的生殖器割下。按照2011年的一篇文章的說法,這個名字「或者緣於其寬大的形似剪刀的下顎,或者是因其露出部分如同勃起的陰莖。」
雖然博比特蟲具有漂亮的彩虹色外表,但它們的下顎十分鋒利,能像剪刀一樣將獵物斬為兩半。這些蟲子常在夜間活動,壽命很長,主要生活在10到40米深的海底。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將自己埋在海底的沙子裡面,僅把身體的一小部分伸到水裡。伸出來的部位上長有5個觸鬚,能夠靈敏地感知獵物,通常是小型的蠕蟲和魚類。
最近史密森尼電視網剛上傳了一段磯沙蠶捕食的視頻。有多可怕?請看視頻,請在wifi狀態下觀看。
博比特蟲的體形驚人,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現。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它們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多毛類主要生活於海洋,具有環節。博比特蟲的平均長度約1米,但最長記錄可達3米。不過,要在這個吃貨盛行的國度沿海找到長3米的個體,估計是不可能的了...
日本串本海中公園的副經理Hiro'omi Uchida在一份報告中描述了2009年,在瀨戶漁港發現的一條巨大的博比特蟲。被發現的時候,蟲子已經長到了3米,體重近0.5公斤,擁有673個環節。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博比特蟲。
同一年,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稱,在紐基(Newquay)的康沃爾水族館內發現了一條1.2米長的博比特蟲。一開始,工人們對水族缸裡珊瑚和魚類被破壞,甚至被切為兩半的情況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通過徹底的檢查,人們發現罪魁禍首是一條碩大的博比特蟲。
工作人員認為「巴裡」——那條博比特蟲的外號——是躲在珊瑚中被運到水族館的,並在其中生活了數年,越長越大。「它看起來真的像是恐怖電影裡面出來的。」斯萊特補充道。
廣東新聞廣播
來源:新浪微博、linki(海洋生物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