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三亞拍攝到的「日食」現象(多次曝光)。 陳聰聰 攝
三亞上空出現「日食」現象。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孫清 攝
12月26日,人大附中三亞學校的學生們在觀測「日食」。( 圖片由人大附中三亞學校提供)
三亞新聞網12月27日消息(三亞傳媒融媒體見習記者 陳聰聰)12月26日中午12時43分,三亞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原創新聞「來了!三亞上空出現『日食』奇觀!」一時間,在三亞市民網友的朋友圈裡刷爆了屏。
看到「日食」的消息後,不少市民都駐足拍攝,紛紛拿出自己的「裝備」,記錄下這一奇觀。有的市民網友跑到了三亞河兩岸拿著墨鏡觀看;有的市民網友來到商場廣場中央拿著手機就拍;更有的天文愛好者跑到了就近的寫字樓天台,拿著X光片觀看和數位相機拍攝。「我拿了5個太陽鏡疊到一塊終於看到了『日食』」網友鳳兒說。
據了解,此次三亞境內「日食」於北京時間12月26日11時53分48秒開始,15時17分37秒終止,歷經3個多小時。三亞日報記者現場觀看到,「日食」現象是從右到左順時針移動,初見太陽有「日食」現象的時間是11時57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佳觀看「日食」的時間是13時30分,這時候日食最大,而且有薄薄的烏雲遮掩著太陽光,市民網友裸眼就能看到「日食」奇觀,大約延續30分鐘,太陽復圓時間為15時18分。
據了解,10時56分左右月亮半影進入我國西藏阿里地區,而後月亮半影向東北上掃過中國全境,我國各省市均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其中,海南三亞食分最大,為0.538;漠河食分最小,為0.021。15時37分後月亮半影由海南省離開我國。
為何會出現「日食」現象?
日食,也是我國古代俗稱的「天狗食日」,是一種由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關係造成的天象。按照日面面積被月球遮擋程度的不同,日食大體可分為三種: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
日全食是日面完全被月球遮擋,日偏食是日面有部分被月球遮擋,而日環食是日面的中心部分被月球遮擋,但其外周一圈仍可看見明亮的日面,就像一個金色的光環戒指一樣。
日環食的成因和其他種類的日食一樣,也是月球公轉運行到日地之間,擋住了陽光。與日全食不同的是,發生日環食時地球和月球的距離相對較遠,因而月球的本影錐不能落在地球表面形成日全食,而是相交於一點後繼續延伸,落在地球表面的是月球的偽本影區,形成的是日環食。
簡單來講,就是此時月球離地球稍微遠了一點,不能完全擋住太陽,把太陽的「邊」給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