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12月1日,葡萄牙從西班牙統治下重新獲得獨立。
1925年12月1日,《洛迦諾公約》正式在倫敦籤字,1926年9月14日生效。公約包括:洛迦諾會議最後議定書,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證條約(又稱萊茵保安公約),德國同比、法、波、捷4國分別籤訂的仲裁條約,以及法國同波、捷兩國分別籤訂的相互保證條約。洛迦諾會議暫時調整了西歐各國的關係,恢復了德國在歐洲的大國地位,削弱了法國的領導地位。
1934年12月1日,中央紅軍經過慘烈戰鬥終於渡過湘江。突破四道封鎖線的戰鬥中,紅軍第一方面軍總人數由8萬6千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
1937年12月1日,江陰要塞在日軍猛攻下陷落。當日,日軍第13師團部隊突入江陰城中,同時江陰要塞火炮等很多被炸毀,中國江防軍總司令劉興被迫依據大本營意圖下令突圍,並以要塞炮火掩護步兵突進。激戰至午夜24時,要塞守軍破壞炮臺後渡江。但由於各部隊遭到日軍阻擊,多數未能按照命令行動,在突圍過程中受到很大損失。
1939年12月1日,中國軍隊在抗日正面戰場開始實施冬季攻勢。
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決定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其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開羅宣言》從國際法上確定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以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具有強制力和法律上的約束力,而且它的效力也有國際社會的保證。
《開羅宣言》英文本
1943年12月1日,中日常德會戰激烈進行中。當日,常德城內巷戰依然異常激烈,中國守軍第57師付出重大傷亡的同時,給予日軍以極大殺傷,但核心陣地逐漸縮小。同日,中國第10軍(軍長方先覺)在增援常德的過程中遭到重大挫敗,向常德突進的第3師遭到日軍猛烈阻擊,而牽制正面日軍的預10師、第190師也遭很大傷亡,預10師師長孫明瑾在戰鬥中殉國。
1946年12月1日,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正式成立。當時惟一的一輛坦克,就是一輛日制97式坦克。
1948年12月1日,毛澤東發布了《關於平津戰役作戰方針》的指示,由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發起平津戰役。
1950年12月1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激烈進行中。當日,美第9軍從三所裡、龍源裡方向突圍無望,被迫丟棄坦克和汽車2000餘輛和大量輜重,掉頭向西從安州方向突圍。志願軍各部乘機各個殲敵,至19時戰鬥基本結束。美軍第2師遭到殲滅性打擊,美第9軍主力逃往安州。當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親自起草了給第38軍的嘉獎令。同時在嘉獎電報上特別寫到:「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志願軍圍殲美第2步兵師
同日,西線志願軍第27軍第80、第81師主力將新興裡之美軍第7師第32團主力及31團1個營及師屬炮兵營基本殲滅。創造了志願軍在一次戰鬥中全殲美軍1個團的範例。(炎之羽)
被志願軍繳獲的美軍31團軍旗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