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渭源太白山,鳥鼠山奇觀。
太白山位於渭源縣城西南25公裡的楊莊鄉.因傳說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山形險絕,酷似華山,俗稱「小華山」。
太白山一峰獨聳,系雲摩天,眾山環拱,與露骨山遙相呼應。山勢「海拔三千三,離天三尺三,不知路多遠,八十一轉彎」。遊人來至山前,往往先到接引殿,以請接引菩薩「通報」玉皇大帝及各路神仙,再沿右側的大乾溝或右側的小乾溝拾級登山。乾溝並不幹,沿溝到處溪流徐塗,從山下仰望,殿宇祥瑞,茂林修竹,石缸探密,雙手扳崖,猴子拔蒜,寺頂積雪八大奇景。登至山頂,但見雲海翻騰,群峰崢嶸。從頂峰腳下蜿蜒伸展的兩條山梁呈龍鳳呈祥之象。
山上的雲海,日出為一大景觀。若遇晴天,則渭源,隴西,臨挑三縣縣城盡收眼底。太白山東側山腳下有一黑泉,傳說為海眼,泉水流出水溝會帶來災難,因此山神降了一顆「閉水珠」於大水溝門,由接引菩薩社櫻大神鎮守,水至此遁跡。直到半陰坡莊屋才流出。另外,據說頂峰寺廟裡常能聽到天宮傳來的「半夜鐘聲」,龍眼泉的神水又能治病解乏,有強筋健胃延年益壽的特異功能,又為太白山增添了幾個神奇色彩。
太白山在清代時就有大型廟宇,60年代山上廟宇被毀。近年,鄉民自發在頂峰建有太白殿、三清殿、三霄殿、雪山太子殿、玉皇閣、雷祖殿、山神廟等,為道教聖地,神仙境界。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太白山廟會。從渭源縣城去太白山,一般要夜半出發,四點左右抵至山下,在六點前登至山巔,以便觀日出、雲海,下山後當天西行150公裡可返至蘭州。
名山盜立萬千年,詳註水經代代傳。導渭探源來大禹,窮奇搜異有前賢。
峰頭煙鎖當空月,洞口風生薄暮天。曾否穴中同鳥鼠?詩人多少費評箋。
這是讚譽鳥鼠山奇觀的一首詩。鳥鼠山坐落在定西渭源縣城西南7.5公裡處。因相傳山上有鳥鼠「鳥名蛛,鼠名皓暇,二物共穴,鼠深而鳥淺.各自生育,不相侵害」而得名。
鳥鼠山,不像泰山那樣瑰瑋,也沒有匡廬那般秀麗,但它孕育了千裡渭河,有禹王治水的種種傳說,千百年來,吸引著眾多的詩人韻士,留下了不朽記載和美妙詩詞。《尚書》載:「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蛛,似鵝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山海經》云:鳥鼠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其上多丹股。」《爾雅》說:鳥鼠山「山中有鳥名蛛,有鼠名。所以,鳥鼠山「鳥鼠幽寄」之說,自古聞名,古為渭源八景中的第一景。
登臨鳥鼠山,雖看不到傳說中的「金玉丹肢」和「鳥鼠同穴」之奇觀,但卻有另一番勝景可供遊人領略:鳥鼠山南有高人云際的露骨山,北有萬壑藏雲的封神山,東有峭麗有致的棒捶山,西有層巒疊翠的南屏山。這些山峰和鳥鼠山雖屬不同山系,但它們都如眾星捧月一樣,遠遠近近,高高矮矮地分布在鳥鼠山周圍,將一鳥鼠山襯託得清麗瀟灑.挺拔俊秀,獨具風韻。
沿蜿蜒曲折,陡峭峻增的山路向西,即可到渭水的源頭—南谷。這裡古松森森,流水徐塗,在絕峰峭壁下有三眼清泉,分布如品字,名稱「品字泉」。就是這三眼其貌不揚的泉水,形成了滾滾渭水,如玉帶般地流出鳥鼠山麓。正如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顧領剛在對聯中所感慨的:「疑問鼠山名,試為答案歧千古;長流渭河水,溯到源頭只一盂。」
品字泉旁盜立有禹王廟,坐石臨水,綠樹掩映,重簷翹角,宏麗灑脫,是為紀念大禹治洪導渭而築。相傳,大禹為了治理洪水,戰勝重重困難。來到鳥鼠山疏導了渭水,解救了千百萬生靈,人民感其恩德,特立廟以示懷念。每逢大早或澇災,當地鄉民在泉邊廟內頂禮朝拜,祈求降雨或消災,因傳說頗為靈驗,故又將品字泉稱為「禹王神地」、「龍揪靈異」,古為渭源八景中的第二景。
鳥鼠山一年當中尤以重陽景色最美,因此,重陽登鳥鼠山已成為當地的風俗。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