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法國式的戰爭反思電影,豆瓣評分8.0,網友:熬夜也要看完!
《天上再見》演而優則導的法國演技派男星亞伯杜龐蒂自導自演的《天上再見》,改編自犯罪小說大師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說,講述兩名因目睹長官犯罪而慘遭懲處的軍人,沒想到退役後長官飛黃騰達,自己卻一貧如洗,為不讓小人得志,他們決定要為自己討回公道。影片精採刻畫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法國社會,從血肉橫飛的泥濘戰場到紙醉金迷的華美派對,但即便面具絢麗華美,也掩蓋不住背後的人生傷痛。
個人2017法語電影榜單前五。特別驚喜,終於有一部法國式的戰爭反思電影了,明顯區別於《敦刻爾克》。精緻細膩的美感與戰爭創傷雜糅出的一部獨特的電影。電影中出現的每一個面具都想要!納威爾目測會成為法國新生代男演員第一人。(另,小女孩的collage很達達主義,細節處都透著時代的影子
愛德華是一個不被父親理解肯定的畫家和兒子,是一位被社會國家所拋棄的受傷的退伍老兵。戰爭結束以後,為了報復國家背棄遺忘的受傷老兵,愛德華設計著詐騙計劃,虛構了一個藝術家和藝術公司,向全國各城市發出了戰爭紀念雕塑的訂購單,一旦收到訂購款就攜款逃之夭夭;策劃著如何報復無恥貪婪的普拉代勒,利用一直不被重用的社會底層的公務員,來曝光揭露普拉代勒用卑鄙手段收斂錢財,降低棺材品質、尺寸,隨意編造屍體身份以至於墓碑名稱和犧牲士兵名字並不對照的惡行。當普拉代勒最終被墳墓中的流沙所掩埋,當父親對自己繪畫創作的肯定,對兒子的理解時,愛德華對這個不公時代抵抗的吶喊獲得了回應時,心中釋然,終於坦然可以放下自己的堅持和抗爭了。沒有一絲遺憾地瀟灑的一躍,帶著微笑離開了世界,對愛德華來說是一種解脫,也是最美好的結局。阿爾伯特是一個忠誠善良的老兵朋友。默默地忍受著社會的拋棄,未婚妻的離去,轉身,依然可以任重前行,由於性格的懦弱,不願意去和周圍鬥爭,甚至阻擋愛德華的報復。但是站在了朋友的立場,阿爾伯特依然是愛德華最忠實的執行者和支持者,最終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和一個全新富有的身份,也是一個幸福的結局。
《天上再見》,是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好電影。我早就看到了片源,但一直以為是跟我們國內《我們天上見》那種影片差不多的形式,所以一直沒有看。淺薄的偏見啊。 不過因為與《一袋彈子》前後看完,我忽然也知道了為什麼上天安排我現在才看。 兩部影片都是反映二戰的,但角度完全不同。一個是在戰場堅持到最後的戰士,一個是在猶太區四處逃亡的孩子。你猜想,誰更令人心碎? 大概不到十歲的孩子歷經磨難,終究回到巴黎與家人團聚;而已經迎來德軍投降的戰士,卻假冒死亡,最終走向死亡。 他們的成長當中,都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父親。以及圍繞父親所展現出來的家庭教育理念。
《天上再見》的主人公愛德華,是個才華橫溢的富家公子。在戰場上已經贏來了勝利,卻假冒死亡,只為了避開從小嚴苛的父親。(當然這裡面還有他被炸掉下巴的其他劇情,但這並不是他假冒死亡的主要原因)。 他跟著窮困潦倒的戰友待在在平民窟,因為整個牙齒都沒有了,所以只能用針管抽流食而活著。
故事是以艾伯特在警察局講述自己被捕原因的視角展開的。主角是與父親和家庭決裂並熱愛花花的愛德華,配角是戰前從事會計工作的艾伯特。 在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中,愛德華失去了整個下巴,不能接受自己丑陋面目的愛德華隱姓埋名,與艾伯特一起返回了故鄉。而故意挑起戰爭的軍官卻在戰後娶了愛德華的姐姐,一躍成為社會名流。 愛德華在經歷了戰後艱難的心理重建後,開始為自己製作各種面具,滑稽的、狡猾的、猙獰的,每一個面具都是他內心世界的折射。 在愛德華最痛苦的時候,一個未受世俗汙染的女孩出現了,她沒有因為愛德華醜陋的下巴而遠離他,還跟他成為了靈魂上的伴侶。女孩既是愛德華言語的代言人,也是愛德華童心未泯的象徵。 為了生存,愛德華決定跟艾伯特、女孩一起騙取建造戰爭紀念碑巨額獎金,他們成功了,只不過騙取的對象的愛德華自己的父親。 與父親見面的那一刻,即使言和,他們也沒能勇敢的告訴對方自己的悔恨和愛意,即使擁抱了對方,愛德華也不能放下自己的面具,只能從高樓上縱身跳下,將自己長久以來的絕望釋放出來,以生命的代價來填補自己和世界之間的虛空。 戰爭帶來的,不只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可悲的是人心縫合之痛。 戰後的社會只見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不見底層世界的掙扎無助,好人落難,惡人升天。 沒有戰爭的現代社會又何嘗不是? 對於沒有盡頭的絕望者來說,也只有在「天上」才能看到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