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20年,法國導演呂客貝松(Luc Besson)再次執掌星際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可謂是繼1997年《第五元素》後面臨的一大挑戰,一方面當年《第五元素》所締造經典在近代影壇仍難以突破,這讓許多觀眾在進場還真因此繼期待又怕受傷害,另一方面《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這部電影由於是從皮耶爾·克裡斯汀(及尚-克勞德·馬茲爾斯所創作的法國科幻漫畫《星際特工》所改編,自1967年連載至2010年足足有超過40年的歷史,不僅影響了後世眾多星際科幻電影,也建構了相當完整的世界觀。然而這樣的厚實的文本其實就現今拍電影來說也意味著是把無情的雙面刃,好處是題材豐富、源源不絕,但壞處就是容易讓人感到歷史悠久因而了無新意。
而呂客貝松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拍攝這部作品。事實上個人認為拿《第五元素》和《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比拼其實是有些不公,儘管皆是出自呂客貝松之手。畢竟《第五元素》很明顯地是較為接近成熟的科幻電影,完全為電影而生的內容加上同樣受惠於漫畫《星際特工》的原因,加上呂客貝松一貫緊湊又帶勁的風格,爽度之高相信無須多言。
可相較之下真的把《星際特工》改編成電影版卻是一件相對吃虧的工程。首先這部作品連載已久,許多的設定和橋段以至於設定為青少年向比較妥當是一回事,其他星際科幻電影拿來參考又是另一回事,看著許多的畫面有著其他作品的影子時又很難讓人感受到原來所謂其他作品的設定其實是源自《星際特工》而來。像荒涼的沙漠星球的大市集,後現代科幻版的歌舞伎町,乃至太空船的造型等,觀眾通常不在乎那種喧賓奪主式的本末倒置,誰先拍電影誰先贏,也因此《星際特工》翻拍成電影這檔事基於內容太厚實、場景太豐富以致遭到時代及科技限制晚了40年才拍攝,而40年前出現的是哪部星際科幻電影鉅作呢?沒錯,就是《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如果當時《星際特工》硬拍電影跟《星際大戰》鬥,很抱歉今時今日就無法看到場景如此完整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了。
也因此,《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這部電影首要享受的是那變化萬千的絢麗場景,就某方面說不亞於詹姆斯·卡麥隆的《阿凡達》並不為過,如果當將過去其他星際科幻電影拋諸腦後時便會發現觀賞《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根本是種享受,加上女主角卡拉·迪樂芬妮飾演的羅琳娜就算全身髒髒也看起來依然美美就讓人覺得開心,光視覺就足以讓人樂此不疲。所以就劇情鋪陳對《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而言真的重要嗎?重要,但其實又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很明顯地,是一部能夠靠畫面彌補劇情的電影,正如同先前所言基於時代的緣故會讓人覺得劇情內容不夠有創意,但看看這可是將近半百年前的設定就應該對其有所包容性,楊過跟小龍女跳崖跳這麼多年大家還不是毅然決然看下去,實在不懂對一部半百年前的經典漫畫批評劇情有何意義。何況呂客貝松已經遷就劇情將這部片設定為青少年向,連男女主角都長得這麼青春明擺著就是希望別用成年人的高度來看這一部,所以當靜下心來回歸自己難得的童心未泯時,《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運作一切都說得通了。
不過話說回來若提及表演面的部份,本次飾演女主角蘿琳娜的卡拉·迪樂芬妮或許比男主角丹恩·德翰飾演瓦雷諾還來得出色。丹恩·德翰在一路的演藝過程中儘管娃娃臉但對於惡角的詮釋比起善良角色還來得適合,有種難以言喻的反差,或許本次主演瓦雷諾時,該角色有時會陷入一種軍人或好人間的天人交戰,以及需要一些痞痞的壞,但整部片看下來丹恩·德翰對此方面的掌握還有進步的空間。相較之下卡拉·迪樂芬妮飾演的瓦雷諾執勤搭檔加疑似野蠻女友就到位了許多,除了可以看出演技比起《X特遣隊》又更明顯突破外,詮釋這樣青少年向不花瓶又頗有能力的女角還真的適合。至於其他角色的表現在此就先不多費唇舌,再怎麼說《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可是有動作、冒險和推理的一部片。
然而就是因為有動作,冒險和推理,照理來說按照呂客貝松的功力在這方面的掌握能力應該是強得一塌糊塗,可是很明顯地感受到呂客貝松好像不想在這部片裡對此部份有著太深刻的著墨,估計還是因為青少年向及重視場景的緣故,這也就是可能會讓觀眾感到失望的部份,因為似乎呈現得不夠強烈。另外要特別提及的一點是,這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有著大筆的國內資金注入,所以找得到很多我們熟悉的置入,但比起另一些電影簡單粗暴的方式,運用卻顯得微妙了很多,不得不說是進步了!
最後來總結一下這部呂客貝松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如果你是一個科幻電影的愛好者,那麼這部電影會是你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