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命消失 地球將會怎樣?-生命,地球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

2020-12-01 驅動之家

末日可以有很多種。有可能轟轟烈烈,比如鄰近的一顆超新星爆發,將致命的伽馬線噴灑到地球上;也可能默默無聲,比如出現一種超級病毒,能夠殺死所有的生物細胞。這兩種情形出現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卻也無法完全排除。不過,對它們的思考引出了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所有的生命明天全部死亡,地球將會怎樣?

變化之劇烈,會超出你的想像。生命絕不僅僅是這顆星球物理結構之上的一層無關緊要的「感染」。從氣候及大氣化學,到地貌乃至板塊構造的形成,在大量看似與生命無關的過程中,活的有機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生命在各處都留下了印記——它確實已經改變了整個星球,」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大學的地球系統科學家柯林·戈德布拉特(Colin Goldblatt)說,「如果你除掉生命,什麼會發生變化?答案是,一切。

那麼僅僅為了消遣,讓我們假定最壞的事情已經發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動物、植物、海洋中的藻類,甚至生活在地殼內部數千米深處的細菌——都死亡了。所有的生命,俱往矣。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事實上,首先應當指出的是,什麼事情不會發生。今天出現在死亡有機體身上的快速降解將不復存在,因為腐敗幾乎完全是由細菌和真菌造成的。降解還是會發生,但原因變成了有機分子與氧氣發生反應,因而非常緩慢。大部分屍體會變成乾屍,有一些會在閃電引起的火中灰飛煙滅。

當然,大滅絕造成的影響還是會很快開始顯現:氣候變得更加炎熱乾燥,尤其是大陸的中心地帶。這是因為森林和草原起到了大型水泵的作用。它們從土壤中抽出水分釋放到空氣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卡內基學院的氣候學家肯·卡德拉(Ken Caldeira)說,沒有了活著的植物,泵吸過程停止,降水量會在一周內減少。

植物葉片上的蒸騰作用也有助於為這顆星球降溫,就好像樹木在出汗一樣。因此,一個更加乾燥的世界也會很快炎熱起來。卡德拉說:「我猜溫度會升高好幾度。」

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這種影響可能會顯著得多,比如亞馬遜流域就嚴重依賴植物釋放的水蒸氣來保持降水。德國馬普學會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地球科學家阿克塞爾·克萊登(Axel Kleidon)說,失去植物之後,亞馬遜這樣的區域會急劇升溫——升幅可達8℃。

這還只是開始。年復一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溜進大氣,地球將會繼續變暖。這主要是由於,海洋中不再有浮遊生物將碳存儲到自己體內,又在死後沉入洋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球科學家詹姆斯·卡斯廷(James Kasting)說,這種「生物碳抽送泵」停止後,原本被抽空了碳的表層水,迅速與富碳的深層水達到碳平衡,這些多出來的碳有一些就會跑到大氣中,結果便是短短20年內,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便能夠差不多增長到原來的3倍——這足以使全球平均溫度升高大約5℃。

浮遊生物的缺失還會造成另一種後果,因為它們原本會將大量名為二甲基硫的成分釋放到海洋上空的大氣中。這些分子在水蒸氣凝聚成雲的過程中起到了種子的作用,尤其是幫助熱量從地球表面輻射出去的低空緻密雲團。卡德拉說,失去浮遊生物之後,海洋上空形成的雲蘊含的水珠幾乎立刻就會變大,因此雲色變得更加陰沉,吸收的熱量也更多。這將在幾年至幾十年間,使氣溫再升高2℃。加上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的5℃度升溫,足以急劇增大極地冰蓋的消融速度。

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更多的水從海洋中蒸發,因此降雨量會增大,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會變得更加潮溼。多出來的雨量仍舊會落在今天的多雨地區,也就是風向匯集而使空氣抬升冷卻,令水蒸氣凝結成雲的赤道地區。潮溼的地方會更加潮溼,沙漠則更加乾燥——只是不會再有任何生物在乎了。

衣衫除盡

在上述事情發生的同時,地球最終還將失去土壤。沒有了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土壤會被衝刷掉。在多雨的山區環境中,這將耗時幾個世紀。地勢平緩的地區則要花費長得多的時間。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巴克利分校的地貌學家威廉·迪特裡希(William Dietrich)說,在亞馬遜流域這樣的地方,可能要歷經幾萬年,土壤才會被徹底衝走。

所有這些被剝離的土壤都必須有個去處。大部分將被河流攜帶到幅員遼闊了許多的三角洲和衝積扇,在那裡進入最終的歸宿——海洋。

河流也會發生變化。有賴於植物的根系延緩河岸遭受的侵蝕,我們今天熟知的河流形態是深而蜿蜒的,河水不會在地表漫延。

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的地理學家彼得·沃德(Peter Ward)說,這些根系消失之後,水流會開始切蝕河岸,由一條主要的水道演變成一組交織成網的溪流,就像如今在沙漠裡或者冰川底部看到的景象一樣。這樣的事情曾經發生過: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期間,河流突然間由蜿蜒曲折變成了洋洋灑灑。


生命消失之後,水流會開始切蝕河岸,由一條主要的水道,演變成一組交織成網的溪流

隨著土壤的消失,世界的沙漠化也會更加嚴重。今天司空見慣的精細黏土沉積物,大體上都是蚯蚓和其他有機體對土壤進行物理分解的副產品。沒有了這些生物,分解基巖的機制將只剩下冰融爆裂和風蝕,因此碎片將稀少而粗大。

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尺寸變化,經過幾十萬年的累計,將造成兩個重大後果。最容易看到的是地貌的改變。更大的石塊在溪流與江河中產生更加粗糲的沉積物。經年累月之後,入海的水道以及谷坡越來越陡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理學家彼得·莫爾納(Peter Molnar)說:「很容易想像得到,你會見到更加崎嶇的地貌。

排水模式的變化也會加劇這種水流切蝕作用。儘管內陸地區的雨雪可能會減少,但失去了保持水分的土壤,任何一點降水都只能以短暫洪水的方式排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地貌學家泰勒·佩容(Taylor Perron)說,由於大多數侵蝕發生在洪流中,這可能意味著一些地區的河流對基巖的切割比今日更深,儘管它們攜帶的平均水量會減少。

不過在其他地方,切蝕河谷最有效率的力量——雨雪和冰川的減少可能會減緩侵蝕。別管總體上侵蝕速率的天平傾向哪邊,由於改變了造山運動與侵蝕之間的平衡,幾百萬年之後,山脈的高度和形狀終歸要發生變化。迪特裡希說:「樹木對山巒的重要性,並不是過於風花雪月的話題。

這些變化仍舊是相對比較細微的。正如火星表面的照片清楚展現的那樣,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對我們來說並非全然陌生。「你瞧著那些照片就會想,嗯,跟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差不了多少,」 迪特裡希說,「石頭很多,土壤很少,但不至於像是外星球。」

等你看過溫度計就不會這麼想了,這是因為風化和沉積顆粒尺寸的增大會降低巖石的化學風化率——這是地球氣候調節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反饋,由此將對氣候造成令人驚訝的巨大改變。化學風化是指矽酸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鹽化合物。這些碳酸鹽最終會來到洋底,在那裡碳被固定到石灰巖中。生物將基巖分解為精細的顆粒,便會增大巖石的總表面積,因而加速了化學風化。

美國華盛頓霍華德大學的生物地球化學家戴維·施瓦茲曼(David Schwartzman)說,到底加速了多少尚有待定論,不過少量證據表明,生物將風化率提高了10至100倍。化學風化減弱之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升高,直到風化率達到新的平衡。

施瓦茲曼估計,經過一個大約100萬年的過程,二氧化碳增多將使平均氣溫從今天的14℃上下提升到50甚至60℃。這樣的氣溫足以輕易融掉所有的冰蓋。

氧氣消失

二氧化碳積累的同時,氧氣將消失。早期的地球中幾乎沒有氧氣分子。這種氣體過於活躍,如果沒有穩定的補充便會消耗乾淨。距今大約26億至30億年前,光合作用開始生成氧氣,之後氧氣在大氣中才越來越多。生物死亡之後,氧氣會逐步消失。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行星學家戴維·卡特林(David Catling)說,大約1000萬年之內,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將不足現在的1%。

這麼低的氧氣含量不足以保持臭氧層。失去了這層保護傘,地球表面便要遭受紫外線的持續轟擊。卡特林說:「紫外線成災的狀況將在1000萬至2000萬年之後出現。」

失去氧氣還會使這顆星球更加單調。富鐵的巖石不會再氧化成為人所熟知的微紅色。卡斯廷說:「地表上的灰色會越來越多。」不過亮點也是有的。黃鐵礦和瀝青鈾礦等閃閃發亮的礦物,需要貧氧環境才能形成。它們在早期的地球上曾經很常見,氧氣消失之後也將繼續形成。

沒有氧氣卻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氣,大陸表面裸露的基巖,時隔幾十億年再次開始形成的礦物——對地球科學家來說,所有這些聽起來都熟悉得堪稱怪異。卡德拉說:「如果你除掉生命,等待1億年,我猜這顆星球看上去會像是從來沒有過生命一樣。」其他人也表達過同感。


沒有生命的地球,在1億年之後,可能會變成另一顆金星,完全無法生存(點擊放大)

不過,地球無生命的未來與其無生命的過往,有一點重要區別。地球剛剛形成時,太陽比現在暗淡大約30%,之後一直在慢慢變亮,因此早期地球大氣中充足的二氧化碳有著防止地球被凍成一團的好處。在現代炎熱得多的太陽的照耀下,二氧化碳更有可能將地球環境推向極端。

事實上,戈德布拉特認為,失去生命將完全打破氣候平衡。一些模型表明,如果氣溫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大氣中增加的溼度就會引發失控的溫室效應,由此升高的氣溫會使大氣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氣——這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溫室氣體——反過來又令氣溫在惡性循環中進一步升高。他說:「有理由認為,今天的地球可能已經逼近了這個閾值。

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似乎不足以將我們帶到那種境地,戈德布拉特強調。「我們探討的是宏大得多的變化。不過我們不知好歹地遊戲了幾百萬年,因此我認為,我們面臨失控的溫室效應還是很有可能的。」在極端情況下,氣溫足以升高到將海洋蒸發乾淨,因此,這顆星球的表面溫度最終可能會超過1000℃。

他說:「失去生命後的地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就是——金星。

另外一些模型沒那麼悲觀——如果討論幾億年之後某件推測性事件時用這個詞合適的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氣候模型專家彼得·考克斯(Peter Cox)說,金星成為今天這樣的火爐,或許是因為它的板塊運動在其演化早期便停止了。他認為,板塊運動仍然活躍的地球會繼續通過地殼的隱沒將碳埋起來,使大量二氧化碳無法進入大氣,從而避免一場失控的溫室效應。

不過這種觀點也面臨著潛在的問題,因為生命消亡之後,地殼的隱沒可能會減慢。沒有生命,在隱沒區潤滑板塊運動的精細粘土顆粒就會大為減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諾姆·斯利普(Norm Sleep)說,這足以減緩甚至止住板塊運動。

看起來,對一個沒有生機的地球做出的長期預測,不足以令人欣慰。失去了生物圈,地球看起來或許不至於徹底改頭換面,但是它的環境可能會惡劣得多:更炎熱、更崎嶇,輻射無處不在,降水不是太多就是太少。長此以往,地球最終可能會變成一個完全無法居住的地方。

當然,除非發生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沒人確切了解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但有一點似乎很明確:地球冷卻到能夠供養生命之後僅僅幾億年,生命便誕生了。滅絕事件發生後,同樣的事情可能會迅速重演。畢竟,大氣中不利於前生物化學反應的氧氣會消失殆盡,有機分子則分布得廣泛而充裕。最棒的一點是,不會有已經存在的生命吞食掉這些先驗性的步驟——對於地球的第二次創世來說,這本會是一個攔路虎。

事實上,一個寸草不生從零開始的地球,也許是未來全新的生命形式能夠期盼的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假如全球氣溫突然升高10攝氏度,地球將會怎樣?
    假如全球氣溫突然升高10攝氏度,地球將會怎樣?,世界上再也沒有了春夏秋冬,眾多作物開始消失,並無法在地球上重新生長,我們的基本生活受到了摧毀性的打擊。而如今冰蓋的消失,就意味著海水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將導致全球平均溫度繼續升高20攝氏度左右。農作物將會開始陸續枯死,人類糧食供應大幅度減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高溫會點燃枯死的植物與森林,世界各地將會發生嚴重的火災。
  • ...生命,452b,克卜勒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未來
    簡單地說,這次是通過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批發」了500多個新的太陽系外行星候選天體,包括12個大小和公轉軌道與地球相似的天體,其中有1個已經被確認是行星,編號為「克卜勒452b」。不要激動,這顆行星在天文學意義上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科幻的意義上可沒有。
  • 如果月亮突然消失了,地球將會怎樣?無數生命將陷入水深火熱
    對於地球而言,月球只不過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兄弟。但實際上,少了月球將會變得非常危險,尤其是對於地球的生命而言。27%,它給予了地球一種約束力,幫助地球在軌道上保持平穩運行,在自轉中不會發生搖晃,自轉軸的傾斜角變化幅度只有1度左右。
  • 地球上的很多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假如出現了「鐵基生命」會怎樣?
    相信大家也不知道在地球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比較高的,在各種反應當中但元素的性質是比較穩定,因此地球上很多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其他的則是一些有有生命體質等各類元素生命,而現如今,人類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著外星生命。
  • 假如地球的方向出現逆轉現象,世界將會怎樣?科學家:後果很嚴重
    假如地球的方向出現逆轉現象,世界將會怎樣?科學家:後果很嚴重假如地球的方向出現了逆轉現象,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科學家們對此表示,沙漠這一現象將蔓延整個北美等大陸,南美洲鬱鬱蔥蔥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將會被沙丘這一地貌取而代之,人們對此展開了模擬後,發現寒冷的冬季時刻伴隨著西歐,不得不說,當地球的自轉產生逆轉現象時,地球上的自然景觀將會發生極大的改觀。
  • 假如地球引力突然消失,地球上的水會怎麼樣呢?看完恍然大悟
    地球是一個球形,正是由於有了引力,人類才能生存在地球表面,萬物才能有序地保持著秩序。有了引力,地球上的水才不會亂流。那麼假如地球上的引力突然消失了,地球上的水會怎麼樣呢?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水資源佔地球面積的71%,可以說地球是一個水球,正因為有了如此多的水,地球的生命才如此豐富多彩。
  • 假如地球反轉 世界將會怎樣?
    我們的地球幾十億年如一日地自西向東旋轉著。如果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就像一隻逆時針轉動的陀螺。地球的自轉影響著地球上的一切。假如地球突然反轉,地球上的一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年4月,「歐洲地球科學聯盟大會年會」在奧地利舉行。
  • ...生命演化-DNA,太空,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
    這一發現或許可以幫助闡明地球生命是如何演化的。以往的理論認為,是一塊來自太空的巖石給地球帶來了生命的基礎物質。我們今天看到的自然物種都是從這些基礎物質進化而來。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更複雜的化合物,包括胺基酸,這些化合物會繼續形成蛋白質。
  • 假如地球反轉,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就像一隻逆時針轉動的陀螺。地球的自轉影響著地球上的一切。假如地球突然反轉,地球上的一切又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年4月,「歐洲地球科學聯盟大會年會」在奧地利舉行。會上,一些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了地球反轉後,地球表面可能會出現的景象。地球自轉周期為24小時,赤道地區的自轉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670公裡。
  • 假如人類明天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假如人類明天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7日 12:01 來源: 現代快報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
  • 假如地球停止轉動,將會發生什麼?科學家:飛沙走石,排山倒海
    人們很容易誤認為,我們站在地面上,地球是處於靜止狀態的,因為我們在周圍環境中並沒有感到任何運動,但是當你抬頭觀測天空時,你會發現地球時刻都處於轉動狀態。好奇的小夥伴們不禁在想,如果地球停止運動,地球將會處於什麼狀態呢?我們暫且把地球停止運動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 假如地球停止轉動,將會發生什麼?科學家:飛沙走石,排山倒海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我們知道地球自誕生以來,一直保持其固有的角動量,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圍繞自轉軸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給我們帶來了地球高緯度地區單位面積光照亮,光照時間的變化,日月星辰的更替以及日夜交替。因為有了地球的這些轉動,地球上才誕生了生命,才孕育了人類文明。
  • 地球磁場消失之時,萬物生命終結之日
    在電影地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球磁場突然消失,海水沸騰,鴿子迷失了方向到處亂飛撞向窗子,整個地球暴露在太陽輻射之中。科學家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地球的地核停止了轉動導致地球磁場消失了。最後,一場重新啟動地核轉動的計劃開始了。那麼,真是的地球磁場又是什麼樣的呢?
  • 當太陽變為紅巨星時,地球的生命將會發生什麼?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對於宇宙來說,可能我們的太陽系是不值一提的,但同樣太陽系也是與眾不同的,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星系卻孕育著人類這樣文明智慧生命,正是因為太陽主導了地球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的演化和發展,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管理,才有了相對穩定和諧的太陽系,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有人類文明的誕生,人類社會的一切都與太陽息息相關!
  • 當太陽變為紅巨星時,地球的生命將會發生什麼?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對於宇宙來說,可能我們的太陽系是不值一提的,但同樣太陽系也是與眾不同的,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星系卻孕育著人類這樣文明智慧生命,正是因為太陽主導了地球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的演化和發展,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管理,才有了相對穩定和諧的太陽系,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有人類文明的誕生,人類社會的一切都與太陽息息相關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太陽系平衡會被打破,地球的命運會如何?
    假如太陽系突然消失了,很明顯太陽的巨大引力就會消失,太陽系的天體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地球的命運又會如何呢?首先,當太陽突然消失之後,整個太陽系就失去了太陽的光和熱,根據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太陽光要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33分鐘,也就是約500秒。
  • 假如人類消失後,地球將會有什麼變化?
    雖然我們為如今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地球卻已經被人類糟蹋得千瘡百孔了。此時有人會想,假如人類消失後,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起始期當人類突然消失的時候,地球可能還不適合,畢竟人類的活動範圍太過廣泛,無論是地面還是天空都已經被我們摸索的差不多了。因此,人類的足跡已經布滿整個地球,突然消失後,往日熱鬧的城市會突然變得非常冷清,沒有一點生機。
  • 假如地球反方向轉動,這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我們的地球幾十億年如一日地自西向東旋轉著。如果從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就像一隻逆時針轉動的陀螺。地球的自轉影響著地球上的一切。會上,一些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了地球反轉後,地球表面可能會出現的景象。地球的反轉,還會使科氏效應反轉。
  • ...時間,閏秒,地球自轉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
    隨著人們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少人都覺得時間過得是越來越快了。其實隨著地球自轉變快,每日時間真的正在變短。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
  • 網友問:假如太陽突然消失,地球和人類會怎樣?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天體將會亂成一團,數小時後將會有大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數天之內地球表面溫度急劇降低,甚至有可能與其他大行星相撞,人類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地球。太陽系經過40多億年的演化,各大行星已經清除了所在軌道的流浪天體,所以地球在自己軌道上公轉時,很少發生大規模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這是地球生命長期存在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