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的較量

2021-01-15 讀裁者黃遠輝

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的較量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BLOCKCHAIN(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來看最近《自然》雜誌的一句話:區塊鏈是偉大的思想和技術革命,但是我們發現,像以往一樣,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區塊鏈」,一種在技術天才們的頭腦裡,另一種,在中國人的微信群裡。《自然》雜誌在文中表示,很多人只會說一些與區塊鏈有關的詞語,比如去中心化、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這些人不一定懂這些詞的意思。《自然》認為美國人負責技術進步,而中國人則負責複製這些技術並迅速將這些技術上升到恐嚇大眾的哲學,這個說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暫且不做過多評論。

正如我在《區塊鏈技術在信用、智慧財產權、溯源等場景中的應用與思考》《5G、區塊鏈與智慧計量》(請關注回看)兩篇文章中所說,區塊鏈技術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用區塊鏈貨幣取代國家法幣是沒門的。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可能沒有系統學過經濟學知識,比特幣運行這麼多年來,在經濟學界看來是存在不少缺陷的。

2019年11月6日下午,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行與任正非咖啡對話。在開始對話之前,任正非對數字經濟給出了他的理解。他表示,數字經濟一定是全球化的,數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數字也是通過全球化才能產生變現。關於信息安全的問題,任正非表示,其實永遠都是大問題,這和矛與盾一樣,只要有矛就有盾。量子計算機出現後,幾百萬年破譯不了的信息都能破譯,信息安全是相對的。現在說區塊鏈多麼偉大,但是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就不值一提了。實際上,在信息安全是長期困擾人們的問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遠都是沒完沒了的幾個問題,這個問題不是用技術來解決的,而是用法律來解決。很多朋友看到這裡都很好奇,任總這裡說到的量子計算機究竟是個什麼鬼,能將區塊鏈按在地上摩擦?我們先來看看區塊鏈的加密算法,本文以SHA256算法為例。

任正非的咖啡對話(圖片來源:網絡)

SHA256是安全散列算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系列算法之一,其摘要長度為256bits,故稱SHA256。SHA系列算法是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發布的一系列密碼散列函數,包括SHA-1、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等變體,主要適用於數字籤名標準(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DSS)裡面定義的數字籤名算法(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DSA)。比特幣採用SHA256算法,在中本聰發明比特幣時被公認為最安全的算法之一,比特幣系統中有需要做Hash運算的地方都是用SHA256。

所有原始數據經過Hash運算後,輸出的值的長度都是固定的,比特幣中用到了SHA256,256就代表經過Hash函數運算後的結果是一個256位的2進位數字,SHA256能夠驗證數據是否篡改,比如下面這3行文字只是標點變化,內容完全不變,但對應的SH256值卻相差甚遠(數據來源《卓克·密碼學30講》)。

原文1:動靜不失,人所易明。

S1: 284c4ddd2e5ef97924cc70e90cd02fd792e3fd62

原文2:動靜不失,人所易明

S2:991780940ced6e6f910013f2ba2ac732e23601ef

原文3:動靜不失人所易明

S3:62e07ce4d7d529a6268841d521bf882d3b385199

新的區塊經過Hash計算出一個字符串,這串字符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這個新區塊內包含的成百上千的交易記錄,第二部分是這個新區塊的基本信息,最後一個部分是前一個區塊的SHA256函數值。新區塊要求包含前一個區塊的SHA256函數值,前一個區塊又包含再前面的一個區塊,於是區塊與區塊之間就連接起來了,任何一個區塊都包含了它之前所有的歷史記錄。

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新的區塊同時產生,該認誰呢?比特幣網絡中,一般只認最長的那條鏈,這個規則可以防止有人偽造比特幣。為了讓每個區塊誕生的時間間隔足夠長,避免出現新區塊同時產生的情況,我們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複雜運算,要求256位的數字前72位全部都是0。一個隨機數算完後前72位都是0的概率是多大呢?第一位是0的概率是1/2,第二位還是0的概率是1/4……第72位還是0的概率是1/2^72(2的72次方分之一),也就是說要進行2^72次SHA256運算,整個比特幣網絡裡才有一次正確的機會。你的算力越強,你的正確率就越高。一旦有人做對了,經過檢查合格,新區塊就會被放在當前區塊鏈的末尾。所以,區塊鏈是一個非常耗費算力、電力的傢伙。

下面我們看看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存儲的數據總是處於0和1的疊加態,一個量子存儲單位在某一時刻,是可以同時存儲2^N(2的N次方)個數據的,假如這個存儲單元有300位,那麼其存儲的數據就是2^300比特,這個數字就比全宇宙的原子數還多。傳統計算機需要對這麼多可能性進行一個一個的操作,而量子計算機可以同時對2^300個狀態進行操作,算力實現級數增長。

圖1 傳統計算機的計算途徑(圖片來源:
圖2 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途徑(圖片來源:

2018年1月,Intel 發布了49個量子比特的測試晶片 Tangle Lake。3月,谷歌發布了72個量子比特的晶片 Bristlecone。在此之前,IBM 已發布了50個量子比特的IBM Q系統,微軟也曝光了自己的量子計算機研究進展。可以看出,這些科技巨頭都在爭奪「量子霸權」。

圖3 英特爾推出量子晶片Tangle Lake

量子比特(Qubit)是量子信息的計量單位,傳統的計算機使用二進位,一個比特就是0或1,量子比特也是二進位,但是一個量子比特可以同時是0和1,這叫量子疊加(Superposition)。2011年,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John Preskill提出「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的概念:當量子計算機在某類問題的計算速度上超越傳統結構的最快超級計算機的時候,「量子霸權」的時代就到來了。誰奪取了「量子霸權」,誰就掌握了技術制高點,從而就獲得了量子計算機的標準制定權,在產業競爭中就處於有利的地位。

量子計算機是1981年美國Argonne 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Paul Benioff提出來的。1994年,應用數學家彼得·舒爾提出了Shor算法,這就是一種針對整數求分解因子的量子算法。量子計算領域的基礎研究都是科技巨頭們在主導,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量子計算實驗室。量子計算機有個致命弱點,就是由於量子的疊加和糾纏狀態,因此它是極其脆弱的。量子計算機通常只能在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左右)的狀態下才能保證量子狀態正常運行。量子計算機設計的一大困難,就是在操縱量子比特的時候,必須使用量子糾纏。為了解決量子狀態不穩定的問題,美國的D-Wave系統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Geordie Rose博士提出了針對量子退火算法的計算模型,稱為「絕熱量子計算」。

「退火」是金屬加工過程的一個工藝,指的是把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後讓其冷卻,釋放內部殘餘應力而讓狀態達到穩定。量子退火算法就是把量子設置好初始位置和狀態,它們從初始位置和狀態轉變成穩定狀態,這個過程就相當於退火過程,也就是計算的過程。D-Wave 的系統也被稱為「量子退火機 (Quantum Annealer)」,D-Wave於2011年推出了128比特的D-Wave One系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的量子計算機,售價1000萬美元。2013年又推出512量子比特的D-Wave Two系統。2015年之後,D-Wave相繼推出了1000量子比特和2048個量子比特的D-Wave 2X和D-Wave 2000Q。

我們都知道摩爾定律,耶魯大學的Robert Schoelkopf提出了舒考夫定律,被認為是量子計算領域的摩爾定律:大約每3年時間,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的速度會被延遲10倍。對量子計算來說,退相干的速度越慢,計算機就越穩定。未來量子計算機對現有的數字加密算法能夠實現快速破解,數字貨幣將迎來最大挑戰。在這個背景下,第七代加密法——量子加密隨之誕生,和其他加密法最大的不同是,其他加密法的原理只使用了數學,而它不但使用了數學,還使用了物理學中的量子理論,它是目前為止最強的加密法,量子計算機也無法破解。

總體來說,目前區塊鏈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或者其他虛擬幣,交易速度太慢。2018年雙十一,網聯的交易峰值達到了92771筆/秒,比特幣是7筆/秒,Libra(Facebook新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是1000筆/秒,因此像應對雙十一這樣高頻的交易,採用純區塊鏈架構是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並發性能的。

第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註定虛擬幣無法代替國家法幣。央行也在推動數字貨幣,但是央行的數字貨幣將堅持中心化的管理,區別於加密數字資產普遍採用的去中心化模式,也即以去中心化為特徵的區塊鏈技術可能並非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底層技術。

第三,區塊鏈的鏈外信息錄入無法避免造假行為。比如食品溯源系統,鏈外的數據有可能是經過篡改或者PS過的,我們都知道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收割、運輸、存儲必須要保證無農藥、無化肥,但這些信息的錄入都是人工錄入的,區塊鏈可沒有辦法鑑別入鏈的有機農產品加了農藥沒有,入鏈之後的數據倒是沒有辦法篡改的,關鍵在於入鏈前的數據。

總結: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的較量,目前是區塊鏈更勝一籌,因為量子計算機離真正的商用還有一段距離。量子計算機技術成熟後,區塊鏈被按在地上摩擦基本上是鐵板釘釘的,但是我們有第七代量子加密技術,量子計算機也沒有辦法破解。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為區塊鏈帶來了新曙光
    從量子計算專業領域的專業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安全問題暴露得十分明顯,一旦區塊鏈行業的底層公鏈受到量子計算攻擊,整個區塊鏈行業中原有基於傳統計算機計算的大部分技術,將會癱瘓。 Quantum computing is not limited to 0s and 1s, butis a superposition of both.
  • 量子計算將會如何影響區塊鏈技術
    量子計算和密碼學、區塊鏈加密技術息息相關,自那時候起,「量子計算」相關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本文作者的主要觀點是,量子計算機在未來十年可能會突破,抗量子計算的區塊鏈會成為新的趨勢,比特幣也許需要新的算法升級。
  • 「九章」問世-量子計算將如何影響區塊鏈技術?
    量子計算能否破解區塊鏈密碼?量子計算如此厲害,區塊鏈技術是否還能夠保障用戶密碼安全?這也成了行業內外備受關注的話題。「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量子計算只能用於解決特定問題,是不能取代通用計算機的。「如果放在很長遠(例如100年)的時間刻度上看,量子計算對區塊鏈所使用的一些密碼算法是有實際威脅的,一些新的區塊鏈項目就可能未雨綢繆,提前改用抗量子的密碼算法。對於已有的區塊鏈項目,尤其是當前的主流區塊鏈項目,也是可以通過更換密碼算法的方式來實現抗量子攻擊。當然,更換密碼算法是很浩大的工程,前後研發測試切換需要花費的時間也很長,但應該比以太坊升級到ETH2.0要短。」王東臨表示。
  • Hcash:見證量子計算和後量子密碼的「矛盾較量」
    只不過他的這個破解算法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使用「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機」。20多年前的技術人員顯然低估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今天,量子計算的落地速度正在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如果稍有不慎,將對現有公鑰密碼體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網際網路世界甚至也將蕩然無存。不過,Hcash正在見證量子計算和後量子密碼的「矛盾較量」,甚至在區塊鏈的競爭中通過後量子密碼的技術突破獲得競爭優勢。
  • 「在量子計算面前區塊鏈不值一提」?當量子貨幣作為學術假想
    量子計算的發展極大挑戰了現有密碼體制,理論上量子算法能破譯Diffie-Hellman算法、RSA算法、橢圓曲線算法等非對稱密碼算法。由於密碼學是區塊鏈的關鍵要素,是實現數字貨幣安全可信的技術基礎,因此人們不免擔憂,量子計算的發展是否會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安全帶來威脅,甚者有人斷言在量子計算機面前,區塊鏈不值一提。但目前看,定論尚早。
  • 後量子區塊鏈面臨的主要挑戰和研究主題
    ,因此有必要連續生成新密鑰,這涉及專用計算資源和減慢某些區塊鏈的生成過程。區塊鏈開發人員必須確定如何調整此類密鑰生成機制以優化區塊鏈效率。 E.計算與能源效率 某些後量子方案需要大量的執行時間,存儲和計算資源。此類需求通常會導致能源消耗增加,因此還需研究人員不斷優化密碼系統,最大程度提高計算效率和能源效率,並因此提高整個區塊鏈系統的效率。
  • 會議實錄|戴萬陽:量子區塊鏈網際網路(IoB)將替代英特網及IP 與新...
    會上,南京大學教授博導、迪普思數字經濟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美國區塊鏈與量子計算SIR Forum理事長與CEO、大數據區塊鏈與智能信息專委會主任、可信區塊鏈專委會特邀專家戴萬陽發表了名為《區塊鏈網際網路與新基建及量子計算》的主題演講。
  • 歐科集團論壇:鄭志勇提出後量子密碼時代的區塊鏈技術創新
    日前,在由海南省科技廳、海南省金融局、三亞市政 府 聯合主辦,海南省區塊鏈協會、歐科集團承辦的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範區建設暨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技術創新高端論壇上,受邀做「後量子密碼時代 ——基于格理論的群籤名技術簡介」的主題演講。
  • IVN吳迪:用量子加密技術終結「裸奔的區塊鏈」時代
    在吳迪看來,量子加密技術是剛需,是解決當下「裸奔的區塊鏈」痛點最好的加密方法之一。什麼是「裸奔的區塊鏈」?吳迪認為,傳統的加密技術非常落後,區塊鏈的加密技術雖然已經比銀行的加密系統嚴密得多,一旦量子計算機出現量產,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加密系統全部都可以很快被破解,區塊鏈也不例外。
  • 龍愛量子區塊鏈引領新時代,對話魏啟訓
    龍愛量子區塊鏈引領新時代對話亞歐區塊鏈研究院副院長魏啟訓新技術·新需求·新經濟·新生態——科技創新引領商業變革新共識經濟模式發布暨龍愛量子區塊鏈應用說明會會議時間:2017年5月10日上午會議地點:中國職工之家酒店B座三層多功能廳編者按:龍愛量子借鑑分期消費、數字資產基金和購物送積分等消費模式
  • 量子計算機真的能摧毀區塊鏈網絡嗎?
    ,其中最大的隱憂是擔心量子計算會憑藉超強算力,使得加密貨幣不再加密,甚至摧毀區塊鏈網絡。不過要想明白這一點,就要了解什麼是量子計算和區塊鏈的密碼算法。 本文特別鳴謝Junkai Zeng提供的技術支持,他不僅是我的老同學,同時還是維吉尼亞理工物理學博士,研究方向便是量子計算,目前在LA一家紅杉投資的量子公司就職。
  • 量子鏈創始人:監管者應看到區塊鏈科技的大局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報導,針對近日媒體熱議的「有關部門將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採取一系列監管措施」的新聞,量子鏈創始人帥初表示,區塊鏈和政府監管天生存在衝突,因為區塊鏈技術仰仗的是點對點網絡,而政府監管是一種由上自下的中心化模式。
  • 四萬字乾貨 | 《高博士區塊鏈觀察18講》文字稿 帶你系統了解區塊鏈
    試圖以區塊鏈系統的獨特性去匹配包含各種形態和邏輯的產業場景,必然導致大部分區塊鏈應用難以落地,甚至大部分區塊鏈應用都無法與產業邏輯匹配。第四講:量子計算給區塊鏈帶來了哪些衝擊?區塊鏈的安全基於密碼算法的安全,如 Hash 函數的安全和橢圓曲線密碼算法的安全。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有可能在密碼算法層面給區塊鏈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比特幣、以太坊等許多區塊鏈系統都會受到衝擊。
  • 亨通集團與武漢大學團隊合作,成功部署量子區塊鏈平臺
    鏈圈動態亨通集團與武漢大學團隊合作,成功部署量子區塊鏈平臺據交匯點消息,亨通集團表示,亨通集團量子保密通信團隊日前與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張俊教授團隊合作,於在線運行的量子保密通信節點之間成功部署區塊鏈系統,這是國內首次融合量子信息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工程實踐與嘗試。
  • 院士說丨王小雲院士:密碼技術與區塊鏈
    目前,區塊鏈密碼技術已經成為研究前瞻,但是,區塊鏈技術和管理仍然處於發展初期,對於安全性、高效性、可擴展性等問題的解決還有待探索。數據隱私保護,尤其是安全多方計算已經從理論走向了實踐,未來可期。目前,抗量子計算供給的密碼研究遠遠超前於量子計算機研究。目前抗量子計算機的對稱密碼正在遷移,密碼長度加強兩倍,抗量子計算攻擊的公鑰密碼正在制定。今天,密碼系統建設呈現出正面可證明安全的發展趨勢。密碼分析推動密碼設計的發展。以對稱密碼為例,目前對稱密碼的分析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且是基於高次非線性有限方程求解,進展順利。
  • 區塊鏈網絡會如此不堪?量子計算機真的能摧毀它嗎?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到我關於量子計算機的問題,其中最大的隱憂是擔心量子計算會憑藉超強算力,使得加密貨幣不再加密,甚至摧毀區塊鏈網絡。先說答案:不會。不過要想明白這一點,就要了解什麼是量子計算和區塊鏈的密碼算法。
  • 走向應用爆發前夜:區塊鏈技術加速落地還差什麼?
    眾安科技區塊鏈開發高級專家吳小川則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當前區塊鏈落地產業最大的難點是,物理世界和區塊鏈世界如何一一映射,這需要多學科共同嘗試解決。物聯網技術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隨著5G、雲計算等技術的加持,未來將對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帶來更多補足和扶持。
  • 「龍愛量子科技+區塊鏈」助力新共識經濟全速啟航
    6日,一曲中華崛起的盛世大典在深圳灣隆重開幕,「中國首屆量子科技與新共識經濟高峰論壇」拉開了中國進軍量子科學,向量子時代全力進發的嘹亮號角!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盛會,是中國第一次以量子科技和區塊鏈網絡技術為主題的高層次活動。
  • 區塊鏈-未來人類社會的科技奇點
    由中國貿促會主辦,中國國際商會、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等單位共同承辦的「區塊鏈+服務貿易與應用大會暨中國國際商會區塊鏈創新服務產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會議圍繞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探索與產業應用落地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華裔科學家張首晟去世:為楊振寧弟子 堅信區塊鏈信仰
    其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  2007年,張首晟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基於他對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開創性研究,張首晟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