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圍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氣球》是11月最不容錯過的電影?

2020-12-05 戲客Seeker

從《阿拉姜色》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隨風飄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藏族題材影片開始走進大眾視野。昨天,導演萬瑪才旦的第七部聚焦藏族的影片《氣球》在國內公映。

這部入圍過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單元」等數十個國際電影節的,從劇本構思到改寫小說再到成片,已經耗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才終於登陸大銀幕。

同萬瑪才旦以往的藏族題材電影相比,這一次《氣球》是一部不同的作品,它從簡單的藏族家庭生活出發,將藏族女性的生活心酸刻畫得極盡真實。

1

一隻保險套打破了平靜生活

《氣球》由知名導演萬瑪才旦執導,改編自萬瑪才旦本人的同名小說,電影經歷了劇本到小說,再到劇本的創作歷程。影片將時間設定在上世紀末計劃生育剛剛推行的時期,以西藏為背景,講述了一段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係。

男主人公達傑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

——這是有少許劇透但不影響觀影,放心下滑的分界線——

一個保險套是全片故事的開端。

故事一上來,一望無垠的草地和成群結隊羊群就將觀眾帶入了典型的藏區風景之中。主人公達傑的兩個小兒子,在家裡偷了父母領的計生工具保險套。天真無邪的兩人將保險套吹成「氣球」,在草原玩耍,這是氣球在片中第一次出現。

爺爺沒有察覺到「氣球」的異樣,父親達傑發現後卻又羞又惱,因為孩子手中的氣球,其實是偷來的保險套。

而在當時那個計劃生育剛開始推行的年代,保險套好像還是難以當眾提及的隱晦之物。面對爺爺的疑問,達傑只能「承認」:那就是「氣球」。

正如一隻代表現代文明的「保險套」,在達傑口中竟變成了難以言說的「氣球」,現代化最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思維觀念,兩代人因為現代生活產生的鴻溝昭然若揭。

也因為達傑在孩子面前的這次不真實發言,也為兩個小兒子後面再次偷保險套吹氣球,從而造成一系列悲劇矛盾埋下了伏筆。

作為家裡唯一的女性,女主人公卓嘎不僅需要勞作,照顧羔羊,還需要承擔著對家庭、家人們的大部分照料工作。

在故事的前半段,卓嘎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形象。在生活中,她輔佐丈夫,照顧孩子和老人;在情感上,她從一而忠,還成功安排了妹妹卓瑪和前男友見面,化解了出家前的紅塵往事;在精神上,她隱忍周遭一切的不如意,扮演好妻子的角色。

可是,隱忍到盡頭,等來的必定是「爆發」。

所有矛盾因一次意外而陷入深淵——卓嘎懷孕了。

面對已經有三個兒子的沉重生活負擔,以及超生會罰款的政策現實,卓嘎考慮拿掉肚子裡的小孩。偏偏這時候,達傑的父親去世,時間的巧合讓思想傳統的達傑堅信,孩子是去世父親的靈魂輪迴轉世。這讓卓嘎想拿掉孩子的願望,不再僅局限於個人的考量,而是要面對更多有關信仰的拷問和家庭的責任。

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這個藏族家庭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原本過著恩愛生活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天晚上,卓嘎拿出自己的勇氣,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她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她想要墮胎。言語之間,他們爆發了衝突,丈夫打了她一巴掌。

信仰與現實交錯之下,母性乃至人性到底該何去何從?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卓嘎選擇和妹妹卓瑪去寺廟住一段時間,她可能需要信仰修補自己和丈夫的關係,也可能是去靜靜等待新生兒的降臨。

整個故事都聚焦在這個藏民家庭的生活窘境,將兒童與成人視角對立,女性與男性視角對立,傳統與現實生活對立~

2

利用荒誕感鏡頭引起共鳴

影片中有兩個令小戲驚豔的鏡頭語言運用。

第一個是兩個弟弟取下哥哥身上的痣(被視為奶奶轉世的印記),在沙漠上向著無盡藍天追著跑。

《氣球》裡面大兒子身上生下來就有一個痣,而在老一輩眼裡,痣是一個轉世的象徵。因為和去世的奶奶身上的痣在同一個地方,大兒子被說是奶奶轉世。

因此,他的存在更像是奶奶轉世回到家中,而不是完整意義上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在影片的一個超夢幻境中,弟弟在夢裡面把這個象徵的痣拿掉,然後跑掉。本來很現實的故事,通過這種略帶荒誕的東西表現出來。就像是在夢裡,可以把象徵轉世的標誌拿走跑掉,做回他自己。

沒有了這個痣,他就只是他自己,是自己獨立的人和人格。

這就像我們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走不出去的圈地,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影響,似乎每個人身上都有那麼一顆痣,一生下來就被人打上了標籤。

而這樣一顆小小的痣也許正是一個人所不能承受之重,又或許是壓抑一個人奔向飛揚自由的封印。

第二個就是在電影《氣球》後半段中,有大量的手持長鏡頭運用。

影片前面部分基本上都是固定鏡頭。但在後半部分,隨著人物矛盾的激化,傳統與現實的對立,使得整體的氛圍顯得不再平靜,所有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處在某種焦慮之中,空氣中充滿著不安的感覺。

而手持鏡頭移動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加人物的焦灼感,貼近人物、貼近故事的情緒,還能讓觀影者也被帶入其中,切身感受到的電影內的焦躁不安。

特別是上圖這一段卓瑪躺在醫院病床上準備接受墮胎手術時的場景拍攝最為典型。

堅信肚子裡未出世孩子是爺爺轉世的丈夫和大孩子,匆匆忙忙激動地從醫院大廳跑向手術臺。導演通過丈夫第一視角起伏鏡頭的運用,讓我們直觀地從丈夫的角度看到此時躺在病床上的卓瑪,那種痛苦、無助又稍顯怯懦的狀態。同時,又給丈夫本身的情緒起伏增強了代入感。

3

一頭一尾,紅白兩個氣球的隱喻

整部影片最精妙的設計,無疑是一頭一尾,紅白兩個氣球的隱喻。

從開始的白氣球到結束的紅氣球,仿佛是對人生輪迴的注釋,人物的命運也以紅白氣球的輪迴交織在一起。

影片的開場,萬瑪才旦藉以孩子的純真視角,透過白色氣球的朦朧視覺藝術,開始一點點地撕開生活下的激流暗湧。

「氣球」這個意向對於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在孩子眼裡,「氣球」可以是偷偷從枕頭底下拿走並吹起的白色氣球,也可以是爸爸買回來的紅色鮮豔大氣球。

而在大人眼裡,「氣球」可以是羞於啟齒,難以言說的計生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對個人慾望的束縛與限制。

在影片中,「氣球」不僅僅是「氣球」,它是人們傳統的保守觀念,是一直流傳至今的信仰傳送;同時也是身為女性的卓嘎,自主意識覺醒的起始點,是現代文明浪潮的推動力。

影片的結尾,再次出現兩隻紅氣球。一個在原地崩裂,象徵現代文明正在逐漸衝擊著這片古老傳統的藏族世界;另一個則向天際飛去,代表著新時代藏族女性關於人格的信仰覺醒。

最後,當小孩子手裡的氣球飛向遙遠的天空,每個人都抬起頭望向天空,望著騰空而起的紅氣球,若有所思。

因為那不僅是「氣球」,更是希望。

氣球有了,破了,沒了,飛了。沒有人知道,它會飛向哪裡,又能飛得多高。飛向天空的紅氣球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情感歸屬。然而,氣球之下的每個人,又該如何得到解脫?

在紅白兩種氣球的串聯之下,整部影片的主題就是傳統思想和現代文明衝突。在這片廣袤深邃的土地上,生老病死、繁衍生息,看著和諧的一家,卻有著無法調和的挑戰。主人公達傑一家人涵蓋了人的一生中各個年齡階段,每個年齡段他們都有著過去與現今的矛盾:

面對現代事物迷惑的老人;

糾結打胎與生育的夫妻;

削髮為尼卻偶遇了之前的戀情男友的出家尼姑;

懵懂的少年錯將保險套當成了玩具氣球;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可能會產生矛盾,可能會付出代價,但終究會如同這「氣球」一般飄走。

相關焦點

  • 愛奇藝出品電影《冥王星時刻》入圍第71屆坎城電影節平行單元...
    北京時間4月17日,坎城電影節公布今年最新一輪提名片單,愛奇藝出品電影《冥王星時刻》入圍第71屆坎城電影節平行單元「導演雙周」。
  •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時間:2018.11.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蜘蛛女 分享到:
  • 《從民工到明星》入圍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
    記者3月28日從首屆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組委會發布的消息獲悉,由廣州俞氏偉業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廣東多多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友邦兄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攝製的勵志文藝影片、廣東本土電影《從民工到明星》從307部報名參賽的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首屆《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榜名。
  • 坎城電影節揭曉2020官方片單,兩部華語片成功入圍
    法國當地時間6月3日晚間,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揭曉了官方單元(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坎城電影節沒有在原定日期2020年5月12日—23日舉辦,也沒有在之後延期舉行的打算。
  • 2019最該收藏的年度好片在坎城電影節
    第72屆坎城電影節已於上周開幕,各國明星電影人齊聚紅毯,自然星光無限。 如果能夠獲得金棕櫚的肯定,無疑是如虎添翼,所以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高品質的優秀電影想藉助這個機會出位。 在去年的電影節上,是枝裕和導演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熱度一路燃燒到國內,使其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一部藝術電影。
  • 2020年坎城電影節入圍片單
    坎城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庫爾(Pierre Lescure)和總代表蒂埃裡·弗雷莫(ThierryFrémaux)於法國時間下午6點正式公布了2020官方入圍片單,共計56部。坎城電影節的官方評選通常包括以下單元:不再有主競賽、一種關注、非競賽展映、午夜展映、特別展映。
  • 11月電影有點強!超可以!
    往年的11月都是電影淡季,但是,大地君瞅了眼這個月的片子,心情就如在萬物凋零的冬日聞到了春天裡第一朵花開清香的喜悅,雙十一付完尾款瞬間收到到貨簡訊消息的興奮。 大地君最愛的實力派演員,還有膩害導演都來了! 數了數,下邊這幾部肯定要電影院見了!
  •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強片多 2部華語片入圍爭大獎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強片多 2部華語片入圍爭大獎 2015-05-11 15:56:11來源:蘭州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耿慶源 2015年05月11日 15:56 來源:蘭州晚報
  • 2020坎城電影節入圍片單出爐 《釜山行2:半島》《法蘭西特派》等大...
    第73屆坎城電影節官方單元入圍片單已經公布,共56部作品,《法蘭西特派》《釜山行2》等大作在列。今年電影節無法在當地舉行,不設金棕櫚獎,不分主競賽單元,這些影片將送去全世界各電影節放映。
  • 第73屆坎城電影節公布官方評選影片名單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屈爾和藝術總監蒂埃裡·弗雷莫3日在巴黎舉行發布會,公布入圍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官方評選的56部電影作品名單,這些影片將在上映和參加其他電影節時冠以坎城國際電影節徽標。弗雷莫說,共計有56部電影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官方評選影片。
  • 又到威尼斯影展,有一部坎城電影節被拒的片子
    當地時間9月10日,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將揭曉歸屬。近日,電影網站The Playlist做了一期威尼斯電影節top20觀影榜單,《第一財經日報》精選了其中最值得期待的8部作品和1部榜單之外的焦點。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注意,這裡的爆米花電影與那種不費腦只費錢爛成了恐怖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
  • 星光閃耀 法式風情 木桐嘉棣酒吧2019年坎城電影節全新亮相
    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期間,位於坎城影節宮私人屋頂的木桐嘉棣葡萄酒吧又將華麗開放,迎接來自全世界的電影人以及各界名流的盛會。 【眾多演員、製片人、導演和電影行業的知名人士曾在此留下合影】 這是一場音樂和電影的盛會
  • 坎城片單來了,選的華語片竟然是這兩部
    >但是,坎城組委會又不希望坎城電影節就這麼在大眾眼前消失,並且,希望以他們的方式,留住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但是,所有入選的影片,都將成為「坎城2020」的一部分,被坎城電影節蓋章認證。也就是說,這些電影,在將來去其他電影節,或者是賣片的時候,也可以帶著這個「坎城2020「的標籤,畢竟是坎城官方認證,含金量也是很高的,也是希望可以幫助這些電影在接下來的宣傳和發行中,有更好的成績吧。
  • 2018五一電影推薦 今年5月上映院線電影哪些比較好看
    經歷了喜怒無常變化莫測的天氣後,終於來到了春暖花開的5月份,千呼萬喚的《復仇者聯盟3》也在前段時間終於落定5月11日,雖然比北美整整晚了兩周,但還是期待滿滿,漫威粉們也已經做好斷電斷網兩星期屏蔽一切劇透消息的準備。  漫威苦心布局十年於一役的《復仇者聯盟3》無疑是今年5月份最大的看點,但別忘了,5月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5月13日的母親節!
  • 電影《冥王星時刻》龍女郎母其彌雅影片入圍坎城躋身國際影壇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即將拉開帷幕,「龍女郎」母其彌雅將出席坎城電影節的消息不徑而走,作為新生代的功夫女星,此番母其彌雅憑藉電影作品出席國際影展,這必將成為母其彌雅從影之路上的又一個新高峰!
  • 坎城片單來了,選的華語片竟然是這兩部!
    今年的坎城比較特殊,因為歐美疫情的原因,法國政府已經禁止了夏天舉辦任何大型文化活動,而秋季又有威尼斯、多倫多等固定電影節,所以,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基本就不會辦了  但是,坎城組委會又不希望坎城電影節就這麼在大眾眼前消失
  • 第60屆坎城電影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入圍名單剛剛公布,令人乍舌的是22部有份爭奪金棕櫚大獎的影片中居然看不到華語片的影蹤,此前盛傳已鐵定入圍的姜文新片《太陽照常升起》也未獲提名。在坎城迎來60歲大壽之際,沒有一份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 10 部最具爭議的電影:那些坎城影史上的「冒犯者」
    這些電影雖然在藝術方面都具有某種「先鋒性」,但評判的結果卻因人而異。坎城影史上的10 部最具爭議影片編譯:沈律君坎城積累了70 多年的聲譽足以讓它不懼爭議。每當一部電影被認為不符合電影節藝術「高標準」的時候,觀眾的噓聲、起鬨和嘲笑早已成為坎城的傳統。
  • 莞產勵志片《從民工到明星》入圍坎城國際盛典
    ,東莞本土勵志文藝影片《從民工到明星》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首屆「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名單。  「這是東莞首部電影作品入圍並榮登坎城國際盛典,對激勵東莞本土題材電影繁榮的創作,為增強東莞以及廣東電影人粵產電影精品的蓬勃發展與拓展廣東電影國際影響力起到一定作用。」許多多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