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龍可謂是恐龍中的大明星,一副呆萌的外表下可是一座象徵著侏羅紀最強防禦的移動堡壘,侏羅紀掠食者最棘手的獵物。
劍龍生活在1.55億年前到1.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美國,體長7米以上,體重6噸以上,臀高2.7米,有一個小小的腦袋,狹長的頜部前端有一個堅硬的喙嘴,頰部有帶鋸齒的三角形牙齒。
劍龍的頸部較短。劍龍最著名的莫過於背上的17至19塊骨板保護著劍龍的背部不被攻擊。劍龍的尾部還長著四枚尖刺,當掠食者靠近時,劍龍便會揮舞尾部,在肉食恐龍的身上留下重創。
關於劍龍骨板的作用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有的科學家提出,這些大塊的骨板是用來調節體溫,就像大象和兔子的耳朵。還有人提出,劍龍的骨板上可能有極為鮮豔的色彩,就像孔雀的尾羽,是用於吸引異性的求偶裝飾物。
最新的觀點是認為劍龍能夠通過骨板在茫茫龍海中找到朋友、兄弟和伴侶。每一隻劍龍的骨板都存在細微差異,就像人的外貌一樣,每一隻劍龍的骨板可能都有獨特的圖案或顏色,劍龍可以通過骨板對另一隻劍龍進行身份識別。
劍龍雖然擁有碩大的身體,但劍龍的腦容量卻低得驚人,劍龍可能是最笨的恐龍,小小的大腦要怎樣控制巨大的身軀呢?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劍龍在臀部位置有一個糖原體,能夠控制後半身的運動。當劍龍受到襲擊時,糖原體能夠刺激尾部肌肉迅速做出反應,抵禦來犯的肉食恐龍。
到了白堊紀早期,劍龍家族逐漸凋零,隨著環境變化以及更先進的植食恐龍的誕生擠壓了劍龍類的生存空間,使它們走向了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