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毒品花樣翻新:搖腳丸逼真似郵票

2020-11-23 中國臺灣網

臺灣毒品花樣翻新:搖腳丸逼真似郵票

2002年01月30日 07:5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消息 臺灣毒品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新興的毒品搖腳丸(俗稱「一粒沙」)竟然被做成郵票的樣式!這類毒品不但方便「闖關」,而且直接把「郵票」含在舌下,就可以達到吸食的效果。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生署」發現,現在島內一些娛樂場所「郵票搖腳丸」的使用已經有直逼搖頭丸的趨勢。乍看如一張張漂亮又可愛的圖案,每一張都只有郵票大小,很難讓人想像它竟然會是毒品。

  據報導,搖腳丸是類似大麻的幻覺劑,使用後容易失去時空感,讓人連跳樓都不會感到恐懼,可見這麼一張張「郵票」有多麼大的危害。(英子)

相關焦點

  • 臺灣首次查獲販售「搖腳丸」毒品集團
    中新網香港四月十五日消息:臺北訊,臺北市警方今天宣布首次查獲販售毒品集團,逮捕鄭姓主嫌等五名嫌犯。警方指出,毒品「搖腳丸」的毒性遠大於「搖頭丸」五倍以上,會破壞人體泌尿系統及中樞系統,務望各界特別是青少年加以警惕。
  • 香港毒品「搖」相呼應 搖臀丸搖腳丸接踵而來
    中新網香港4月17日消息:正當搖頭丸仍然橫掃香港派對,其姊妹藥物「搖臀丸」流入香港市面之際,另一種稱為「搖腳丸」的藥物,預料也會在香港盛行。  據《星島日報》報導,有精神科醫生指出,三類藥丸其實屬同類興奮劑藥物,劑量可能分別不大,只是不法分子以新口號作招徠,吸引服用者。濫用者在心理作用下,服藥後會影響身體的搖動形式,「想這樣搖,便會搖不停」。
  • 香港不法分子把最新毒品「搖腳丸」引入內地
    中新網香港1月7日消息:繼軟性毒品「搖頭丸」之後,中國內地最近又發現由香港不法分子參與製造的最新毒品——「搖腳丸」。  據悉,毗鄰香港的深圳特區警方近日搗毀了一個「搖腳丸」製造中心,檢獲了12公斤「搖腳丸」,並抓獲了包括三名香港「毒梟」在內的六名販毒嫌疑人。
  • 類搖腳丸新毒品現身島內pub 服用將現妄想幻聽症狀(圖)
    點擊進入>>> 毒品2C-C及2C-I  華夏經緯網7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目前發現3種結構類迷幻劑的新毒品。「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今(8)日公布,今年5月發現2C-C及2C-I藥丸,是繼2004年底檢驗出新的濫用藥物2C-B(稱作Nexus)後,再度發現結構類似安非他命、作用卻像搖腳丸的毒品,三者均類似迷幻劑,由於成癮性與濫用程度並無擴大,目前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
  • 黑龍江警方查獲122包"搖腳丸"毒品
    東方網9月6日消息:繼海洛因、搖頭丸等毒品之後,又一種新型化學合成類毒品「K粉」流入黑龍江省。近日,齊齊哈爾市警方破獲一起吸食K粉、搖頭丸案,繳獲K粉122包,搖頭丸90粒。由於吸食後會引起人的雙腳不停擺動,「K粉」又被稱作「搖腳丸」。6月6日深夜,齊齊哈爾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緝毒大隊接到舉報,某練歌廳的一個包房內,三男一女吸食了毒品,正醜態百出。公安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將在場吸毒人員全部抓獲。經尿檢化驗,全部呈陽性。公安人員還當場繳獲K粉27包,搖頭丸19粒。
  • 搖腳丸等新型毒品露頭 臨河區警方抓獲11名涉毒人員
    他們均對多次在臨河地區零星購買、吸食毒品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目前,11名涉毒人員已被行政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臨河區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介紹,相對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冰毒、K粉、搖頭丸等被稱作新型毒品,除此之外,近期又有一些新型毒品在當地露頭,他們是:搖腳丸、六角、奇效「紅5」等。  近期,一種叫做「一粒沙」(英文名為ELISA)的新型毒品成為「搖頭族」的新歡。
  • 警惕這種新型毒品「郵票」是傳統毒品危害十倍
    繼蘭州警方5月查獲五張新型「郵票」毒品後,北京警方今日(26日)公布,日前有毒販試圖利用速遞將毒品「郵票」運送進京,調查鎖定取貨人真實身份和暫住地後立即上門拘捕,當場繳獲40張「郵票」。《新京報》網站透露,北京警方於6月中旬獲悉,嫌疑人遲某試圖利用快遞物流將新型毒品「郵票」運送進京,被警方控制,昌平警方通過對快遞物流的調查,很快發現取貨人的真實身份和暫住地。本月20日,民警在回龍觀地區將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的遲某控制,當場收繳毒品「郵票」40張。
  • 「搖腳丸」走私劇增
    時報訊  (記者袁靖 通訊員徐越 付寧陽)昨日上午,廣州海關通報了近期查獲毒品走私案件情況。據悉,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半年時間內,廣州海關下屬白雲機場海關連續查獲毒品走私進境案件10宗,包括大麻走私案件1宗,高純度氯胺酮(俗稱「K粉」或「搖腳丸」)走私案件8宗,海洛因走私案件1宗,繳獲大麻16831克、氯胺酮29723克、海洛因1328克。  據廣州海關副關長陳建文介紹,新型毒品「氯胺酮」成為毒品走私的主要種類。在半年時間內查獲的10宗毒品案件中,僅氯胺酮走私案就有8宗。
  • 廣東出現新型毒品「郵票」!接觸皮膚就能被吸收!販賣者竟有...
    其實這種彩色的郵票並不是真正的郵票,而是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並且已經流入廣東!團團小調查江門出現全國首例網際網路跨境販賣新型毒品「郵票」2018年11月1日江門市公安局公布了江門公安禁毒部門成功偵破的全國首例網際網路跨境販賣新型毒品「郵票」LSD案▼據了解,新型毒品LSD被人製成液體然後塗在紙上製成郵票形狀
  • 警方查獲新型郵票毒品 形似貼紙實為致幻劑
    鴉片、海洛因、大麻,是大家熟知的毒品名稱。然而近期,無錫警方查獲了一批新型毒品,它們經過喬裝打扮,極具隱蔽性和誘惑性,危害性更大。  在執法現場,面對民警的詢問,嫌疑人鄭某對非法持有毒品一事供認不諱,而案件的起因還要從一單快遞說起。
  • 「糖」「郵票」「奶茶」「巧克力」……竟然都是毒品!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比如,近日海口海關成功破獲系列走私新型毒品入境案,查獲各類新型毒品3912.94克,在這些毒品裡可以看到:▼「糖」153.08克,即搖頭丸;▼「郵票」0.29克,主要成分「LSD」;▼ 大麻巧克力2218.09克,主要成分大麻酚;▼ 電子菸油1368.88克,配合電子菸具使用,主要成分大麻酚;▼ 大麻軟糖158.86
  • 浙江警方查獲一新型毒品:形似「郵票」 舌頭舔舔能致幻
    LSD毒品。台州公安供圖  中新網台州4月9日電(記者範宇斌通訊員劉冰菲)一種模樣形似卡通郵票的新型毒品,貼在舌頭上,可以讓人產生各種幻覺長達12個小時。9日,記者從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黃巖公安分局獲悉,因為長相酷似郵票,這種新型毒品被俗稱為「郵票」,而它實際是一種叫作麥角酸二乙醯胺的致幻劑,簡稱LSD毒品。
  • 「郵票」、「奶茶」、「跳跳糖」……你碰到的可能是毒品
    楚天都市報9月11日訊(記者伊薇 通訊員夏慶華)以往,在大家的印象中,毒品或是一種白色的粉末,如「K粉(氯胺酮)」,或是一些白色的結晶體,俗稱「冰毒」,又或者是些花花綠綠的片劑,如搖頭丸等。可是今年來,毒品卻披上了日常用品的偽裝,叛毒者也向低齡化發展,更隱蔽地混跡在了日常生活中。
  • 奶茶、郵票、可樂…都可能是毒品偽裝的!這些一定要當心
    原標題:奶茶、郵票、可樂…都可能是偽裝的!這些一定要當心  餅乾、奶茶、郵票、浴鹽、可樂、速溶咖啡……  如果有人告訴你  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有可能是「毒品」  你信嗎?  曲靖市公安局禁毒教育專幹王雪姣(是位警花小姐姐)向小新介紹了十多種新型毒品,它們紛紛偽裝成香菸、零食、化妝品,甚至是郵票,比起傳統毒品更難鑑別和防範。  聽後看後,小新雞皮疙瘩被嚇了一地,趕緊整理此文,給大傢伙提個醒。  品一口「阿拉伯茶」?  不,這玩意兒它不是茶!
  • 救救孩子,原來這些都是毒品:變成了糖果、飲料、郵票……!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  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  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  比如,近日海口海關成功破獲系列走私新型毒品入境案,查獲各類新型毒品3912.94克,在這些毒品裡可以看到:  ▼「糖」153.08克,即搖頭丸;  ▼「郵票」0.29克,主要成分「LSD」;  ▼ 大麻巧克力2218.09克,主要成分大麻酚;  ▼ 電子菸油1368.88克,配合電子菸具使用,主要成分大麻酚;
  • 「郵票」「小樹枝」?小心!這是新型毒品
    廣東省公安廳22日發布「廣東禁毒2018兩打兩控」專項行動戰果 記者黃巍俊攝廣東公安機關去年共破毒品犯罪案件1.4萬餘起,4個重點地區摘掉「毒帽」,毒情形勢有明顯好轉,但仍需警惕新毒品濫用——廣東最新毒情形勢如何?涉毒重點地區整治情況如何?市場上流行的毒品有哪些新形式?應該如何防範?
  • 在東南亞、臺灣地區盛行的「一粒眠」、「紅5」是一種什麼毒品?
    中國禁毒工作的嚴厲舉世聞名,即使這樣毒販也不甘心放棄這個大市場,為了便於銷售,他們千方百計改變思路,有從毒品的外觀著手,例如前一段時間被查獲的「郵票」毒品。有從地區毒品信息差著手,引進新類型毒品,例如今天文章的主角「一粒眠」、「紅5」。看上去像是一種普通藥丸,實則是一種在東南亞、臺灣地區亞文化圈非常流行的一種毒品。
  • 武漢市人大修訂禁毒條例 「搖腳丸」被納入禁毒範圍
    針對禁毒形勢不斷發展的需要,市人大常委會正加緊對《武漢市禁毒條例》進行修訂,修訂後的條例將把「搖頭丸」、「K粉」等新型毒品納入管理。9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巖一行視察了我市禁毒工作。  近年來,毒情向易製毒化學品領域蔓延,利用包括「搖頭丸」、「K粉」在內的易製毒化學品製造毒品和吸食「搖頭丸」、「K粉」的情形日益嚴重。
  • 天津破獲一起販賣「搖頭丸」和」搖腳丸」案件
    天津破獲一起販賣「搖頭丸」和」搖腳丸」案件 2002年8月16日09:11  新華網   稿件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天津8月16日電  天津破獲一起販賣「搖頭丸」和「搖腳丸」案件
  • 法國60年集體幻覺案:或為CIA實驗搖腳丸所致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25日報導,法國南部小鎮聖靈港,近60年前發生村民集體出現幻覺事件,有5人因此死亡,當時眾人認為禍首是遭有毒真菌汙染的麵包。  但英國廣播公司23日報導稱,美國記者艾巴芮裡去年揭露,聖靈港事件很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實驗俗稱搖腳丸的LSD所引起。  1951年8月16日,郵差阿慕尼耶一如往常地按照路線送信,突然間他出現強烈的幻覺和噁心感,從腳踏車上摔下來,立刻被送往亞維儂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