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登中國科大在量子計算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教授合作,通過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固態體系實驗實現了最優動力學解耦,極大地提高了電子自旋相干時間。該成果發表102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雜誌《自然》上。審稿人認為該工作有效地保持了固態自旋比特的量子相干性,對固態自旋量子計算的真正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期《自然》的《新聞與展望》欄目還發表評述文章中指出:量子系統不可避免的信息流失局限其現實的應用。然而杜江峰與其同事的研究表明,通過精巧的脈衝控制,使得固態體系環境對電子量子比特的不利影響被降到最小,從而大大減少了量子體系中量子信息的流失。他們所使用的量子相干調控技術被證明是一種可以幫助人們理解並且有效對抗量子信息流失的一個重要資源,取得的研究進展的重要性在於極大提升了現實物理體系的性能,從而朝實現量子計算邁出重要的一步。

  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量子計算的本質就是利用量子的相干性,而在現實中,由於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對量子系統發生耦合幹擾,使量子的相干性隨時間衰減,發生消相干,使得計算任務無法完成。因此,為了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一個首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

  杜江峰介紹,以分解500位的自然整數為例,目前最快的計算機需要用幾十億年才能完成,而用量子計算機,同樣的重複頻度,一分鐘就可以解決。但量子計算如同人類思考問題,也需要一定時間。其時間長短取決於量子的相干性,相干性保持時間越長,量子計算機就可以處理複雜程度更高、難度更大的信息,因此,提高量子相干性,對提高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十分關鍵。

  為了保持量子相干性,物理學家提出了很多種方法,其中,最優動力學解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杜江峰介紹,最優動力學解耦方法就是通過一串精心設計的微波脈衝直接作用於自旋電子,讓自旋電子反覆翻轉,感受到的外力上下翻轉,消去電子自旋與環境中核自旋之間的耦合,保護電子自旋的量子相干性。

  經過多年努力,杜江峰研究小組在科技部、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於今年4月成功建立了目前國內唯一可以同時操控電子和核自旋的實驗平臺。在此基礎上,他們第一次在真實固態體系中開展獨立實驗,實現了最優動力學解耦方案。研究人員用最多7個微波脈衝把一種叫丙二酸的材料裡的電子自旋的相干時間從不足二千萬分之一秒提高到了近三萬分之一秒,這個時間已經能夠滿足一些量子計算任務的需要。他們的研究顯示,即使在常溫下,這樣的方案也是可以工作的,這為用固態材料研製出能在室溫下使用的量子計算機奠定了基礎。

  研究人員認為,一旦實際固態體系的各種退相干機制被人們所完全了解,高精度的相干控制將更加容易,距離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實現也不再遙遠。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再獲突破《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重大突破!中國科大新年首發《Scienc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
  • 重大突破!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
    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重大突破!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100萬倍
    每經編輯:張喜威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苑震生教授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成果。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國突破,量子霸權競爭中獲得主動權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我們在量子計算機方面,也幾乎是同步進行,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國家,這次中國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再次獲得重要突破,這一點是我們的驕傲。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突破再登《自然》
    (製圖:石千惠、梁琰)北京時間11月19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最新研究進展,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這一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石千惠、梁琰製圖/光明圖片本報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齊芳、常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0月29日19:43   據介紹,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量子計算的本質就是利用量子的相干性,而在現實中由於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對量子系統發生耦合幹擾,使量子相干性隨時間衰減發生消相干,計算任務無法完成。因此為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首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自然》今天凌晨發表中科大這項成果
    來源:nature網站我國超冷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重要突破。這是物理學家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央廣網合肥11月19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量子鬼才?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獎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他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的弟子,他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量子鬼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推出「全球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名單,陸朝陽也赫然入榜。1982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00年考入中科大。2007年,2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這一研究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6 月 15 日,《Nature》雜誌刊登了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6 月 18 日,《Science》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登了潘建偉、苑震生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的最新進展,題為「Cooling and entangling ultracold atoms in optical lattices」《在光學晶格中冷卻和糾纏超低溫原子》。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 多家A股公司已布局了量子科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200秒就幹完了 6億年的活兒,這臺計算機只用了200秒就幹完了。今天,中國科學家再度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據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而利用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隨機線路取樣和利用光子實現玻色取樣,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演示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兩大途徑。在第二種路線上,中科大團隊一直保持國際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