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林憶蓮是李宗盛締造了她的輝煌時代,但我個人覺得她和倫永亮合作的那個時期是她最好的狀態,不似李氏情歌的苦楚纏綿,百轉千回,而有一些俏皮,絲絲叛逆,亦靜亦動,比如《燒》,比如《How Could An Angel Break My Heart》。
悲也好,喜也罷,都是極致的情感,也許在現在這個社會,任何情緒只要適度就好,不過這也似乎驗證了後來那段驚天動地的愛戀,太過濃重的東西往往也最輕微,而這種輕微最後往往都會無疾而終。
所以你後來知道,總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一聽就回到那個時間,那個地方,雖然身邊早已物是人非。而於我,就是林憶蓮的這首《失蹤》。
她說她找不到能愛的人
所以寧願居無定所的過一生
從這個安靜的鎮 到下一個熱鬧的城
來去自由從來不等紅綠燈
林憶蓮在《失蹤》裡唱盡了人世的浮沉與孤獨。「她說她找不到能愛的人,所以寧願居無定所的過一生」,對於愛情,執著渴望都如同飛蛾撲火,這也許就是最真實的林憶蓮,所以最後和李宗盛沒了愛情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婚,「來去自由從來不等紅綠燈」「沒有愛情發生,她只好趁著酒意釋放青春」,這就像我們的生活,現實就是現實,愛情甚至沒有萌芽的機會,困惑著到哪裡去尋找「夠好的男人」。
「刻意凝視每個眼神,卻只看見自己也不夠誠懇」,穿梭在看不清自己的生活裡,驛動,不安,浮躁,動蕩,對真愛的渴望如同一道門檻,築在心裡越來越高,越是尋找不到愛情,對愛情的潔癖就越重,最後也只能「在風中晾乾臉上的淚痕」。因為沒有愛而居無定所,因為居無定所而更加尋覓不到真愛,人生有的時候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循環?夜晚在霓虹裡閃爍揮灑,早晨卻只能拭去眼角的淚。
每次總是害怕一個人聽這首歌,可卻忍不住一遍遍地反覆聽,好像想提醒自己就算孤獨終老也要寧缺毋濫當個自由人。雖然每當前奏響起,空氣中就瀰漫開一種回憶的味道,像猛然間凌空的一擊,打破時間覆上的殼,讓你眼冒金星卻在迷迷茫茫恍恍惚惚之中回去了那一天的那一分鐘。
但是我們往往會忘記我們不想忘記的,卻記不住我們想記住的,記憶仿佛有自己的意志,他選擇了讓我們在追憶與忘卻間迷失。
然而幸好,我們有這首歌,我可以在那一瞬間回到那個夏天,那個綠如幔帳將我包裹的夏天,有朋友,有知心的女人,有酒,自由就像山谷裡的雜草一樣悠然自得地生長。這首歌就是打開時間之門的鑰匙。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一切都回來了,如此溫暖,如此柔軟,每一次旋律的跳動都帶動你的心弦,每一句歌詞都仿佛早在一世紀以前就已銘刻在你的心上,沒有迷惑沒有猶疑,這首歌,同那時、那地所交織而成的一切記憶,都是獨屬於我的。
我親愛的朋友,當你在經歷你的經歷,偶遇某一首好聽的歌,那一刻隨同那一首歌就可能成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永恆,這種感覺就像琥珀中的小蟲,在生命的長河中,居然有一刻,因為某種奇妙的巧合而成為了永恆,這樣的巧合令人唏噓,也因此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