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 ifish觀賞魚 」 輕鬆關注
作者 / Heiko Bleher(德國)
譯者 / Candy Lau
www.amazonasmagazine.com
© 作者獨家授權 ifish 翻譯及刊登。
歡迎分享。轉載,請聯繫授權。
現在 是2011年4月份,距離我上次造訪馬格達萊納谷(Magdalena Valley)已經有20多年了。這次我的目標是要探尋為什麼這裡原產的哥倫比亞藍眼皇冠豹異形(Panaque cochliodon)(以下簡稱哥倫比亞藍眼豹)在19世紀的90年代中期突然停止出口了。是什麼導致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
哥倫比亞藍眼豹(Panaque cochliodon)長期以來在水族界常被誤認為是委內瑞拉藍眼皇冠豹,甚至在科學文獻中也以其學名Panaque suttoni之名刊載。哥倫比亞藍眼豹的模式產地在哥倫比亞的考卡河(Rio Cauca),而另外一種同樣具有藍色眼睛的物種則是來自委內瑞拉馬拉開波盆地(Maracaibo Basin)的內格羅河(Rio Negro),其學名為Panaque suttunorum(委內瑞拉藍眼豹)。
藍眼皇冠豹的名稱取自於它的眼睛的顏色特徵↓↓↓
委內瑞拉藍眼豹(P. suttunorum)至今尚未出現在水族貿易中,而與它對應的物種則是真正的哥倫比亞藍眼豹(P. cochliodon)。19世紀60年代後期,我第一次進口了這些有著濃烈藍色眼眸的異型魚。這些異形最初並不流行,但是從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它卻變得供不應求。
該物種在進口時的高損耗率可歸咎於個體運輸的困難,因為它們的體型通常都很大。捕獲個體總體長沒有少於15cm的,更別說它們只能從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Bogota)這個唯一的出口點輸出。我曾經多次造訪它們的採集區。每次沿著南美洲最蜿蜒而危險的道路進入馬格達萊納(Magdalena)中遊時,好像進行一段地獄般的旅程。
藍眼皇冠豹主要採集自 Honda 和 Cambao 地區。司機從只比海平面高几百米的馬格達萊納谷,將魚運送到海拔高度約3000米左右的首都波哥大。我多次試圖教育採集者和司機,要求他們小心一些。但是並沒有太大幫助到那些哥倫比亞的出口商把這些美麗的魚類打包得緊一點,魚只常在路途中受凍。
藍眼皇冠豹(Panaque cochliodon) 來自於Cambao附近的馬格達萊納河(Rio Magdalena)↓↓↓
我們在Cambao附近的馬格達萊納河捕獲的杭德下口鯰(Hypostomus hondae)↓↓↓
你應該知道,波哥大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四季如春,但對於熱帶魚來說氣溫太低了。在一些出口商的暫養箱裡,水溫並沒有受到充分的監控,而且魚只往往只是用簡單的紙箱打包,或者只是用塑料裝起來丟放在車裡,然後一路上穿過山谷,渡過溫度不斷下降的漫漫徵程。在波哥大隨機加熱的水族箱裡,魚類沒有隔離檢疫,更不必說可能會增加魚類存活機會的預防性治療了。它們馬上就會被打包好並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波哥大的埃爾多拉多機場(Eldorado Airport),我受到我的好朋友Pedro Zea的熱烈歡迎。40多年來,波哥大機場依然保持著我知道的舊時面貌,但現在它即將被拆除。大約四十年前,Pedro把出口站設立在溫暖如亞馬遜盆地的比亞維森西奧(Villavicencio)小鎮上,於是他一直經營著這個哥倫比亞地理位置最好的出口站。
Pedro已經幫我預定了一輛車。他的姐夫Antonio Salamanca Barrera是我這次旅程的同伴。15年來,Antonio每周都會從馬格達萊納谷運送500-600隻藍眼皇冠豹到波哥大的奧裡諾科水族(Orinoco Aquarium),但到了19世紀90年代中期就停止了。Antonio和 Pedro,還有大部分的出口商和進口商,都堅信哥倫比亞藍眼皇冠豹的消失是由於環境被破壞,所以他們自然非常驚訝我居然為此來到哥倫比亞尋找它。
撒網時捕獲的一種下口鯰異型(Hypostomus sp.)↓↓↓
這個lsorineloricaria屬的物種很可能還沒有被描述過,看起來很壯觀。這個單屬種目前已知僅來自厄瓜多(Ecuador)的安第斯河西部↓↓↓
來自聖馬丁德羅巴(San Martin de Loba)的哥倫比亞藍眼豹成體↓↓↓
道路蜿蜒依舊,雖然已經被修葺過,但卡車流量相應也增大。幾個小時之後,我們到達了拉維加(La Vega),一個海拔高度有1100m的地方。這是曾經是一個很小的村莊,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小鎮。然後我們先下降到海拔700m,再上升到1600m,在到達 Honda之前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向下走的話馬格達萊納谷就出現在我們視線範圍內了。這個小鎮也正在成長中,現在已經擴展到終年陰暗的馬格達萊納谷兩側,這兩處之間由一條鐵橋相接。舊城區已經被整修得十分漂亮,於是我們挑了一間不錯的小旅館入住。
第二天早上我想立刻連繫Antonio的漁夫。我們獨自穿過狹窄的小巷,詢問了所有的地方,最終發現他家在鎮外很遠的地方。我不認為他會認得我,但他認識Antonio,15年來Antonio定期從他這裡採購魚類。當我問他有關藍眼豹時,他盯著我說中彩票還比找到它更容易一點。那裡已經沒有任何東西留下,自從一個美國百萬富翁毒殺了一切後,他就放棄去尋找它們了。
我聽到後很驚訝,因為連Antonio都不知道有這件事發生。這個漁民告訴我大概在12年以前,一個美國人和他的女兒曾經造訪過那裡。在遊泳的時候她女兒被一條淡水魟魚刺傷後陷入昏迷,她爸爸以為他即將失去他唯一的孩子,所以想替她女兒報仇。他請專家開發了一款可以迅速沉入水底並殺死所有棲息在水域底部的魟魚的毒藥。成噸的毒藥被傾倒在馬格達萊納河上遊,毒死了上千隻魟魚,當然也包括所有底棲生物--藍眼皇冠豹及其他七八種的異型魚。
這條魟魚是馬氏江魟(Potamotrygon magdalenae),一個可能在馬格達萊納引發了環境破壞的常見種↓↓↓
這兩年來,當地的漁民努力嘗試捕捉藍眼豹,但是沒有任何結果,他們已經完全放棄嘗試。在離馬格達萊納更遠一點的Cambao,另外一個漁民Jawel Gomes Perrera和其他三人告訴我同樣的事情。那個美國人曾經把毒藥投進了普拉多湖(Lago Prado)攔河壩內,馬格達萊納當時到處都是死魚,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周。
我們也捕獲了這條魟魚。它是馬氏江魟(Potamotrygon magdalenae)的變異體,還是一個新品種呢↓↓↓
我們和Jawel花了兩天的時間待在Cambao。Jawel如今只可以捕獲到像鴨嘴類(Pseudoplatystoma)、無須鯰屬(Ageneiosus)、油鯰屬(Pimelodus)、琵琶魚類(Hypostomus)、脂鯉類(Cyphocharax)和兔脂鯉屬(Leporinus)的食用魚。儘管如此,他準備陪我一起尋找藍眼豹。但是我們找不到任何一隻藍眼皇冠豹,同樣在塞科河域(Rio Seco)也是一樣。
在我造訪的同時,仍有上千隻長鬚鯰科魚類(family Pimelodidae)生活在馬格達萊納上遊↓↓↓
藍色皇冠豹的故事真是一場悲劇,而且再一次證明了人類是足以毀滅水生生物的。我也在烏伊拉省(Departamento del Huila)的馬格達萊納河域上遊做了一些研究,但並沒有成功。然而我確實找到了一個藍眼皇冠豹的種群,雖然有一點輕微的變異。它來自塔馬拉梅克(Tamalameque)附近的考卡河(Rio Cauca),考卡河最後流入馬格達萊納河域。這個變異型看起來和另一種我在許多年前曾經尋獲的藍眼紫羅蘭異型(L137 Cochliodon soniae)十分相似。
這種型態並不像原本生活在馬格達萊納河域的類型一樣擁有漆黑體色。當我展示這隻淺色藍眼皇冠豹給魟魚水族(Stingray Aquarium)的業主看時,他告訴我說這種淺色型已經被他在聖馬丁德洛巴(San Martin de Loba)地區的收集者帶回來過。
一些從哥倫比亞採集的淺色變異個體在波哥大售價為250美元一隻,這種價格只有瘋狂的異型繁殖者才買得起,一般水族愛好者只能望魚興嘆。
- End -
ifish 評 論 開 啟 了!
你不暢言,怎可盡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