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因斯坦一直認為世界是上帝設計好的?

2020-12-05 養老運營高廣銀

在古希臘,宗教和哲學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人們相信,上帝設計了底層的規則,只是我們一直沒有理解這些規則。比如畢達哥拉斯認為,我們的萬物是由數字構成的,我們任何的自然規律都能夠用自然數來解釋,研究這些自然數不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而是可以進一步發現上帝留給我們的真理。

古希臘哲學要求,這些數字必須經過假設、演繹、推理和論證,就是我們解答數學題的整個過程,同時物理學的研究也遵循這套規則。

物理學大廈為何傾倒?

19世紀末,力學,電力學,以及熱力學構成經典力學三大體系,牢不可破,它們也構築了物理學的基石。當然這是經過反覆論證之後的結果,比如海王星的發現,就是人們利用牛頓的萬有引力,計算出質量當中缺失了一塊,之後通過望遠鏡才找到它。

當然這些都是宏觀層面的研究,如果進入微觀領域,很多規則就無法適用了。很多現象是牛頓、焦耳以及麥克斯韋等物理學研究所不能解釋的,於是人們對於經典物理學規律產生了懷疑。

比如人們對於伽利略變換的懷疑,這也是我們經常做的一道數學題,假如你在勻速的高鐵上奔跑,如果高鐵的速度是300公裡/小時,而你的速度是10公裡/小時。如果你朝著高鐵前進方向奔跑,你的速度就是300+10=310公裡/小時。如果你是反向奔跑,你的速度也就是300-10=290公裡/小時。

可是如果把你替換成光,之後會是怎樣呢?也就是300000公裡/秒的速度向前奔跑會怎麼樣呢?光的速度會不會加快呢?可是科學家們發現,光的速度並沒有變化,不管你這個高鐵速度有多快,光的速度還是不變的。

這顯然不符合經典物理學常識的,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乾脆就說,光是個常數,也就是說它的速度一直是不變的,時間是可以長短變化的。當他把變量重新設定之後,以前我們經典物理學當中的力學和電力學矛盾就消失了,洛倫茲為此搭建了數學模型,至於背後的物理學規律,他也搞不清楚。

為何大家在舊的範式當中,進入不了新的物理大廈呢?因為經典物理學實在是太成功了,人們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1905年,還在瑞士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發現伽利略變換是有問題的。

相對於光速,我們生活在速度很慢的時空當中,因此速度是可以疊加的。可是如果我們生活在高速空間當中,這些規律就不能成立了。愛因斯坦在他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從此經典的物理學中力學與電磁學形成了統一。

這種物理學底層規律的融合,更讓愛因斯坦相信,這個世界底層規律是上帝已經預設好的,而且底層的規律就像質能方程(E=mc)一樣,簡潔而又美麗。萬有引力,電磁力,還有核力當中的弱力與強力,這四種貌似不相關的力,其中三種已經實現了融合,為什麼沒有一種簡潔的規律,歸納上帝的底層規則呢?

世界是連續的嗎?

世界是連續的還是非連續的?這就好比矢量圖與位圖的區別,玩過CAD軟體的都知道,如果我們把CAD當中那些線無限放大,最後還是一條線。而我們現實當中所照的那些圖片,如果我們逐漸放大,會發現它們是由無數點組成的。

世界是連續的,這是19世紀末物理學家們的普遍認知,大學所學的微積分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人們認為,時間和空間可以不斷分割下去。

1900年,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個假設,他認為能量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在我們眼裡之所以看上去是連續的,那是因為沒有足夠微觀化。

這就好比我們的電影,影片當中人物動作是連續。可是如果我們觀察膠捲,會發現電影實際上是有無數個畫面組成的,只不過這些畫面切換的速度超過了眼睛的反應時間而已。這和我們平時玩的手翻動圖是一回事。

普朗克認為我們時常所感受到的能量其實是非連續的,在這種假設的基礎上,他推導出新的關於電磁波能量和頻率關係的公式。從普朗克的思想角度,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也就是說光其實也是由很多微粒組成的,只是組成光的微粒足夠小,我們看不見而已。

這也就能很好解釋光電效應,無論光還是電其實都是由粒子組成的。而且愛因斯坦在他的《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裡提出,光不僅有粒子的特性,還具有波的特性。這也為科學界,200多年來,爭吵光是粒子,還是波的問題上,畫上了句號。

進入20世紀,物理學界開始用非連續性解釋很多問題,非連續性逐漸成為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共識。1924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創造了「量子力學」一詞。1925年,海森堡、薛丁格等人建立起了完整的量子力學理論。

上帝是否擲骰子?

看上去量子力學最終解釋了上帝的底層規律,可是在1927年海森堡在測量粒子動量與位置的時候,卻發現這兩個物理量,如果檢測其中一個物理量,另外一個物理量偏差就會跑掉,總之這兩個物理量總是互相之間躲貓貓。這並不是測量手段,或者測量誤差造成,這種現象被稱為「測不準原理」。

海森堡

此時人們開始反思,之前已經形成上百年共識的連續性都錯了,那麼上帝有沒有可能擲骰子呢?當你觀測這個粒子的時候,它就以粒子的形態存在,當你不觀測的時候,它或者以波的形式存在。粒子的形態取決於你是否觀測它。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這就像佛教當中的唯心學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的世界是有由心念所產生的,難道科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居然向玄學靠攏?

其實這就好比我們觀察太陽,早上的時候可能是橘紅色,中午是炙白色,晚上可能顏色又偏黃,難道是太陽的顏色變了嗎?太陽的顏色並沒有變化,而是因為我們觀測的時間和觀測手段發生了變化。

當時圍繞這一現象科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一派是波爾和海森堡,他們認為上帝就是在隨意地擲骰子,粒子的形態取決於你是否觀察它,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手段觀測它。另一派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僅不會擲骰子,而且這個世界一定存在著更底層的物理學規律。

在第五屆索爾維會議期間,愛因斯坦每想出一個駁倒波爾的例子,隨後第二天波爾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解釋,最後兩人誰也沒有說服誰。量子力學給物理學以及哲學界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那麼「上帝擲骰子」問題有沒有答案呢?

超時空弦理論

其實多維空間理論一直被研究,只是量子領域太過於火熱,人們逐漸從多維空間研究當中轉入量子領域。可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不僅愛因斯坦和波爾吵得火熱,而且很多量子領域的問題也獲得不了答案。

現在量子力學當中,就算是最基本的夸克都有整整36種,而不同夸克的組合又會產生不同的粒子,這樣組合下來簡直數都數不過來,這肯定不是上帝想要的樣子。現在人們提出了「十維超弦理論」,也就是弦理論。

在這套理論體系當中,認為粒子不再是最小的物理單元,如果我們把這些粒子再放大了1萬億倍,你會發現最後它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正在抖動的弦。和我們見到的弦樂一樣,理論上只要一根琴弦,就能夠演奏出所有的音符。理論上,只要調整琴弦的不同長度,也就能夠產生任意的頻率,不同的頻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粒子。

當然弦理論的厲害之處並不是它能夠產生足夠多的粒子,而是它能夠直接導出愛因斯坦方程,並且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融合在一起。一根弦如果想要在時空中完成複雜的運動,就必限定一些條件,這就好比如果你想讓物體走直線,必須限定到一維空間當中。只要限定部分條件,弦理論就能夠導出愛因斯坦方程,這也回答了波爾和愛因斯坦的爭論,或許上帝確實設計了這個世界,只是我們看不見它,也沒有搞懂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認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無論如何,我都相信,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經常被認為是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很多人誤會他了,甚至把這句話認定為愛因斯坦承認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或者說萬事天註定,還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十分可笑。
  • 為何愛因斯坦晚年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遺產甚至超越了科學。時至今日,他的觀點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他的信念鼓舞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我就不多去解釋愛因斯坦是個無神論者,那麼,為什麼一直流傳著愛因斯坦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呢?因為愛因斯坦也經常被誤解,甚至被錯誤引用,接下去我簡單地說一些我看到的相關報導,關於愛因斯坦的一些觀點,或者說,這個聰明的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
  • 為什麼連愛因斯坦都認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除了牛頓這種謠言,還有兩位完全的無神論者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畢生都未曾信奉過神學。但是也經常被造謠到了晚年開始信奉宗教了。當然,如果你要問造謠的人有什麼證據,要麼拿出的是地攤文學,要麼連證據都拿不出來。同樣的,一直謠傳說愛因斯坦晚年說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實際上也是一個很典型的謠言,因為即便你查遍愛因斯坦的筆記和文獻,你也找不到這樣的一句話。
  •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色子,是否代表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無論如何,我都相信,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經常被認為是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很多人誤會他了,甚至把這句話認定為愛因斯坦承認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或者說萬事天註定,還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十分可笑。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 為什麼連愛因斯坦都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一直以來都流傳著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如果仔細查閱資料,我們就會發現,愛因斯坦其實並沒有說過,這句話實際上是別人強加在愛因斯坦的身上。而愛因斯坦提到的「完備的定律和秩序」其實是和「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的意思是類似的。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 愛因斯坦為什麼要說「上帝不擲骰子」,他發現了什麼?
    01 為什麼愛因斯坦要說:「上帝不擲骰子」?在五屆索爾維物理會議上,愛因斯坦和波爾進行了多次的討論,他一直對哥本哈根詮釋不夠滿意,以至於說出了著名的:「上帝是不擲骰子的!」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不願意解釋哥本哈根詮釋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才說出了「上帝不擲骰子」這句話,如果把不確定性原理代入宇宙,就像是有一個人不斷的丟骰子,在無限的不確定性中,丟出了宇宙的全部。
  • 世界存在上帝嗎?愛因斯坦死後的一封「神信」,揭示了自己的觀點
    ——本·利明一說起「上帝」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尤其是對於西方世界的人類來說,上帝就是他們的信仰,即使從來沒有見過,但也對此深信無疑,就像中國人信奉自己的祖先神靈一樣,僅僅是一個文化的傳承罷了。上帝存在嗎?學者們各抒己見上帝為什麼能在西方世界擁有這麼高的地位呢,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人真正見到過上帝,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從內心相信上帝是真實存在的。
  • 愛因斯坦錯了——我們的世界裡上帝不擲骰子!
    1927年比利時索菲爾科學大會上,當愛因斯坦面臨著神秘的量子世界裡喊出:上帝不擲骰子!世界是有秩序的。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我們活著的世界是無法測量的!一、神一般存在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成就有多麼偉大。有位科學家的著名的戲謔之言:自然和自然規律隱匿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生吧!"
  • 不信上帝的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什麼?為何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現在理解起來,潛在的意思就是,總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掌握著生活中的一切,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就是天註定,在西方宗教裡就是上帝創造了一切。那麼愛因斯坦說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是為什麼?他難道發現了什麼?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宇宙是被設計好的,他到底發現了什麼?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宇宙是被設計好的,他到底發現了什麼?而在民間一直都流傳著愛因斯坦的一句話,說宇宙是被設計好的,這是一句典型的唯心論的話語,但是嚴格來說,像愛因斯坦這樣的頂級物理學家,應該是純粹的唯物論者才對,事實上,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但是卻說過類似的,而且在愛因斯坦的晚年時期,也慢慢地接受了"宇宙是被創造出來的"這樣的一種世界觀。
  • 為什麼有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一直以來都有人在懷疑,地球是否有可能是某些高級文明設計出來的?我們是否就像楚門的世界一樣,其實是在被別人觀察著的?畢竟地球生命的誕生是無數巧合的組合,宇宙中真的存在這麼巧的事,而不是有某種力量來控制的嗎?太陽系有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嗎?
  • 愛因斯坦為何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難道他發現了什麼嗎?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的研究給已經十分完善的經典力學建造出了全新的結構,讓人類換了一個角度去觀察宇宙中和的時間和空間,打破了「絕對空間時間」的傳統觀念,確定了宇宙中唯一的常量——光速。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他發現了什麼?
  • 愛因斯坦相信的上帝,是你以為的那位「上帝」嗎?
    在談到愛因斯坦對上帝的看法之前,我們必須在這裡先對「上帝」下個定義。 印度及中國的佛教裡,似乎沒有一位創造了宇宙之「上帝」。佛教勸人苦行修業績,以便成神,所以宇宙根本不可能由某一神所造:佛教認為虛幻不實的宇宙乃是我們一念的妄想所致。
  • 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世界是不是確定的?
    人類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火山地震,人類不知道雨雪為什麼會降臨於世,人類也不知道旱澇災害為何會交替出現,更不明白旱災為什麼總是與蝗災相伴。而對於太陽和月亮的交替出現,人類更是一頭霧水,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自然現象,人類就那樣看著,人類對這一切無比熟悉卻又是一無所知。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足以讓人恐懼和害怕的事情,而所有恐懼的根源就是兩個字:未知,也可以稱之為不確定性。
  • 愛因斯坦晚年的大統一理論為何失敗,他最終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夠比擬,愛因斯坦這個年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量子力學在這個時候被提出,當時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震撼。但是他相信決定論堅信,而且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擲骰子,所以愛因斯坦一直不接受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理論,雖然愛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 愛因斯坦為什麼說「上帝不會擲骰子」,量子世界真的是隨機的嗎?
    ,這是愛因斯坦第二次參加此會議。這次會議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愛因斯坦和玻爾關於量子力學的本質解釋爭論。愛因斯坦也提出了「上帝並不會擲骰子」的言論反對量子力學的隨機論。接下來正文就開始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筆者採用循序漸進的敘述方式。當你看見一輛汽車在公路上高速行駛時,你只需知道汽車的速度和方向,就可以計算出這輛汽車在下一時刻出現在哪裡。
  •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相信上帝?
    作為一個西方人,不相信上帝讓人納悶,很奇怪。也就是說,不一定每一個西方人都信教。愛因斯坦說,神秘的宇宙背後並沒有站著一個萬能的人,所謂的上帝,如果有,那就是自然規律,宇宙本身,宇宙就是上帝,我只信宇宙,不信上帝。
  • 愛因斯坦為什麼篤信「上帝不會擲骰子」,這是錯的嗎?
    愛因斯坦起初表達「上帝不會擲骰子」是為了否定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對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詮釋。 可是愛因斯坦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正是因為以哥本哈根學派代表的量子力學不完備才導致了概率描述的荒唐之舉
  • 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玻爾:「你別指揮上帝該怎麼做!」
    「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最早在出現在1926年愛因斯坦寫給波爾的一份信中!但是被眾人所熟知卻是在192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這屆索爾維會議被稱為史上最著名的一屆。為什麼這屆索爾維會議這麼著名呢?由於參與的物理學大咖多、討論的問題重要,所以被稱為最著名的一次。這屆會議上出席了我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波爾、普朗克、居裡夫人、康普頓等等17位著名的諾貝爾學獎得主,被稱為最強大腦的雲集,號稱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智慧匯集於此次會議。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無需做太多掙扎?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無需做太多掙扎!愛因斯坦是一代的科學巨匠,他提出了光電效應,質能守恆,還有非常有名的相對論。是他給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他也曾提出,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掙扎。那麼,這難道是他在物理學範疇外的新理論嗎?